楊學文
(遼寧省錦州第一中等職業(yè)技術專業(yè)學校 遼寧錦州 121000)
淺談中職學校生態(tài)語文課堂的構建與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
楊學文
(遼寧省錦州第一中等職業(yè)技術專業(yè)學校 遼寧錦州 121000)
培養(yǎng)中職生的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是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當下中職語文教學,還存在著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不能很好的完成這一重要任務,本文從生態(tài)視角出發(f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努力探求提高中職學生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
中職學校;生態(tài)語文課堂;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較差會表現出心理、性格、語言、行為、能力、人格等多方面的欠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文化課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具備基本的語文能力,并在獲得語文能力的同時,開發(fā)其思維,開闊其胸懷和眼界,進而打開其生命狀態(tài),這是值得每一位中職語文教師深思的一個問題。而生態(tài)語文課堂從關愛每一個學生生命成長的角度出發(fā),在自然樸素的教學環(huán)境里,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教師引領學生主動、互動、能動的習得知識,收獲成長,及至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因此構建生態(tài)語文課堂應該成為中職語文教師最高的追求。
生態(tài)即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里生存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隨著詞義的運用與發(fā)展,生態(tài)一詞的內涵與外延也都得到極大的豐富。如南朝梁簡文帝《箏賦》里有詩云:“丹荑成葉,翠陰如黛。佳人采掇,動容生態(tài)?!斑@里的生態(tài)可以說就是佳人在采掇過程中顯露出的美好的姿態(tài)。而這個美好的姿態(tài)是在“丹荑成葉,翠陰如黛”的環(huán)境里共生共長的。杜甫在《曉發(fā)公安》中詩云:“鄰雞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態(tài)能幾時“?!班忞u野哭”讓杜甫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于是把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融入到了所親臨的環(huán)境中,發(fā)出了沉郁而憂傷的慨嘆。
由此看來,生態(tài)一詞至少涵蓋了三點內容;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下生存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個體生物的生存狀態(tài)。而生態(tài)一詞似乎與語文學科有著天然的默契:生命的個體,愉悅的欣賞,自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樸素深切的感受,獲得超脫的美感,達到物我相融的境界。生態(tài)語文課堂,就是教師摒棄那種浮華、作繡、矯情,一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力求在自然樸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里,通過文字閱讀,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讓生命的個體在學習中不僅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在祖國的語言文字中,獲得向上的力量,去追求生命中的自然,真實、美好。
因此要構建生態(tài)語文課堂,教師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與育人意識,有強烈的學生意識和課程意識,有高尚的教育情懷,更要具有與學生、與時代、與社會共同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1.近幾年,隨著應試教育的不斷深入,走進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多因為厭學,逃學或棄學,沒有很好的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
文化素質偏低,導致他們心理、性格、語言、行為、能力、人格等方面有著嚴重的欠缺。他們抱著學一技之能在社會立足的愿望來到中職學校,很多的學生從思想深處還意識不到文化課的學習對他們未來專業(yè)發(fā)展所具有的作用,因此很漠視文化課的學習。再加上初中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主動學習能力與自我約束能力都比較差,兩年的職校生活對文化課的學習基本上處于零狀態(tài)。生態(tài)語文課堂從關愛生命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認知水平,關注學生的接受與理解程度,注重日積月累,要求語文教師以極大的熱情和智慧去營造學生學習的生態(tài)場。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還是教學形式都力求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與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上,努力為學生補上有關人生觀、世界觀這一重要課程內容。
2.中職語文課堂的現狀
目前的中職語文課堂,很多的老師還沒能真正的關注學生生命個體的需求,依然按照老套的教學模式,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盲目而機械的搬運著教參,梳理著課文的思路,還沒有從深刻的角度認識本學科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中職語文教學更多的流于一種形式,學生感到學的無味,教師覺得教的無趣。語文課堂處于一種師生無奈,無效的困苦中。生態(tài)語文課堂要求老師不僅有學生意識,更要有課程意識,和責任意識,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狀態(tài)。
1.教學內容上更關注學科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主要特征。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哪個學科能如語文學科這樣直接抵達人的精神世界,直接面對人生的教育。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因為文化素養(yǎng)缺失,世界觀人生觀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襲。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情感世界因為被成績名次所左右,也流失了很多美好的因素:友愛、包容、同情、理解、尊重……。生態(tài)語文課堂更關注學生精神領域的豐富與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用課本中所呈現出來的最自然、最樸素、最具有道德力量的藝術形象豐富已被應試教育荒蕪了的情感世界,啟迪學生的思想,引導他們珍愛生命,善待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自立、自強意識,讓學生明白在職業(yè)學校學習專業(yè)技能以后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打下基礎的同時,如何使自己在什么情況下都不會迷失自我,而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生態(tài)語文課堂的教學還要注重開發(fā)蘊藏在文章內的關于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能力,職業(yè)操守等方面的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鼓勵學生樹立職業(yè)理想,并把自己的職業(yè)理想與祖國的命運,與父母的期盼聯系在一起,讓他們明白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對事業(yè),對未來,對人生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
2.教學過程更關注學生參與互動,能力培養(yǎng)
生態(tài)語文課堂更關注學生的參與活動。教師要告別一統(tǒng)課堂的教學局面,更要告別把教參內容機械的搬運到課堂上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互動有效的學習。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可以個人讀,可以分角色讀,可以分組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的流暢,讀出自我感受。學生通過誦讀不僅增強語感,更能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語句的含義并開發(fā)其思維。生態(tài)語文課堂更關注生命個體的表達。咀嚼蘊藏在文章里,最能體現作者思想的語句,讓學生進行有思想有個性的表達,不僅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也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樹立自信。可以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進而內化情感。復述文章內容,不僅讓文章中感人的故事,美好的思想根扎于學生的心中,更是培養(yǎng)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當然生態(tài)語文課堂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并不僅僅局限在這幾點,更需要老師創(chuàng)新,發(fā)展多種新穎、有意義、生動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學起來,動起來。
3.教學形式上更注重多元化
多元化是就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特點而言。生態(tài)語文課堂忌諱的是狹窄與教條,倡導思維的開放與開闊。
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材幾度改版,雖然充滿了時代感與職業(yè)特色,但遺憾的是所選文章篇幅短小,內容不夠豐富,文學價值含量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供學生閱讀,吸收,內化的內容少。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很多老師也苦于內容過于淺顯,沒有什么可以講授的東西而使語文教學流于空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突破教材教參的框架,適度的智慧的豐富教材內容。用那些感人的、鮮明的文學力量,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如口語表達活動,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愛的名山大川,某一個地方某一個人物,也可以開展演講活動,職場模擬演練等活動。
生態(tài)語文課堂,樸素,低碳,不依賴于任何花樣翻新的教學手段,更遠離功利。學生是課堂最活躍的力量,在閱讀中,在體驗中感受到漢語言文字之精美,感受到精美文字下流淌的思想之美,以期在未來的生活中說真話,做真人,做真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里。學校里學習的許多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觸過的文化財富,會在我們的心里留下痕跡?!?/p>
我們的語文教學真的能做到這點,學生的語文能力、文化素養(yǎng),職業(yè)素質就向前邁了一大步。
[1]蔡明.像葉圣陶那樣教語文[J].語文學習,2013,10.
[2]蘇立康.按語文學習規(guī)律教語文[J].江蘇教育,2013,9.
Abstract: Has a good system, complete functions, multi-faceted approach that is the United States vocational education. American School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needs of the community close to the timely adjust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ategory, focusing on job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s employment training, according to labor market changes require students to choos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irection.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people thin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mployment education, on the other affected countries careers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other key capabilities philosophy, as well as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forced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people think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not only to meet the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needs,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key competencies, training with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ntegrated high-quality high-skilled personnel.
Key words: USA; vocational education; cognition; senti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責任編輯:周 天]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 Chinese ability training
Yang Xue-wen
(Liaoning Jinzhou the First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Train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language ability, enhance the language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an't be very good to complete this important task,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effort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cological language classroom; language ability
[責任編輯:周 天]
Cognition and percep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ang Yue
(Guizhou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G633.3
A
1000-9795(2014)012-000012-02
楊學文(1965-),女,漢族,本科,高級講師,專業(yè)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