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娟
語文課堂不再“枯燥”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解析
■金麗娟
近年來,語文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一些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弊端,如:教學工具簡易,教學內容枯燥,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主動精神和主體意識難以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恰如其分地展示其吸引人眼球的新型的教學方式,是語文工作者所追求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能合理使用多媒體,可多角度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能幫助教師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益。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很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教學展開的。而字形的教學又是識字教學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對字形結構的認識僅僅憑著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幾張卡片記憶,這樣單調無味的教學內容,往往使得學生對字形的辨認、識別、記憶都比較無趣和乏味。何況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所以創(chuàng)造學習語文的愉快情景尤為重要。
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其悅耳的聲音、色彩鮮艷的圖片、生動優(yōu)美的動畫等,在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方面有著其他教學手段遠遠不及的優(yōu)勢,讓小學生對字形及其結構的認識過程更富有趣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象形字“月”。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呀?。ㄕn件電腦演示:月亮圖)
生:月亮。
師:美麗嗎?
生:美麗。
師:月亮總是在晚上靜靜的掛在天空中,給夜晚漆黑的大地灑下一片光明。所以古時候的人們也非常喜歡月亮,那他們是怎樣記錄月亮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動畫演示)古人就是用這個符號來記錄的。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為了方便書寫,就把這曲線的筆畫寫成直的筆畫了(電腦動畫演示“月”字)。同學們,在我們的漢字中有不少的字就是這樣從圖形變化來的。
因為動畫的展示,學生很開心也很樂意去認識一個新的字,但是光認識字形是不夠的,如何讓學生學會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才是識字最終目的。記憶筆畫的書寫和每個字筆畫的順序,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是很困難的。按照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畫范寫來傳授給學生的;但這種傳授過程往往效率低下,學生也對此索然無味。
而多媒體教學卻能生動化的將漢字的書寫教得妙趣橫生:它能實現筆畫筆順教學的動態(tài)書寫,即以標準楷體為藍本,在書寫每一筆畫時讀出該筆畫的名稱;全部書寫完,還會讀出漢字的讀音。不僅使學生字形結構心領神會,輕松快樂地記住這個字,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加深了印象,使記憶更加牢固,書寫也更加正確和規(guī)范。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一環(huán),對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語文閱讀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實現了質的飛躍。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以動靜結合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和聲音信息,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聲情并茂的學習情景,并且還能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現同一事物的多個側面,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張志和《漁歌子》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筆下春季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興趣。筆者設計制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并選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樂。上課初,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教師誦讀全詩,激起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異?;钴S。在理解詩意時演示課件:白鷺自在地飛翔,桃花盛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的畫面出現。此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華。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文往往是學生時代最苦惱的事,甚至有學生發(fā)出感嘆:“一見作文就頭疼?!痹囅?,學生硬著頭皮寫成的文字能有豐富性、時代性嗎?可是“處處留心皆學問”,怕寫作文的歸根結底是學生沒有走進生活,遠離生活,沒有到火熱沸騰的社會生活中親身感受,去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這才使得無話可說、無情可訴。而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彌補學生課堂上的這一“生活空白”。
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服務,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一個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的平臺,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因此,作為教師應及時掌握,準確運用各種現代化教育手段來指導教學,使學生成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現代化建設人才,使多媒體現代教學技術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跨塘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