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嬋
摘 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答案,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種天空,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要允許學生個性張揚,讓學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見,進行創(chuàng)新。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催化劑。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創(chuàng)新個性 培養(yǎng)方法
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都得到長足發(fā)展,形成豐富而獨特的綜合素養(yǎng)。這一綜合素養(yǎng)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語文可以說是基礎的基礎,它包含豐富的創(chuàng)新內容,為此,語文教師必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尋有效的創(chuàng)新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個性。
一、營造寬松氣氛,喚起學生自信
傳統教育中,由于師道尊嚴,緊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說,這種現象顯然極不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揚。因此,現代老師要喚回學生自信。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在語文教學中,師生應當建立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氣氛,放手讓學生自由學、思、疑、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樹立自信。
二、巧妙設計疑問,激發(fā)學生好奇
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催化劑。有位老師教學《詹天佑》時,以“我的偶像”引入,接著把詹天佑的圖像掛出來,讓學生們猜猜他是誰,講述他的故事,學生情緒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在書上找答案,較短時間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的工程師,順理成章地為老師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好鋪墊。又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有位老師在揭示課題之后提問:“你們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生:許地山)教師問:“你們知道許地山的筆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師繼續(xù)說:“許地山的筆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為什么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嗎?”簡短幾個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好奇欲望激發(fā)了出來,從而引導其自覺讀書,了解課文內容。另外,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徑還有創(chuàng)設情境。給低年級《皮球掉進池塘了》編故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潑可愛的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營造出和諧歡快的氛圍,接著教師問:“你們想去這個美麗的樹林嗎?愿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整體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進而啟發(fā):“這節(jié)課我們要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辦法,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方法,促進了思維活動的開展,有效培養(yǎng)了好奇心。
三、尊重獨特見解,啟發(fā)學生異眾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上是對文章的一個“再創(chuàng)造”過程。不同生活經歷、個性特征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答案,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種天空,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要允許學生張揚個性,讓學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見,進行創(chuàng)新?!端抉R光》中的司馬光之所以能在緊要關頭用“砸缸”的方法救出落水兒童;《田忌賽馬》中的孫嬪之所以能幫田忌在弱勢中反敗為勝,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有異于普通人,即異眾,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為此,教師一定要抓住求異點,讓學生思考,在求異中創(chuàng)新。
四、開展良性競爭,鼓勵學生進取
競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而且由競爭而產生的奮發(fā)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適應競爭環(huán)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紀不可缺少的現代人的素質。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競爭的機會,讓全體學生在競爭中一展所長,不斷進取。如:學完閱讀課文《小英雄雨來》后,老師要求各小組學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來,看準演得好?同學們都開動腦筋,積極商量,終于在表演時,每組同學都在前一組同學表演的基礎上吸取優(yōu)點,改進不足。第一組演完后,第二組加入了簡易道具,到第四組時不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脫稿表演……可見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來為止第一組要求再表演一次,聲稱能比前面的一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們不斷進步呢?是創(chuàng)新,是進取心為內驅力萌發(fā)的創(chuàng)新靈感。進取心是創(chuàng)新人才所必備的個性品質,也是讓現在學生成為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保障。進行朗讀訓練時,一位老師采取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們找榜樣,敢于向榜樣挑戰(zhàn)。朗讀《鳥的天堂》時,有的同學向班上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挑戰(zhàn);有的學生向老師挑戰(zhàn);還有的甚至向朗讀磁帶的播音員挑戰(zhàn)。學生在多次失敗與成功朗讀中,不僅提高了朗讀水平,很好地體會了課文感情,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勇于進取、不甘落后的創(chuàng)新個性品質。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是無所不在的。教師要做有心人,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組織學生進行讀、寫、聽、說等實踐活動中,使語文學科成為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讓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早日生根、發(fā)芽、開花,并結出豐碩的創(chuàng)新果實。
參考文獻:
[1]黃華東.關于實施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思考[J].特區(qū)理論與實踐,2000(06).
[2]謝雄龍.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湖北教育(教學版),20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