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祥
靜摩擦力是高一物理的一個重點內(nèi)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在學習時往往對靜摩擦力概念理解得不夠透徹,從而導致各種錯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靜摩擦力,很有必要為學生梳理一下相關(guān)的知識要點?,F(xiàn)筆者談?wù)剮c體會。
一、靜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靜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1.接觸面不光滑;2.接觸面間有彈力;3.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以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條件1容易判斷,條件2的判斷可用假設(shè)法,先確定研究對象,然后假設(shè)把與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去掉,看研究對象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會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說明它們之間有彈力;若不變,說明它們之間沒有彈力。對于條件3,首先應(yīng)明白相對運動趨勢的參照物是以待確定方向的施力物體,不一定是地面;其次,如何確定相對運動的趨勢方向?所謂相對運動的趨勢方向,就是假設(shè)接觸面光滑時,研究對象相對于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的運動方向。
圖1【例1】如圖1, 水平面上的物體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假設(shè)沒有靜摩擦力,物體A則在重力、彈力和力F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加速運動,這個運動方向即向右的方向就是物體相對地面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
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1.根據(jù)“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接觸面相切,并且總是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來判斷
【例2】如圖2,地面光滑,A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與B一起水平向右加速運動,分析A和B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
圖2分析:先以A為研究對象,假設(shè)A、B間不存在靜摩擦力,則F使A向右加速運動。物體B由于慣性將保持靜止,也就是說A在B上向右做加速運動。所以A相對B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向右。因此A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向左。再以B為研究對象,假設(shè)A、B間不存在靜摩擦力,則B相對A向左運動。即B相對A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向左,所以B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向右。當然分析清楚了A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之后,也可以由牛頓第三定律判斷B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
2.由二力平衡判斷
圖3【例3】如圖3,用力F把木塊壓在豎直墻壁上靜止,判斷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
分析:木塊共受四個力作用,水平方向上F與彈力FN是平衡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與靜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靜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
圖4 3.用牛頓第二定律判斷
【例4】如圖4,隨圓盤一起繞過圓心的豎直軸轉(zhuǎn)動的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是由圓盤施加的靜摩擦力提供的。雖然靜摩擦力的方向不好判斷,但向心力的方向總是沿物體指向圓心。既然由靜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所以靜摩擦力的方向沿物體指向圓心。
三、靜摩擦力的大小
1.由平衡條件確定
在圖1中,當F=4N時,f=4N,方向向左。當F=5N且向左時,f=5N且向右。即F與f總是一對平衡力。
2.由牛頓第二定律確定
在圖2中,若mA=2kg, mB=4kg,F(xiàn)=6N。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共同加速度大小為1m/s2,方向向右。設(shè)B施加給A的靜摩擦力為f, 則對A有F-f=ma,解得:f=4N。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靜摩擦力沒有確定的大小,其值在0到最大值之間變化,并且隨外力及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即0 說明:(1)在中學階段可以近似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即 Fm=μFN。 (2)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需要彈力,但靜摩擦力的大小卻與彈力無關(guān)。最大靜摩擦力與彈力成正比。 總之,靜摩擦力是被動力,沒有獨立自主的大小和方向,在不超過最大靜摩擦力的前提下,為了防止接觸面發(fā)生相對滑動,需要多大靜摩擦力,就有多大靜摩擦力;需要它沿著哪個方向,它就沿著哪個方向。 四、靜摩擦力產(chǎn)生的效果 1.靜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 2.靜摩擦力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還可以是回復(fù)力、向心力等。 (責任編輯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