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軍
教學質量是教育教學的“中心”,是教育教學的生命線。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所有學校共同關注、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學校之間的競爭激烈,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必須推進課堂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一、任務驅動型課堂的內涵與操作要旨
任務驅動型課堂是指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任務單或導學案的引導下,開展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按照“教師引導——任務驅動——有效合作——邊學邊悟”的模式,真正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掌握為目的”的“三為”教學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任務驅動型課堂的模式有:教師引導,任務驅動,有效合作,邊學邊悟。
(一)教師引導
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為其發(fā)展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在這個空間中去感知、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繼而獲得獨特的個人體驗,奠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引導的含義包括引導學生完成恰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探究,思想碰撞,人格升華等等。教師要善于有層次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從而形成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學生一旦離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就不可能獲得高效、積極、持久的發(fā)展。
(二)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型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就。學生有了具體的動機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教師通過設計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小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思考、討論、研究、探索,以求通過合作的形式盡量自己解決問題。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學生掌握的知識不是教師直接傳遞的,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習得的。任務單的設計有導學式和隨堂式,這要根據不同課型和內容設定。任務單的設計是任務驅動型課堂的關鍵,小組合作學習 的效果,取決于任務單的設計。任務設計的要求:明確的目的;以學生為中心;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階梯式的相互聯(lián)系;任務與學生科學地結合。
(三)有效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中,最好進行混合編組。所謂混合編組,就是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即小組成員是異質的、互補的,而小組之間是同質的,這樣可以形成平等的小組競爭。混合編組時應考慮到以下幾個主要因素: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個性、性別和家庭背景等??梢愿鶕淌掖笮?、學生數等因素編成4人組、5人組、6人組等,但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但無論按幾人小組編排,要盡量留有教師行走的空間。
每個小組內設組長、發(fā)言人、記錄員、提問人、資料員等,小組內成員按1號、2號、3號等編號,根據組內所設的職責,每星期推磨式交換,采用輪流制,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職責,明確每個成員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全班的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主動積極地思考,融入到認真學習的氛圍中,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組織活動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捕捉信息能力、綜合概括能力、查閱資料能力等等。教師應避免總是由一人思考發(fā)言,其他人不動腦子,被動地聽,被動地學,小組活動成為虛設的形式。小組內各成員職責:組長負責組織、開展小組課內外的合作學習活動;發(fā)言人負責代表小組匯報小組合作學習成果;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討論形成的意見、觀點和結果;提問人負責提出本組內的疑問之處;資料員負責查閱、收集學習資料。
(四)邊學邊悟
在教師的引導和任務驅動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體驗、去經歷、去探究、去感受知識的學習過程。“悟”是一種體驗有得的創(chuàng)造性心理活動,是一種以已有相關知識或經驗為前提的思維。自悟才能自得,自悟才能內化,從而形成能力。課堂上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是在“教師引導、任務驅動、有效合作、邊學邊悟”的模式下,學生自己去悟得的,而不是靠教師去告知。
二、任務驅動型課堂的流程
任務驅動型課堂的流程:預設任務——呈現(xiàn)任務——完成任務——小組展示——評價總結。預設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導入;呈現(xiàn)任務:指令明確,給定任務;完成任務:小組合作,教師調控;小組展示:陳述、演示、提問、解答;評價總結:激勵為主,重點突出。任務驅動型課堂是以完成一個個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的,所以以上的流程是完成一個任務的流程,課堂上是需要多次使用的。
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個體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性地開展小組評價,可以對小組合作效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小組完成任務的質量進行評價,還可以對小組成員的聽講情況進行評價等等。這種評價方式把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行為與小組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評價,可以有效增強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剛開始時,多采用激勵性的評價,這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
三、推進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推行“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關鍵在教師。因為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只有課堂高效,質量才會提高,只有質量提升,學校才會改變。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體教師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克服職業(yè)倦怠,端正思想作風,牢固樹立課改意識,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改變灌輸式為啟發(fā)式,改變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式為技能并重式,改變過去學生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讓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課堂教學改革不是讓我們單純地學習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去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即教研活動和備課組活動要扎實。用集體的智慧拿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教師備課任務單設計的切入點要準,檢測題要精挑細選,這些無一例外都要嚴格認真的落實。為此,我校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組織開展對一線教師的系列培訓,分學段、分學科探索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促進廣大教師盡快適應新課堂教學模式;廣大教師通過自主學習,觀摩交流等形式,圍繞課改目標,全面理解課改精神,迅速掌握新模式下課堂教學的流程,快速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而推動我校廣大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我們將繼續(xù)弘揚“鐵軍”精神,樹立質量第一意識,以實施新課程標準為抓手,努力探索建立教學質量提升的長效機制,促進基礎教育優(yōu)質、特色發(fā)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責編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