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哲明
(新疆大學,烏魯木齊830000)
加爾文:西方權利變革的起點
安哲明
(新疆大學,烏魯木齊830000)
加爾文重構了基督教教義,以良心自由和兩個國度理論為西方權利理念的神學基礎。以良心自由為其中核心,首先要求宗教自由,而取得宗教自由則至少需要保障人不受迫害和暴政的威脅,促使加爾文主義者發(fā)展出反抗權利理論。從良心道德律出發(fā),加爾文主義者發(fā)展出主觀權利和自然權利理論并且極大擴展了這些權利的種類和適用范圍。從加爾文教會實踐里,為之后共和憲政理論確立了民主、自由、法治三大基石。加爾文通過自己的實踐為權利變革奠定了基礎。
加爾文;良心自由;權利;變革
加爾文神學中上帝是絕對核心。人具有上帝賜予的理性,但是由于人墮落使自身認識能力不再健全,所以要真正認識上帝還要依賴上帝的話語——圣經(jīng)。具有神性的基督讓有罪的人和上帝有了聯(lián)通的可能,相信上帝與耶穌基督,由此人們因為信而得到上帝的眷顧。由于我們這樣的信心,借助基督“首先,我們因為他的純潔無暇得以和上帝和好……其次,我們透過他的圣靈成圣”[1]139這就是“因信稱義”。唯意志論下,加爾文認為“神自己決定各人的一生將如何的永恒的預旨。因神不是以同樣的目的創(chuàng)造萬人;他預定一些人得永生,則預定其他的人永遠滅亡”[1]280。即人是否得到救贖在出生的一刻就注定了,但得到救贖的人必定會榮耀上帝。因為上帝挑選的人必定是上帝睿智的體現(xiàn),合乎上帝的規(guī)則和言語。確立了上帝絕對的權威,加爾文緊接著給出了上帝才有管轄權的領域。
(一)加爾文良心觀
良心就是“當人們對神的審判有意識,就如證人向他們作見證那樣,并且這證人不允許他們在這法官的審判臺前掩飾自己的罪”[1]224。良心是一種自我認識,一種直覺靈性的體現(xiàn),與生俱來。上帝將法則和他的旨意復刻在良心之上,對于善惡區(qū)分的關鍵就在于良心。人的墮落使人的良心不能看清上帝的律法和旨意,更不用說履行義務的能力,而此時良心就會不斷譴責我們。但上帝是仁慈的,降下基督幫助人擺脫良心上的重壓,“當我們的良心在神面前思慮如何蒙神悅納,以及當神呼召我們受審時,我們應當如何答復他和在他面前擁有確據(jù),在這件事”[1]217稱義之后上帝就會撤去良心上的不斷指控,良心從此不再受到舊約律法懲罰和恐懼的折磨?!耙驗榉Q義的問題不是我們如何成為義人,而是既因我們是不義和不配的,如何才能被算為義。人若在稱義上良心想獲得確據(jù),就應當完全棄絕律法?!盵1]217當然律法并沒從良心中消失,而成了教徒了解上帝意志的窗口,人們在認識上帝、努力過基督徒應過生活的過程中“雖然他們不十分清楚感覺到罪在他們身上已不再作王,或神的義居住在他們里面,他們仍沒有害怕和喪膽的根據(jù),就好像他們內心仍有的罪仍不斷地冒犯神”[1]219。上帝會原諒、教導他的信徒,就像父親會原諒做錯事的孩子、教導孩子走向正途一樣。對無關教義、救贖的事,因為人能力缺失,無法確切的知道上帝所喜,上帝解放人們的良心使人們的良心同樣不會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上被譴責。但也不能因為欲望和罪的侵蝕墮入惡魔的掌控?!吧系鄄唤刮覀兿順?,但是我們應當離棄不節(jié)制的欲望、奢侈、虛榮和傲慢——以毫不自責的良心使用神的恩賜?!盵1]220
(二)加爾文的兩個國度理論
兩個國度分為地上王國和天上王國,“我們應當先考慮神對人有雙重的管理:一是屬靈的,在這管理下人的良心受敬虔和敬畏神的教導;二是政治的管理”[1]224。兩個王國都采取了平行的世俗和精神的形式:正義和道德、真理和知識、秩序與法律,但它們都是彼此獨立的,而且是不同的[2]50。一個基督徒同時是兩個王國的公民,兩個王國將人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于基督徒靈魂和良心的管轄,屬于天上王國依據(jù)恩典來治理,這里只有上帝才有權管轄。地上王國的法律在這里沒任何用處,基督徒心中的圣靈足以指引基督徒過完美的生活,但完全懾服于圣靈的基督徒少之又少。在另一部分則是對于人外在行為的管轄,地上王國作用就在于讓人盡量的過接近天上王國的生活,防止罪使人墮落,即“禁止偶像崇拜、對神圣名的褻瀆、對他真理的褻瀆,并攔阻其他對信仰公開的冒犯興起,何況傳遍天下。這政府保守社會的治安;給各人保護財產的權利;叫人能夠順利彼此的來往;保守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和含蓄,簡言之,這政府負責保守基督徒之間公開的敬拜,并保守人與人之間的仁道”[3]。天上王國對應人們的內心、基督徒的救贖和良心自由;地上王國對應的則是人們的外在行為、罪的沉淪和作為一個政治王國的“政治自由”。
(一)道德律和自由
道德律,刻于良心之上,重復于圣經(jīng)之中,概括于十誡之內。首先,在神學的范圍內,雖然上帝去除了舊約律法的約束和懲罰,但是道德律依舊起著作用,對于基督徒,雖然上帝將舊約的刑罰之鞭放下,但對于接受恩典的人,上帝將良心變成一面鏡子時常的提醒、警告基督徒的不正義舉動,想得到救贖的人都會在這樣的鏡子里審視自己,當他意識到自己滿臉污垢時,他自會隱藏起來,洗滌自己。通過良心里的道德律,基督徒的自我審視,基督徒就可以達到或者接近上帝的希望,最終實現(xiàn)良心的自由。
其次,在所有公民的意義上使用道德律?;酵较嘈沤邮芰松系鄣亩鞯洹5遣⒉皇撬腥硕急簧系圻x中接受了恩典,對那些非信仰者無止境的欲望、貪婪和罪孽,盡管他們的良心拒絕上帝,但是上帝確立的地上王國的秩序卻不能因此被打破。在公共領域必須受到上帝基本道德律的節(jié)制,這樣才能避免混亂,公共秩序才可以存活下來,像遵守安息日規(guī)定、不褻瀆上帝、尊重鄰人等十誡中最基本的道德律所有人都應遵守。
最后,上帝的道德律也有教導的作用。對于那些接受信仰的人,他們已接受了上帝的恩典,接受了他神圣化的方式和良心的律法。道德律法不但使人們明了“宗教正義”,而且教導人們,讓人遠離暴力,更教人們仁慈與愛。它懲罰殺人、盜竊等不義,也禁止仇恨、貪婪的邪惡思想。精神律法應充斥在世俗的、精神的、教會的、政治的、私人的等所有領域,這樣就能讓上帝的形象照耀地上之國,引導人們尋求上帝恩典。加爾文相信“我們獲得自由的目的是,我們可以更為迅捷和更好準備在所有事物上都服從上帝”。這樣就使得良心自由在兩個國度都成為所有人的一項絕對保證。
(二)國家律法與自由
上帝已經(jīng)授予國家“俗世的權力之劍”,那么國家就應該承擔管理地上之國的責任。政府和法律的根本目的,就本質而言,是輔助上帝在政治生活中應用道德律,防止罪惡,使得人們能夠生活在正義之下。政府和官員是十誡的看護人,不論十誡第一表中政府為維護人和上帝之間的關系而維護安息日、反對偶像崇拜等,還是第二表里政府為保護人之間的關系,要反對殺人、盜竊這些第二表中不道德的行為。政府在此過程里必須自我約束。第一,官員只是執(zhí)行上帝的法令,尤其是十誡第一表,官員不可以隨意修改這些法令,頒布宗教禮儀。第二,加爾文賦予了人民反抗權,在官員制定法律直接違反圣經(jīng),特別是與十誡第一表沖突時,人們就有義務反抗,因為他們在反對上帝之時就喪失了統(tǒng)治的權柄。雖然加爾文要求人們服從上級官員,哪怕這個政權本身合法性都存在問題,但是這一切并非沒有限度,因為在加爾文看來每個有良心的新教徒都應該反抗要剝奪上帝權威的人。第三,官員有責任保護人民的權利,而不是暴力攻擊人民和剝奪人民的權利,官員要公平的執(zhí)行上帝的法律。加爾文出發(fā)點是重建純潔的基督教信仰,在人們自由追求下實現(xiàn)信仰的統(tǒng)一,加爾文理論里還沒有明確的權利觀念,而是責任與服從。但是加爾文始終強調除了上帝所有的人都沒有絕對的權柄,每個人都向上帝負有義務,更為人民合法的反抗暴政提供了依據(jù),盡管范圍很窄。
(三)教會法與自由
上帝建立了他獨立的組織體系——教會。教會有自己的職權和組織,其中牧師等神職人員都應該在教區(qū)居民中選舉,人民聽從官員約束,官員對教區(qū)人民負責。教會有三種法律權力。第一,確定教義的權力。包括教義問答、信仰聲明、信條、紀律等都只在教會自己的教區(qū)會議上民主討論決定。第二,立法權。教會的立法包括自身的管理、適當?shù)慕M織形式,敬拜和禮拜的方式。教義和教會審判、行事的程序的律法讓教會自己內部遵守法治又排除了國家干預。第三,教會具有管轄權,其管轄權和國家顯著分離,教會的懲罰方式限制在告誡、教導、革除教籍和禁止圣事,國家不可侵犯屬于教會的管轄權。教會與國家相互配合防止犯罪,用不同的方式一起鞏固上帝的道德律。教會不應像天主教會一樣用各種戒律束縛基督徒,但是加爾文伸出了一只手,又縮回了一只手,教會成員一旦加入教會就意味著他們“自愿的”遵守教規(guī),“樂意”遵守禮拜、儀式和習慣,“自愿”限制自己的精神自由以免傷害到弱勢的教會成員[2]74。加爾文堅決的主張教會與國家的分離,看似使教會受到限制,其實擴大了教會的權利和權力——國家再也不可以肆無忌憚的干涉教會事務。但這并不意味著教會和國家的分裂,二者的關系更像一對雙胞胎兄弟,共同致力于實現(xiàn)上帝的道德律。雖然加爾文目的是使人們建立堅定的基督教信仰,但他也從未放棄良心自由。
首先,加爾文強調良心自由,加爾文堅持良心全然是一項精神的事務。對上帝全能和絕對統(tǒng)治的強調,就讓基督徒的良心和良心之中的道德律同樣適用于地上王國,兩個國度目的都是為了更迅捷的在所有事務上服從上帝。這使得良心自由成為任何人都不能侵犯的禁區(qū),成為人們的“天賦權利”。關注良心自由就會首先關注和保護宗教權利。而面對當時政府強迫人們改變信仰和不斷的迫害,新教徒首先要求政府不得侵犯上帝的領域——良心,否則新教徒就可以合法反抗暴政,這樣新教徒發(fā)展出了反抗權利理論。隨后美國新教徒以加爾文良心自由為基礎,創(chuàng)立了一種契約自由學說,即每個基督徒都有探索圣經(jīng)的義務,從中自己依據(jù)良心判斷圣意,依據(jù)判定行事。基于加爾文對于絕對良心自由的推論,美國的清教徒的契約理論最終指向了良心的絕對自由,超越了加爾文對良心自由的設想,即使加爾文對此猶豫不決。
其次,良心道德律法用途的擴展為政治自由和自然權利的擴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加爾文的繼承者貝扎繼續(xù)擴展了加爾文的道德律法?;浇探塘x要求要尊重他人名譽、財產和愛鄰人,官員們有義務保護人民不受侵害。從客觀的義務到主觀權利并不遙遠,一個人對鄰人不侵犯的義務對于這位鄰人來說就是他要求對方履行的義務也就是他的權利。貝扎實現(xiàn)了這種客觀的義務向主觀的權利的轉變,貝扎“人民不是為統(tǒng)治者而生,而統(tǒng)治者為人民而設”的宣言廣為流傳。在權利的范圍上,一個虔誠基督徒在良心不再受到舊約律法的強迫后最想做的就是追尋上帝的真意,過一個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榮耀上帝。而什么是上帝的教導和旨意呢?無疑圣經(jīng)和十誡就是最重要和最明顯的了。上帝的旨意只有圣經(jīng)和十誡嗎?當然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社會和人,其中蘊含的自然法都是上帝的旨意。這樣貝扎就為后世提供了一個根本的權利算法。隨后在美國,權利理論得到更進一步發(fā)展,清教徒將舊約的訂立歸于亞當,這就將作為亞當后代的所有人類都置于上帝的自然法和舊約的契約之下,只是人因為墮落無法完全實現(xiàn)上帝的期望。如此一來就將那些基于十誡和自然法的權利范圍擴展到了所有人,不再單單限于基督徒。
最后,加爾文不但保持了教會的獨立,而且在教會中融合了法治、民主和自由原則。第一,加爾文要求教會尊重法治,教會的紀律、教義以及官員和居民之間的權責,審判的程序不受政府和他人的不當干涉。規(guī)則的頒布應該被討論和廣為人知。第二,加爾文要求尊重教會民主程序。包括牧師在內的圣職人員必須由教友選舉,定期舉行會議,對教會內的官員表現(xiàn)、教義和矛盾舉行討論,委員會應該公開使得公眾和牧師可以表達他們的要求,從而避免獨斷論對教會的侵害。第三,加爾文要求尊重教會自由。信仰者可以自由的離開或者加入一個教會,自由擔任教職服務教會而不擔心被強迫??梢宰杂傻霓q論、討論教義和審議信仰和紀律問題。這樣的一種教會體系避免了法制的死板,民主的易變,團體治理和民主原則走向暴政的危險和個人自由的散漫,從而達到了一種平衡狀態(tài)?;谌笾е好裰?、自由、法治,這樣的一套團體治理理論被后來的加爾文主義者編制成了一套成熟健全的共和憲政理論。
西方從一個基督教的單一世界向一個多元化、世俗化的世界過渡不可能一蹴而就。西方現(xiàn)代權利的淵源并不單純源于自由主義或啟蒙運動,而更多地源于基督教尤其新教的神學理論,加爾文的良心自由觀和兩個國度理論是其后權利理論的神學基石。加爾文本人為西方神學和法律的轉變做了主要的貢獻[2]91。他關于自由的理論為后來宗教自由提供了基石,他的教會理論最終被用于支持宗教多元和信仰自由。我們在審視西方權利理念時,不能忽視它的宗教淵源,即使現(xiàn)在宗教的解釋方法逐漸不再被使用,但是這些支撐現(xiàn)代權利出現(xiàn)的理念依舊如同流淌在身體里的血液一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不能理解西方權利發(fā)展的宗教背景,就不能深入了解西方權利理念。
[1][法]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中)[M].錢曜誠,等,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
[2][美]約翰·維特.權利的變革——早期加爾文教中的法律、宗教和人權[M].苗文龍,等,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3][法]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下)[M].錢曜誠,等,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407.
[責任編輯:李 瑩]
Calvin:the Beginning of theW estern RightsReformation
AN Zhe-ming
Calvin reconstructed the Christianity.The liberty of conscience theory and two kingdom theory of Calvin are the th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western rights doctrines.Being the core,liberty of conscience first demanded religious liberty.And getting the religious libertymust be on the premise thatmust not be threaten by persecute and tyranny.This was prompting calvinists to develop the resistance theory.Based on moral law from conscience,calvinists developed the theories of subjective rights and natural rights,and expanded rights'kinds and scope ofapplication.The practice of Calvin church gav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al republic theory. The three principlesware liberty,democracy and law.Calvin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formation ofwestern rights with hispractice.
Calvin;liberty of conscience;right;reformation
DF0
:A
:1008-7966(2014)06-0001-03
2014-09-01
安哲明(1989-),男,甘肅天水人,2012級法理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