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蕾
(湖南科技學院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99)
智能交通系統(tǒng)(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的概念于1990年由美國智能交通協(xié)會提出,智能化交通信息系統(tǒng)可以極大的提高交通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運行效率。[1]作為當前國際道路交通和運輸科技發(fā)證的前沿,具有巨大的發(fā)證空間和市場潛力。世界個發(fā)達國際紛紛對陣那個花交通系統(tǒng)的研究和開發(fā)投入大量人財力。我國也不甘落后,已經(jīng)在部分地區(qū)建立了示范工程,在綜合利用交通資源,提高交通頻率、改善交通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其針對性太強,多為面向大型城市而對運營、運輸技術以及交通法規(guī)的支持不夠。而交通法規(guī)、運營、運輸技術是交通網(wǎng)絡高效運作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對交通法規(guī)和運營、運輸技術進行分析,建立一個基于交通法規(guī)智能交通系統(tǒng)模型十分必要。
為維護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財產(chǎn)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道路通行質量,我國2011年頒布《交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一共八章,一百二十四條。提出了有關道路交通包括車輛、駕駛人、道路等方方面面的各種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2]。在本智能交通模型中,對法規(guī)中涉及到的其對通行造成影響的對象進行研究與統(tǒng)計,最終提煉出模型中的實體對象,主要有以下幾個:
(1)道路
道路根據(jù)其不同等級以及可行駛方向、路況(天氣、特殊事件)對車輛行駛速度和通行有不同限制。
(2)車輛
車輛根據(jù)其類型不同,可以在不同道路上行駛,有不同限制(限高、限速、限款、限載等)。
(3)人
包括行人和駕駛人,在法規(guī)中,主要對駕駛人行車準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
(4)交通標志
當?shù)缆烦霈F(xiàn)不同交通標志,必須依照標志進行行駛,系統(tǒng)中主要用于表示動態(tài)指定的規(guī)則集合。
根據(jù)以上對交規(guī)的提煉和對交通運營及其運輸需要的分析,進一步明確了道路、車輛、人、交通標志的其實體屬性。主要如下:
道路(起點,終點,路段集) LOAD(SP,FP,{s1,s2,…, sn})
路段(起點,終點,方向,限速)SECT( SP,FP ,DIRE, vmax,vmin)
人(身份證,駕駛證,…)PERSON(P_ID ,DRIV_ID,….)
交通標志(標志名稱,標志圖像,標志說明,處理代碼)MARK(NAME, SIGN, DESC,CODE)
車輛(車牌號,車輛類型,行駛證,車主,限高,限寬,限載人數(shù),限載噸位)CAR(C_ID,C_TYPE,DC, owner,limited_high,limited_width, limited_num, limited_weight)
建立了以上實體模型,本系統(tǒng)重點研究了在我國交通體系下交通違規(guī)的鑒定處理,交通違規(guī)通常包括:證件類的違規(guī)及交通行駛中的違規(guī),重點研究后者。
交通行駛類違規(guī):逆向行駛, 超(低)速行駛, 違規(guī)轉彎,限高(寬), 限載, 違反交通指示。
由于路面限制都可以用交通指示進行標志,所以將違規(guī)統(tǒng)一轉化為違反交通指示。這樣根據(jù)每條路的不同情況添加不同指示,如某路段限速,直接在路段上加交通限速標志,轉化為系統(tǒng)處理即可每個路段設有違規(guī)條例變量,限速則設置條件為速度判斷,對比車速與限速的標準從而判斷得出是否違規(guī)。這樣處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實現(xiàn)對突發(fā)事件增加的路面限制,可以動態(tài)添加減少交通限制,使系統(tǒng)靈活性更高。
路徑查找算法在智能公交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本系統(tǒng)中城市公共交通路徑的查找,采用了三級公交二維表存放兩地的轉乘路徑。通過二維表生成算法,先對所有直接連通的地點標注直連車次,并標注為直達標志1,然后未有直連通的兩點間根據(jù)二維表查找中間連通站點。標注連通中間點的車次,及連通點,二次轉車標志2,如此循環(huán)將兩站點路徑存儲于二維表。由此查閱二維表就可以得到任意兩站間的換乘路線。
具體算法如下:
已知:公交線路 L={L1,L2,…,Ln},公交站點P={P1,P2,…,Pm}
若有公交線路 Li(i∈{1,2,…,n})為從 Pi1出發(fā)途歷經(jīng) Pi2,Pi3,…,直到終點 Pin,則 Li={Pi1, Pi2,…, Pin} (有向路線)。
實際生活中一般公共線路可分為環(huán)路和往返路線,若為環(huán)路則Pi1= Pin,若為往返線路則Pix= Pi(n-x+1)(x<=n/2)。
(1)生成直達公交線路二維表G
建立二維表 G,其中第 i行,第 j列單元格 Gij(i,j∈{1,2,…,m})存儲 Pi至 Pj的直達公交線路,當存在 LA 途經(jīng)Pi,Pj則將LA存入Gij
(2)生成一次冪轉乘公交線路二維表C
建立二維表 C,其中第 i行,第 j列單元格 Cij(i,j∈{1,2,…,m})存儲Pi至Pj的轉乘公交線路。
如存在Gij則存在Pi至Pj的直達公交線路,無需轉乘Cij賦值0
查找二維表G第i行,遍歷找出所有非空單元格Gia((a∈{1,2,…,m})∧Gia≠null)若存在 Pa到 Pj直達路徑(即 Gaj≠null)則將Gia連接Pa連接Gaj存入Cij
(3)生成二次冪轉乘公交線路二維表(包括轉三次和四次車情況)
建立二維表 C2, 其中第 i行,第 j列單元格 C2ij(i,j∈{1,2,…,m})存儲Pi至Pj的二次轉乘公交線路。
如存在Cij則存在Pi至Pj的直達或一次轉乘公交線路,無需二次轉乘當Cij=0時C2ij賦值0;Cij為某站點則C2ij=1。
Cij為null時,查找二維表C第i行,遍歷找出所有非空單元格 Cia((a∈{1,2,…,m})∧Cia≠null)若存在 Pa到 Pj路徑(即Gaj≠null)則將Cia連接Pa連接Caj存入C2ij
生成完以上換乘信息,公交換乘查詢變得極為簡單,查詢兩地A、B之間的公交路徑只需查閱C2中對應A所在行和B所在列的單元格,如果非空則存在AB間換乘路徑,取出該單元格存儲4次轉乘內的的路徑信息。如果為 null則AB間不存在4次換乘內的公交路徑。
[1]陳旭梅,于雷,郭繼孚,全永燊.美.歐.日智能交通系統(tǒng)(ITS)發(fā)展分析及啟示[J].城市規(guī)劃,2004,(7)75-79.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