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婉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王維(公元701年—762年),字摩詰,河東人?,F(xiàn)存詩四百余首,其中六十多首詩歌中出現(xiàn)了花意象。作為有名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人,王維詩歌中的花意象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歷來學者多從王詩中的禪理、意境、白云意象以及在山水詩歌發(fā)展史上的貢獻等方面進行研究,對王詩中的花意象解讀得較少。本文在細讀王維詩歌的基礎(chǔ)上,將分析王維詩歌花意象的類別、內(nèi)蘊和產(chǎn)生的原因。
詩歌中花意象的出現(xiàn)由來已久。比如《詩經(jīng)·周南》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屈原《離騷》也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山水田園詩歌發(fā)展到唐代,許多桃紅柳綠、山花爛漫的形象頻頻出現(xiàn)于盛唐詩人筆下。王維詩歌中眾多花卉的出現(xiàn),使之由一種自然景物轉(zhuǎn)變?yōu)樘厥庖庀螅蔀橐粋€具有獨特藝術(shù)內(nèi)蘊的詩歌因子。
當王維欣賞四季風景時,各種鮮花引人注目。如春天的梨花和楊花,“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春日上方即事》)“黃鶯弄不足,銜入未央宮?!?《左掖梨花》)表現(xiàn)出梨花的閑雅和淡泊,是王維隨遇而安、淡泊名利的真實寫照?!盎鄙幥鍟儯瑮罨ㄈ悄捍??!?《送丘為往唐州》)“楊花飛上路,槐色蔭通溝。”(《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均是惜春之作。值得注意的是王詩中桃花意象既有它的遞相沿襲性,也有自己的獨特審美感受?!疤依铍m未開,荑蕚滿芳枝。”(《贈裴十迪》)“雙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雜詩》)“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春園即事》)“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輞川別業(yè)》)都是借桃花寫春景;“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桃源行》)“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二者是對理想田園的向往;“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田園樂七首》其六)寫出了閑居的美好環(huán)境。
備受古詩人關(guān)注的荷花意象,在王詩中出現(xiàn)七次?!胺悍旱勤椋郾撕苫?。”(《酬諸公見過》)“徒言蓮花目,豈惡楊枝肘?!?《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酬黎居士淅川作》)這是入佛參禪的境界;“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臨湖亭》)“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蓮花塢》)“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飏?!?《鸕鶿堰》)都是對美景的描繪和贊美。
又如秋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寫出了靜謐的山居環(huán)境;“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期待行人可以欣賞到自然美景。
還有冬梅,“官舍梅初紫,宮門柳欲黃?!?《春日直門下省早朝》)描述了春寒料峭的景色;“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事三首》其二)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寄托于此;“已見寒梅發(fā),復聞啼鳥聲?!?《雜事三首》其三)“清風細雨濕梅花,驟馬先過碧玉家?!?《戲嘲史寰》)均是詩人雜感的寫照。
因王維詩意感發(fā),還用二十余首詩歌寫其它花卉意象。雖然未言花名,但以“閑花”“野花”“雨花”“落花”等姿態(tài)入詩,也為其山水田園詩歌增添了別樣色彩。
“背嶺花未開,入云樹深淺?!?《李處士山居》)“閑花滿巖谷,瀑水映杉松?!?《韋侍郎山居》)都是對山居清幽環(huán)境的刻畫;“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寄崇梵僧》)“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寒食汜上作》)動靜對比、境界突出;“上蘭門外草萋萋,未央宮中花里棲。”(《聽百舌鳥》)“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息夫人》)二者借助花意象而別有寄托。
宗白華在《中國藝術(shù)意境之誕生》中說:“王維的靜遠空靈,都植根于一個活躍、生動而有韻律的心靈。”①花意象搭建了王詩靜遠空靈的意境,也寄托著詩人的真情實感。“楊花惹暮春”中,一個“惹”字移情入景,楊花仿佛沾惹著春光而不愿飄落,花染上了惜別之情別具生動個性,成為詩人主觀意志的象征?!奥浠偶盘渖进B”,寫出了游子回鄉(xiāng)的時節(jié)是暮春,表達了歸鄉(xiāng)的急切和對美好春光的留戀。
中國詩學一直重視“意”和“象”的關(guān)系,亦即“情”與“景”,“心”與“物”的關(guān)系。這就要求詩人寫景,不僅要體現(xiàn)客觀自然山水風光之美,還要書寫主觀的思想感情,從而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意境。在王維所有寫到花意象的詩歌中,詩人或者寓情于景,或者以景托情,或者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出或含蓄蘊藉,或清靜閑適,或沖和平淡的意境,從而巧妙地表達了他的內(nèi)心情感。
首先是真切的朋友之誼。中國人重視友道,友情的傳統(tǒng)源既遠,流亦長。古代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當中,朋友緣于自由的結(jié)合,沒有法律的力量維系它或是限制它,它的唯一的基礎(chǔ)是友愛和信義。唐人祖詠曰:“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yè)》)宋人歐陽修曰:“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朋黨論》)王維和裴迪的友誼是得到后人贊賞的,如詩歌《酌酒與裴迪》:②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jīng)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頸聯(lián)即景寫生,托意深微,誠如趙殿成箋注所言:“以眾卉而邀時雨之滋,以奇英而受春寒之痼,即植物一類,且有不得志者。”王維通過敘述花兒的自然遭遇,由物及人,借物抒情,含蓄雋永。朱光潛說:“詩是一種對于生活的體驗與玩索?!蓖蹙S基于自己對花的觀察,感嘆花和人一樣,不能實現(xiàn)其本性,真誠地勸告朋友不要因為翻覆無常的人情而煩惱,應當看淡世事,過安心隱居的生活。賦物以情,景隨情化,“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范晞文《對床夜語》)
其次是淳樸的田園之樂。青年時,王維在儒家入世精神的支配下也積極“強學干名利”,同時主張“善政”。仕途不遇后,輞川生活更使他加深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如《輞川別業(yè)》: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
優(yōu)婁比丘經(jīng)論學,佝僂丈人鄉(xiāng)里閑。披衣倒屐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二十四詩品》中說過:“自然,即是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豬手成春。如縫花開,如瞻歲新?!蓖蹙S的詩歌善于將主觀的情和客觀的景融為一體,傳神優(yōu)美,具有自然之美?!坝曛胁萆G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桃紅柳綠讓人們看到了一幅絢爛、潤澤、熱烈而鮮活的景色。桃花綻放,給經(jīng)冬的人們帶來春的氣息,也為人們及時春耕提供節(jié)令信息。大好春光,適合老年人抖擻精神,更適合農(nóng)家人歡聲笑語暢談播種喜事。這種鳥語花香和平安寧的農(nóng)家安居樂業(yè)情景,是詩人出世的理想。
其三是濃厚的夫妻之情。王維是一位重視感情的士子。早年努力維持家庭生計,盡心伺候母親參禪學佛,后來喪妻后入佛,我們從中看到了詩人對家庭的責任心。在其少數(shù)的愛情詩中就能深刻體會到詩人和其妻子之間琴瑟和諧的感情。先看《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一名相思子。《廣東新語》記載:“相傳有女子望其夫如樹下,淚落染樹結(jié)為子,遂以名樹云?!薄耙环N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往往有強烈而鮮明的象征意義,而‘象征是一種外表形狀上就已暗示要表達的那種思想內(nèi)容的符號?!雹墼娋渚o扣著紅豆寫,直到篇末點題,表達出對妻子濃厚的思念之情。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切“相思子”之名又關(guān)合相思之情,有雙關(guān)的妙用。李澤厚說:“給自然藝術(shù)的比擬和象征,賦予它以‘觀念形態(tài)的意義’,給它以意識即情感,想象上的‘人化’,并不能創(chuàng)造自然美,但卻使人們對自然美的欣賞形成一種富有更確定更具體的社會內(nèi)容和意義的審美態(tài)度,能增強和引導人們欣賞的態(tài)度和方向。觀松柏而感其剛毅長壽,見松菊而想其正直高濂?!蓖蹙S賦予紅豆?jié)鉂獾南嗨贾?,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
最后是靜謐的禪宗之理??娿X在《詩詞散論》中說:“吾國自魏晉以降,老莊思想大興,其后,與儒家思想混合,于是以積極入世之精神,而參以超曠出世之襟懷,為人生最高之境界?!雹芡蹙S經(jīng)歷了人生起伏之后,將自己深深埋在參禪的思想境界里。如王維的《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幅幽靜怡人的春山月夜圖畫,用動與靜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法,使詩的藝術(shù)畫面達到“意境兩渾”的極致。蘇軾主張詩人以“空靜”的心境反映大自然的運動變化,“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倍蹙S早就做到了這一點。由于詩是唐人排解感情的特效劑,王維就在自然山水中發(fā)現(xiàn)了生存的美好,將自己和自然環(huán)境和諧融洽。徜徉在桂花的清馨中,詩人將自然美和心境美完全融合,創(chuàng)造出如水月鏡花般不可湊泊的境界。這種靜謐的世界,正適合參禪的詩人度過余生。
王維晚年的歸隱,確實達到了他在《裴右丞寫真贊》里說的“氣和容眾,心靜如空”的“無我”境界。由于生性好靜,他可以把獨來獨往的歸隱生活寫得很美。《輞川集二十首》一組詩歌,在明凈的詩境中,讓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境,似乎一切情緒的波動和思慮都被凈化了。
《周易·系辭傳》指出:“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弊怨乓詠硇纬傻摹坝^物取象”理論,不僅在美學思想上有影響,而且對詩人創(chuàng)作也有啟發(fā)。象,指宇宙萬物,宇宙萬物都是審美的對象。王維前期后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不曾脫離這一美學思想的根源。
首先,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當他以畫家眼光捕捉形象時,自然界的百花因為燦爛奪目、色彩鮮明而入詩?!锻蹙S傳》說王維的畫 “筆縱潛思,參于造化”,又說 “畫思入神”,他被推為文人畫的始祖;加上其詩語言典雅,風韻翩翩,深受世人喜愛。王維詩與畫都講究立意、用意,都講究由物象轉(zhuǎn)為意象,并由詩或畫表現(xiàn)出來。自然萬物很多,但是王維選擇了惹人喜愛的花意象,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等。花是人類的良友,它不僅代表四季的景色,也昭示著自然的美麗。從繪畫角度出發(fā),百花的顏色是詩歌具有色彩感的因素;從托物言志角度出發(fā),百花的遞相沿襲性象征作用是詩人寓情于景的基礎(chǔ)。
其次,盛唐時代的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使得盛唐文人們,或為趕考應試,或為調(diào)遣升遷,或為走近自然,而興起了一股行旅、漫游之風。就在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嗅覺靈敏的文人們從大自然身上攫取了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靈感;王維關(guān)于花意象的詩,亦是在此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王維孤高清靜的心性使他自由自在地享受由各種花卉建構(gòu)的自然美景,因此他也在自然美景中體會到生命別樣的韻味。
再次,王維深通禪理,自我強化了“虛心冥照”的心理素質(zhì)。他在《六祖能禪師碑銘》中寫道:“至人達觀,與物齊功。無心舍有,何處依空?不著三界,徒勞八風。以茲利智,遂與宗通?!彼麑ΧU宗的深刻理解,顯示了他以虛靜為體的智慧和心態(tài)。虛靜在處世上,是恬淡無為的超功利;在審美上,是物我不辨的超意識。王維山水田園詩歌,就是他虛靜精神對生活和外物“濾化”的產(chǎn)物。由此,王維刻意借花意象描繪了自己的虛靜理想,這是內(nèi)在生命與水流花落高度默契而生成的無為狀態(tài),是詩人鐘情自然后達到的最高境界。
王維詩歌,詩畫結(jié)合,雅致圓潤。古人說:“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背錆M花意象的詩歌,在表達詩人情感的過程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理想山水田園的優(yōu)美與純凈。細讀王維詩歌,我們可以得到獨特的審美享受和審美情趣。
注釋
①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69.
②參見周振甫主編.《唐詩》第三卷《全唐詩》[M].安徽:黃山書社,2004年.(文中所引詩歌均出自本書)
③黑格爾.《美學》第二卷[M].北京:商務印刷館,1981:11.
④繆鉞.詩詞散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9.
[1]吳迪.王維詩選注[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2]葛曉音.山水田園詩派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
[3]陶文鵬.王維孟浩然詩選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4]陳鐵民.王維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5]謝恩煒.禪宗與中國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