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思 楊 杰
(湖南科技學院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99)
提高C語言課程學習興趣的方法探索與實踐
顧思思 楊 杰
(湖南科技學院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99)
C語言程序設計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重語法、輕算法、課程按教材內(nèi)容滿堂灌”,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對如何改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C語言的求知欲,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興趣
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許多高校開設的計算機編程入門課程,所面對的學習對象主要大一新生,其難免存在水平層次不齊,專業(yè)基礎薄弱等客觀問題。由于缺乏對課程的整體了解和把握,許多學生在課程開設之初,對于學習的目標和意義感到比較盲目。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根據(jù)教材的章節(jié)安排進行按部就班的講解,因此前幾節(jié)課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抽象的概念和規(guī)則,這無疑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 C語言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 C語言牽涉到的概念復雜,規(guī)則繁多,開設課時相對有限,致使許多教師在教學安排上每堂課的信息量很多,且采用“教師滿堂灌”的方式,因此常常出現(xiàn)課堂上教師講的口干舌燥,而底下學生卻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情況。學生對于課堂內(nèi)容不能及時地消化,也必然導致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感到無從下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 C語言的學習產(chǎn)生厭倦甚至恐懼,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進而影響后續(xù)內(nèi)容的學習。
教學實踐表明,對于 C語言程序設計這類基礎入門型語言的教學,往往教師付出了許多精力卻難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在教學初期,許多教師沒有通過結合 C語言實際應用的案例來引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沒有主動的求知欲;二是由于在教學中后期,教師缺乏使用問題導入法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而僅僅“填鴨式”地讓學生在沒有任何感性認識的前提下就去系統(tǒng)完整地學習各個抽象的理論知識點,因而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 C語言教學中因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而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本人認為,應當把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手段和動力,通過改善教學方法,不斷地激發(fā)和延續(xù)學生對 C語言的興趣,從而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本人也就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做了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偨Y如下,希望對從事本專業(yè)的教師有所啟迪。
通常情況下,學生在剛開始接觸一門新課程時,由于缺乏對課程的總體了解,并不能立即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直接的興趣,但其一旦能知道課程的重要性或者能結合自身的需要,了解到這門課程可能會對今后的工作有所幫助,就會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間接的興趣[1]。如果引導得當,這種間接的興趣又會再轉換為直接的興趣。因此,一開始,教師可以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入手,使其明確學習目的,引發(fā)其間接興趣。然后再通過具體的應用實例,給予學生求知欲上更新鮮的刺激,將間接興趣進一步轉換為直接興趣。對于課程的重要性方面,教師可以介紹:首先,C語言很經(jīng)典,現(xiàn)在很多新型的語言如C++、Java,C#等都是由它而衍生。因此,掌握了 C語言,只需經(jīng)過簡單的學習就可以掌握其它多門語言;其次,C語言的學習很必要,它不僅與同學們后續(xù)的一些專業(yè)課程(例如電子工程專業(yè)的單片機等)有關聯(lián),而且是規(guī)定的計算機等級考試科目之一。而等級證書對于同學們今后找工作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再次,C語言程序的開發(fā)應用十分廣泛。
明確了 C語言課程的學習意義之后,學生對課程已經(jīng)建立起了一定的間接興趣,此時,便可通過演示趣味性案例來將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這些案例就是基于 C語言的廣泛應用而展開,例如:通過演示基于 C語言的“推箱子游戲”、“俄羅斯方塊游戲”等,來讓學生體會 C語言在游戲開發(fā)中的應用;通過演示“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或“工資管理系統(tǒng)”等來展示 C語言在文件操作方面的應用;通過演示“萬年歷”、“簡易計算器”等實例,來展示 C語言在仿Windows應用程序方面的應用。這些案例的選擇應當基于日常生活,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體會,從而吸引到學生的眼球。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也無需注重代碼的講解,只需要演示運行的效果,就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C語言都能做些什么?”,了解C語言實用性。讓其感受能通過C語言的學習能夠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掌握許多實用的技巧和本領。這樣,相比于從第一節(jié)課就開始枯燥地講解語法、關鍵詞等理論,效果就會好很多,能極大程度地激發(fā)其求知欲,調動學習熱情。
傳統(tǒng)的 C語言教學方式是遵循教材的安排,先逐章逐節(jié)地介紹相關理論知識點,然后再舉出相應實例。這種方法不能使學生事先對所學內(nèi)容獲得感性的認識,學習的目標性不強,因此效果不佳。若能以實際問題作為導入式發(fā)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時結合情境設置,一步一步進行啟發(fā),便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例如,本人在講解“程序控制結構”這一章時,就先拋出一個“搬磚”問題,并鼓勵學生給出結果。問題是這樣的:“36塊磚,36人搬,男搬4,女搬3,兩個小孩抬1磚,要求一次全搬完,問男、女、小孩各若干?”[2]。對于如此新穎的問題,學生馬上就來了興趣,于是便用手工的方式進行求解。結果卻發(fā)現(xiàn),看似簡單的問題,求解起來卻并不容易。根據(jù)已知的條件,學生只能列出這個三元一次問題中的兩個方程,并不能馬上得到答案。這時本人再給出 “窮解法”的解題思路提示,學生發(fā)現(xiàn),將所有可能滿足條件的值一一進行嘗試的方法,的確最終能夠得到解答,但費時很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時,教師便可告訴學生,利用 C語言這樣的工具,能夠迅速地解決類似大運算量的問題。只需使用循環(huán)語句與選擇語句的結合,通過三層嵌套循環(huán)進行值的窮舉、通過選擇語句實現(xiàn)解的判斷,就能立刻解決這一搬磚問題。
通過問題的導入和情境設置,使學生明確了“程序流程控制”這一章的學習目的和意義,然后教師再去講解選擇和循環(huán)語句的具體用法,學生在課堂上就有了主動性。
興趣發(fā)端于動機,伴隨著行動過程,落實在行動結果的滿足上。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學習有愿望、有行動,但行動結果不能得到滿足,仍難以保持長久的興趣[3]。例如,若一開始就布置有一定難度的習題,就會使學生感覺找不到思路,從而完全提不起精神,最后干脆放棄;而如果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編程方法和技巧之后,仍安排過于簡單的習題,也同樣無法讓學生體會到思考的樂趣。長久下去,學生勢必會產(chǎn)生了畏懼或倦怠的心理。
由此可見,對于習題內(nèi)容的創(chuàng)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在備課時就應充分挖掘教材以及教材之外貼近學生生活、充滿趣味性的習題,進行從簡到難地分類:既能通過設置一些較為簡單的習題使學生收獲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學好 C語言;也能通過設置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習題去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在水平”,驅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樂趣。例如,對于“循環(huán)語句”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先安排較為簡單的習題如求解n!、1~n的累加和及九九乘法表的打印等,讓學生先通過問題的求解建立自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對這些簡單問題的類型及求解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以便能夠舉一反三。接著,教師就可以布置給學生一些稍難的習題,如求解某一范圍內(nèi)的完全數(shù)(該數(shù)等于它所有的真因子之和)、雙胞胎數(shù)(差值為 2的兩個素數(shù))、回文數(shù)(該數(shù)正向讀和逆向讀一致)、S形矩陣和居中的菱形圖案的打印等,進一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感受到挑戰(zhàn)和刺激,體會到C語言的學習樂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師生關系是否相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實踐也證明,如果學生喜歡某位老師,就會愿意相信其講授的道理。出于“愛屋及烏”的心理,自然就會對其課程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反之,若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反感某位老師,也必然會對其所授課程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因此,教師應當注重不斷修煉自我,提升個人魅力。這就要求就教師應多注重培養(yǎng)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最好能將自己所授課程與多學科相互結合,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另外,教師還應注重多和學生交流互動,與學生平等相處,以心換心;能夠正確地評價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能夠適當?shù)毓膭詈捅頁P學生,對學生在取得的每一次微小的進步都給予充分地肯定。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情感,使學生愿意學、愛學自己的課程,從而持久地保持學習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4]。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始終把引發(fā)興趣和求知欲擺在首位,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學習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激發(fā)興趣的手段和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能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提高教學效果最有效的途徑。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譚浩強.C語言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康海燕.教育行動的結構及動力因素分析[J].教育評論, 2007,(6).
[4]張秋香.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人教期刊, 2002,(11).
G642
A
1673-2219(2014)05-0135-02
2014-03-02
校級教改課題(項目編號XKYJ2013001)。
顧思思(1982-),女,湖南永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多值邏輯、圖像處理與智能計算。楊杰(1976-),男,湖南永州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wǎng)絡安全、數(shù)據(jù)挖掘。
(責任編校:何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