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原春,云南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副教授
小說《骨》封面
本意指外部損傷的“創(chuàng)傷”在心理學領域用來指某一外在事件或身體傷害引起的對個體內(nèi)心的影響。弗洛伊德認為:“一種經(jīng)驗如果在一個很短暫的時期內(nèi),使心靈受一種最高度的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謀求適應,從而使心靈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擾亂,我們便稱這種經(jīng)驗為創(chuàng)傷?!保?]
“創(chuàng)傷”理論首先由美國學者凱西·卡魯斯于1996年在《沉默的經(jīng)驗》中提出。她認為人們對災難事件的反應也許不一定出現(xiàn)在災難發(fā)生的當時,通常會推遲出現(xiàn),并反復出現(xiàn)幻覺,無法控制。“創(chuàng)傷是一種破壞性的經(jīng)歷,這個經(jīng)歷與自我發(fā)生了分離,造成了生存困境;它造成的影響是延后的,但影響的控制是很艱難的,或許是永遠不可能完全控制的。”[2]
美國華裔文學的新生代作家伍慧明在處女作《骨》中通過大女兒萊拉的敘述講述了一個美國華裔家庭三代人的創(chuàng)傷性的體驗。
梁爺爺作為第一代移民到美國從事底層的重體力勞動者,一輩子未能娶妻生子,是華埠單身漢的其中一員,集體心理創(chuàng)傷、民族創(chuàng)傷和文化創(chuàng)傷都在其群體中呈現(xiàn)。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堅持和對根的固守使其靠一紙契書“買”到了“兒子”里昂,希望里昂能在他百年后將骨灰送回故里。作為“契書兒子”卻沒有兌現(xiàn)他對梁爺爺將其遺骨送回中國入土為安的許諾,里昂認為災難就始于此。“里昂給了那些遺骨力量。他相信它們是導致安娜死的不吉祥的東西?!保?]里昂處理問題的方法是埋怨、嘮叨、喝酒和逃離,先是指責他以前的老板、所有以前出賣過他的工友等等,最后開始埋怨美國,美國給了他很多美麗的許諾,然后又一一把它們打碎。
翁家騙走了梁家的投資,兩家關系破裂,在女兒中與父親關系最好又與斯瓦爾多.翁戀愛熱戀的安娜成為父親發(fā)怒的對象,強行被要求和戀人分開而自殺。安娜的自殺是創(chuàng)傷性的中心事件,這個創(chuàng)傷成為文本和創(chuàng)傷敘事。
“骨”的主要意象明顯地指涉安娜自殺時碎裂的骨骼。尸體摔得很破碎,現(xiàn)實中“所以火化的費用會很高”,隱喻著在所有親人心里的“火化”則需要更高昂的精神代價。自殺是災難的開始,梁家每個人都陷于個人心理創(chuàng)傷后的自責與憤怒之中,無論是失去親人的悲痛抑或是無法繼續(xù)鼓起生活勇氣的消沉都是伍慧明希望關注的內(nèi)容,她以大女兒萊拉的第一人稱敘述,采用了多層次與意識融合的非線性方式敘述了一個美國華裔家庭三代人的創(chuàng)傷及創(chuàng)傷性的體驗?!鞍材人篮?,里昂和媽的心就像在哭嚎。我覺得自己被夾在了他過分的孤獨和她無盡的悔恨之間?!保?]
而安娜的命運也似乎被神秘地預示,一家人唯一一次去給梁爺爺掃墓拍出的“整整三十六張的膠卷卻只照成了一張。那張是安娜的?!保?]“安娜帶有宿命論性質的命運似乎昭示了她的力量是微弱的只能以為死者守靈的方式來為爺爺安魂,為父親抵過。”[6]“父親的過失”在此演變?yōu)榇H間創(chuàng)傷的文化轉譯的具化,所以在安娜死后他堅持要尋回梁爺爺?shù)墓腔摇?/p>
安娜母親覺得這是她的錯誤,不該選擇傅里滿,還有她和湯米.洪多年未了斷的婚外情,她認為所有的厄運都是從她開始的:媽和里昂結婚是為了掩蓋被傅里滿拋棄的恥辱、為了取得綠卡;而里昂娶媽的原因是因為吃怕了單身公寓里廚子克羅尼做的飯菜。結婚成為了生存的工具?!八麄兊幕橐鼍拖穹嘁垡话恪莾蓚€人一起服苦役?!保?]婚姻的不幸又導致了母親和湯米.洪畸形的婚外戀,活著的尊嚴對他們而言不可企及。
母親把安娜的骨灰從壁爐架上拿下來放到了做衣服的桌子上,然后又放在了電視機上。“我不知道她到底想做什么,好像在盡力找一個合適的位置。但根本就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8]壁爐架上這個位置類似于中國舊時家里的供桌,通常用來供奉祖先的靈位或遺照,安娜是小輩,且是自殺而亡,顯然不適合放在那里;做衣服的桌子對媽而言是現(xiàn)實中謀生的工作臺,將內(nèi)心中不能忘記的傷痛呈現(xiàn)眼前勢必會影響到操作;沉痛的創(chuàng)傷與電視節(jié)目帶來的娛樂和消遣又不相時宜,安娜的骨灰“無處安放”,顯示了媽思想迷茫和精神痛苦,無法面對創(chuàng)傷,潛意識的產(chǎn)生是“創(chuàng)傷的執(zhí)著”。衣廠女工們知道怎樣帶走媽心中的悲傷,“她們對度過這艱難時刻所需的一切儀式都很熟悉”,可見如此創(chuàng)傷并非局限于某個特定家庭,早期華裔移民整個群體對于創(chuàng)傷的堅毅忍受和艱難突圍已不陌生。
小女兒尼娜埋怨每個人、每樣東西,只身離開去了紐約,當上空姐和導游。在行為層面,尼娜的表現(xiàn)就是躲避、回避與創(chuàng)傷有關的人和事、逃離創(chuàng)傷。“在尼娜腦子里,家是她想的最后一件事情。”[9]過度的逃避讓尼娜表現(xiàn)出的是對家人的冷漠、厭惡和不在乎。
大女兒萊拉起先為自己的冷漠和疏忽而感到內(nèi)疚,一個原先就不是十分完好的家更加破碎。Caruth指出伴隨創(chuàng)傷而來的情緒包括由責任歸因而產(chǎn)生的自罪自責(歸因于己)和憤怒(歸因與人)。[10]
“這種創(chuàng)傷記憶作為過去時的斷口,界定著個人的現(xiàn)在時的生存限度,要么個人終其一生跨不過去,要么個人必須再創(chuàng)造自己的將來?!保?1]梁爺爺被剝奪了娶妻生子的權力;里昂在被美國主流社會所“邊緣化”和“女性化”,過著潦倒、緘默和軟弱的生活,尊嚴在第一代和第二代華裔移民身上都無處覓蹤。
作為第三代移民的安娜不會保護自己,選擇了最決絕卻最軟弱的方式逃避創(chuàng)傷,同樣作為第三代移民、梁家的主心骨萊拉摒棄了上一代沉重的歷史創(chuàng)傷,找回了“骨氣”和尊嚴?!拔抑赜钟辛诵判?。我知道藏在我心里的東西會指引我向前?!保?2]
伍慧明在萊拉身上展現(xiàn)了美國華裔女性在自我身份的問題上,審視自我處境,從憂慮到肯定,破除創(chuàng)傷禁錮、凝視創(chuàng)傷、撫慰創(chuàng)傷、渴望生命尊嚴、尋找精神家園的情感趨向;指出處于兩個種族、兩種文化的夾縫中的人們?nèi)绾握_看待自我;未亡人如何清醒、理智地面對過去的創(chuàng)傷和今后的生活。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La Capra D.Writing History,Writing Trauma[M].Baltimore:Johns Hops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
[3][4][5][7][8][9][12](美)伍慧明.骨[M].陸薇,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108,27,106,39,111,37,228.
[6]王娜:悖論與解悖—小說《骨》中人物的生存境遇及策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10]Caruth,Cathy.Unclaimed Experience:Trauma,Narrative and History[M].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6.
[11]張志揚.創(chuàng)傷記憶—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門檻[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