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延平
【摘 要】學習的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而知識是遷移的原料,教師想促進學習遷移,首要的任務是抓好、抓牢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與遷移,加強有效的練習等等。
【關鍵詞】遷移理論 教法 學法 練習 知識
學校要給學生傳播知識,要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要達其目的,遷移理論應是有效的途徑,因為學習的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從教育目標著眼,我們所期待的是一種學習對一種學習的促進影響,學習的正遷移量越大,通過學習所產(chǎn)生的適應新的學習情境或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越強,教學的效果也就越好。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遷移理論呢?
一、遷移理論概述
例如,學會了騎自行車,就有助于騎摩托車,學會了一種外文,有助于學習另一種外文,學生在作語文作業(yè)時養(yǎng)成愛整潔的書寫習慣,有助于他們在完成其他作業(yè)時愛整潔的習慣,這些都是遷移現(xiàn)象??梢?,動作技能、知識情感和態(tài)度也可遷移。一般認為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就是學習的遷移。其主要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縱向遷移和側向遷移等。
二、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在的運用
1. 教學內(nèi)容與遷移 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否對他日后學習或工作有較大幫助,首先取決于教學內(nèi)容。從心理學角度看,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應是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應是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原則。即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整體安排與每節(jié)課的具體安排上,要把那些具有最大價值的基本知識放在首位。
知識是遷移的原料,教師想促進學習遷移,首要的任務是抓好、抓牢基礎知識的教學。例如在教三年級《太陽》這課時,應重點抓住本課在謀篇布局上的特點,然后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認識作者安排材料的技能技巧,在學生充分認識“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后,舉一反三,學習本組的其他兩篇課文,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求新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完成知識的縱向遷移。
2. 教學方法與遷移 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主要靠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主要依據(jù)教學方法解決問題。我認為恰當?shù)慕虒W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知識,當然技能、情感等都能促進學習的遷移。比如在學習新課時,可先介紹與新課題學習有關的“引導性材料”,因為它比學習材料更一般、更概括,所以它不僅能使新學習任務變得清晰、明了,而且還充當新舊知識的“認知橋梁”。就“引導材料”而言,一是陳述性的:即用精練語言為學習者提供新舊知識之間的類屬關系;二是比較性的:即比較新舊知識的相同相異以增強學生認知結構的區(qū)別度。一般來說,學生先前知識的掌握牢固程度同以后學習有關知識成正比,人們公認,只有鞏固而清晰的知識才能遷移,凡是利于理解和鞏固知識的教學方式方法,可以促進遷移。
3. 學會學習與遷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今社會,學生更應學會學習,即學會如何去學習,如何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一種學習經(jīng)驗,它可以對后繼學習產(chǎn)生比較廣泛的遷移。
為促進學習活動產(chǎn)生正遷移,教學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動態(tài)學習心向,這種心向,對解決所有課題的學習都是有益的。動態(tài)學習心向的養(yǎng)成有賴于學生應變能力的提高,要克服定勢說的學習習慣,能夠隨機應變,因為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所以在教學中應做到:(1)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認知策略的能力,認知策略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與遷移。(2)發(fā)展學生的反省認知能力。反省認知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與結果的認知或意識,它對認知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應用起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自我檢查認知策略和學習方法的運用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這種能力。(3)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術。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術對遷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4. 練習和遷移 知識的掌握和學生是否學會學習,這有賴于有效的練習。有效練習必須把集中練習、分散練習和綜合練習相結合,精練與改正錯誤相結合、練習的同類課題與其變化性相結合。學習中通過一定的練習和訓練,不但可以鞏固知識,形成心智或動作技能,而且技能的自動化有時可以不受或少受意識的控制而解決問題,并能夠較快轉移到同類心智或動作的學習中去。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就從自己的班級來說,學生基本上擺脫了學習的被動局面,感受到學習中應有的樂趣,越學越好學、因此成績也很優(yōu)異。就此而言,要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學生的終身學習,教師必須學會遷移。
當然,還要向老教師學習,對教師在上課及課外對學生的提示、示范及教給的一些實際有效的學習方法要認真地學習,理解和積累;在課外閱讀中看到學習方法方面的材料都要把它摘抄下來,用心揣摩。特別是對自己周圍的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習;要從自己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創(chuàng)造。向教師學、向書本學,有了這些吸取和借鑒的經(jīng)驗,可以豐富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直接獲取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但這些方法對自己來說,由于學習環(huán)境、條件的不盡相同,不一定都是適用的,學習方法的習得,主要得靠自己去實踐創(chuàng)造。
總之,一切有意義的學習中都有遷移,利用遷移的定勢理論,給學生以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精熟程度,讓學生有完成學習后的輕松、愉悅,以便其再從事新的學習,這也是小學語文新課改對我們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彭旭升.遷移在語文學科中的運用.文學教育,2007(08).
[2]洪濤,管麗.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素質教育,2013(01).
[3]石榮潔.學習遷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學苑教育,201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