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論上古漢語語氣詞“也”的功能演變

    2014-03-25 08:38:59王聰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傳世句末古漢語

    王聰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語氣詞也稱語氣助詞,是一種表示語氣、使用普遍且種類多、數(shù)量大的詞類。語氣詞產(chǎn)生于西周,經(jīng)過春秋時期的發(fā)展,戰(zhàn)國開始大量使用。本文綜合各個學者的觀點,以西漢為上古漢語的下限,以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為依據(jù)研究從春秋到西漢語氣詞“也”的功能演變。

    一、西周到春秋語氣詞“也”的功能演變

    截止目前,在西周出土文獻中“也”作為語氣詞最早見于、也僅見于西周中期的大盂鼎上:“率肄于酉(酒),古(故)喪師也?!逼渲械摹耙病弊骶淠┱Z氣詞,表示推斷語氣。在西周傳世文獻中不見使用“也”。由此可知,在西周時期,“也”作為語氣詞用得很少,且功能單一。

    春秋時期,出土的銅器銘文中有“也”:“正月季春,元日己丑,余畜孫書也擇其吉金,以作鑄缶。”(欒書缶)總體上仍然比較少但在傳世文獻中“也”的使用多了起來,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中。根據(jù)曹銀晶統(tǒng)計,《詩經(jīng)》中的“也”有90多次,[1]最早見于《大雅》和《小雅》,但用的比較少,到《國風》之后才多了起來。因此,《詩經(jīng)》、《左傳》、《論語》和戰(zhàn)國后的典籍用得很多。

    《詩經(jīng)》中的“也”可出現(xiàn)在句末,也可出現(xiàn)在句中。出現(xiàn)在句末的情況要多于出現(xiàn)在句中的情況。具體用法如下:

    1、用在句末

    (1)用在判斷句句末,表示判斷。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國風·衛(wèi)風·木瓜)

    (2)非判斷句中,用在否定句中較多,表示確定。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詩·鄭風·叔于田)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詩·大雅·抑)

    2、用在句中

    (1)用在句中名詞后,表示停頓和引起下文,常與名詞一起作主語或者狀語。

    心之憂矣,我歌切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詩·衛(wèi)風·園有桃)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簇國百里。(詩·大雅·召文)

    (2)用在句中,可表示對比。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貮三其德。(詩·衛(wèi)風·氓)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語氣詞“也”尚未開始廣泛使用,因而用法也還不全面?;居梅ㄊ怯迷谂袛嗑淠?,表示判斷。用作句末語氣詞時主要表示判斷、確定。句中語氣詞“也”可用來表達停頓和對比。

    二、戰(zhàn)國到西漢語氣詞“也”的功能演變

    戰(zhàn)國時期開始大量使用語氣詞“也”,到了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語氣詞“也”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成熟階段。戰(zhàn)國以后,“也”在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使用數(shù)量都大量增加,“也”大量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金文、楚簡、秦簡和戰(zhàn)國玉石文字等出土文獻中,其用法與傳世文獻中的“也”用法大致相同。

    大(太)族(簇)之在周也刺(厲)音,其在晉也為盤鐘,穆音之在楚也為穆鐘。(曾侯乙墓編鐘)

    卅三年,單父上官冢子憙所受平安君者也。(卅二年平安君鼎)

    其谷能有棄也。(信陽楚簡)

    少又優(yōu)也。(包山楚簡)

    可學也,而不可疑也。(郭店楚簡)

    這一時期的傳世文獻中也大量使用語氣詞“也”。據(jù)華學誠統(tǒng)計,《論語》全書“也”字總共出現(xiàn)469次(復音虛詞中的“也”字未計在內(nèi)),平均每20多字就要出現(xiàn)一次單用的“也”字。其中“也”在句子中間出現(xiàn)的有239次。[2]“也”在傳世文獻中的用法如下:

    1、用在句末

    (1)判斷句句末,表示判斷,確定。常與“……者,……也”配合使用。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孟子)

    (2)非判斷句中,表示確定。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論語·先進)

    (3)用在祈使句和疑問句中,表示命令、請求或疑問。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論語·憲問)

    夫子何哂由也?(論語·先進)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2、用在句中

    (1)用在句中名詞后,表示停頓。常與名詞性的詞或者詞組一起作主語或者狀語。

    雍也仁而不按。(論語·公冶長)

    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論語·衛(wèi)靈公)

    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發(fā);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莊子·寓言)

    孔子聞衛(wèi)亂,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左傳·哀公15年)

    (2)焦點標記,突出重點,引起下文。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學而)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論語·八佾)

    (3)用在復句中前一個分句之后,表示分句之間的停頓。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者,祿在其中矣。”(論語·衛(wèi)靈

    公)

    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國中莫衣紫;是歲也,境內(nèi)莫衣紫。(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3、兩個“也”并列使用

    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論語·顏淵)

    非敢后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

    由上述內(nèi)容可知,“也”在上古時期的句法表現(xiàn)在句尾以及句中。自西周至西漢,語氣詞“也”在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使用數(shù)量都有所增加,到了戰(zhàn)國末期數(shù)量達到一個高峰;西周到戰(zhàn)國時期,也是“也”的用法逐漸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在位置上更靈活,用法上也更多變。到了戰(zhàn)國末期“也”已經(jīng)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功能體系。同時,情感表達更強烈和豐富?!耙病弊值墓τ酶爬ㄆ饋砭褪牵壕淠耙病敝饕脕肀砼袛?、確定、增強語氣、還可以并列使用;句中“也”表示停頓、對比、標記和強調(diào)。

    中古以后,“也”字的使用率下降,功能也逐漸變?yōu)閱我坏谋硎九袛嘁饬x的語氣詞。王力提到在《世說新語》中很少用“也”字,且在中古以后的口語中也很少使用。直至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不再使用語氣詞“也”。[3](P301)

    朝代更迭、戰(zhàn)爭頻繁以及佛教傳入等使中古漢語明顯和上古漢語不同,語氣詞的數(shù)量大大減少,使用簡化且界限分明。語氣詞“也”字使用也逐漸減少,呈現(xiàn)出消亡的趨勢。究其原因,應與判斷動詞“是”的產(chǎn)生有關?!耙病敝饕糜谂袛嗾Z氣之中,而“是”的系詞句在漢代已經(jīng)孕育成熟,出現(xiàn)了將“也”用于這類系詞句的情況。之后“是”的系詞句不再依靠“也”而獨立出現(xiàn),這就沖擊了“也”作為判斷語氣詞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曹銀晶.“也”、“矣”、“已”的功能及其演變[D].北京大學,2012.

    [2]華學誠.試論《論語》的句中“也”字[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88(2).

    [3]王力.漢語語法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猜你喜歡
    傳世句末古漢語
    Reader’s Notebook (3)
    傳世書法
    老年教育(2023年8期)2023-08-23 03:05:32
    古漢語疑問句末“為”字補證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號
    “也”“還”在英語中的用法
    明刻《綠筠窩帖》及傳世拓本考
    句末“沒”和“沒有”的演變分析
    傳世名畫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2:44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傳世經(jīng)典——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藝術品鑒(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07
    开原市| 柞水县| 江城| 伊春市| 九龙坡区| 那坡县| 天等县| 黄龙县| 上栗县| 昭苏县| 汝州市| 普定县| 梨树县| 德保县| 万宁市| 白朗县| 伊金霍洛旗| 根河市| 祁阳县| 祁东县| 西充县| 闽侯县| 五指山市| 梅河口市| 桐柏县| 乐安县| 从化市| 鱼台县| 茶陵县| 南岸区| 娄底市| 海盐县| 辉县市| 林甸县| 蒙城县| 龙州县| 沧源| 大方县| 禄劝| 榆树市|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