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芳
摘要: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因此在教學中要對科學實驗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拘泥于教材中的實驗,而忽略了對課外實驗的挖掘和探討,本文將從課外實驗的背景分析、課外實驗的案例分析、課外實驗的實施要點和可行性分析以及小結四個部分進行分析討論。
關鍵詞:課外實驗;特點;實施
一、課外實驗的背景分析
1.課外實驗的現(xiàn)狀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外,更強調知識的應用和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近幾年的中考實驗考試和中考試卷中對實驗內容考核的傾斜都體現(xiàn)出對實驗的重視。根據我的觀察,教師和學生都已經漸漸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但形式上還拘泥于課內實驗,幾乎所有的實驗都是在實驗室和教室內完成的,而且內容形式很統(tǒng)一,按照學生實驗手冊的要求開展。要想體現(xiàn)科學的學科特點就應該把實驗解放,讓實驗多元化,走出課堂。
2.課外實驗的特點
課外實驗是指在課外(一般在家庭)中完成,所用的儀器和材料來源于生活,由學生獨立完成或其家長輔助完成,因此具有以下特點。
①實驗取材廣泛。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被科學實驗所用,例如:廚房中的醋和小蘇打,各種家用小電器、掃帚、沙發(fā)中的彈簧、在超市或五金店能買到的材料等等。
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課外實驗往往具有這樣特殊的特點,教師只給出探究的問題,其它關于實驗的假設、實驗的設計、實驗的實施和實驗的結論等都由學生完成。
③正確認識科學?,F(xiàn)在的學生普遍存在一種心理,迫于中考的壓力,學生習慣用應試的心態(tài)去對待科學。其實學習科學不僅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用科學知識來指導生活。
二、課外實驗的案例分析
在學習液體壓強時,課內做了如下演示實驗,用塑料袋和水探究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的壓強,塑料袋裝滿水后,在底部和側壁分別用筆尖刺一個洞,水會從底部和側壁噴出,這個實驗能夠很好的說明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但對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該怎樣理解?課內沒有實驗能給出很好的驗證,因此我給學生留了一個課后探究作業(yè)“利用一次性手套和水,能否證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學生通過討論,做了如下探究過程,將盆內裝滿水,將一次性手套戴在手上,將手放入水內,發(fā)現(xiàn)手套緊緊貼在手上,從而證明了液體內部存在壓強。通過這個案例說明,課外實驗可以很好的完善課內實驗的不足。作為課內實驗的延伸,課外實驗簡單有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興趣,而且又解決了教學重點。
三、課外實驗的實施要點和可行性分析。
1.緊密聯(lián)系教學和生活
課外實驗既要輔助教學過程,達成三維目標,又要體現(xiàn)學科的特點——生活化。因此課外實驗主題的選擇既要求和教學內容吻合,又要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疑惑,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理解科學知識,這是開展課外實驗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達成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做出更多的努力,認真分析教材,熱愛觀察生活,找到科學學科和生活的聯(lián)系點,有機的把二者結合在一起。
2.實驗材料廉價簡單
課外實驗的一大特色就是實驗材料來源廣泛,創(chuàng)新點多,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但在實際應用中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一是材料要大眾,課外實驗是面向全體學生,如果材料要求過高,會加重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和不配合。二是材料制作要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最好是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的材料,如果需要進行修改加工,工序一定要簡單易行。三是材料要廉價,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不要因為經濟因素把學生拒之于科學探究的大門之外。
3.實驗過程安全有效課外實驗彌補了課內實驗時間的局限性和空間的局限性,正是因為這一特點,課外實驗也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首先,課外實驗在家中進行,一般是獨立或由家長輔助完成,但因學生和家長未受過專業(yè)的訓練,因此要注意實驗過程的安全性。其次,課外實驗多是開放式的設計,實驗比較有新意但不夠成熟,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很可能實驗效果不夠理想,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認真分析,指出不足,樹立信心。
4.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這是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些家長認為課外實驗是在浪費時間,這個時間用來做實驗還不如用來練習題目,最后中考還是看分數(shù)。所以要使家長認識到課外實驗對課內知識的指導性和輔助性意義,這不僅對成績有好處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有幫助。開展課外實驗也要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很多學生應付了事。這些學生認為這是實驗操作性的作業(yè),有沒有完成教師不知道,隨便抄襲一個別人的結果就可以了。
課外實驗作為課內實驗的輔助和有效延伸,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完善整個教育過程。當課內實驗受到某些因素和條件的制約,不能很好的達到目的,當課內實驗離生活太遠,不能引起學生興趣時,課外實驗就應該被提出和重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親歷實驗和親近科學技術,從而獲取和鞏固科學知識,讓學生體驗真正的科學。
參考文獻:
[1]鐘俊敏、胡雙根,《如何開展家庭(課外)物理實驗》,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年Z1期
[2]楊舟平,《談談初中科學如何開展課外探究實驗》,新校園(理論版),2009年第3期29-30頁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中國學生的第一套科普讀物》編委會,《科學小實驗》,吉林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市曙光中學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