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忠
〔關鍵詞〕 聲樂教學;教學語言;精練;準確;辯證;統(tǒng)
一;形象;生動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3—0044—01
聲樂教學不像器樂教學那樣直觀,學生只能通過聆聽教師的演唱和從教師的教學語言中去理解發(fā)聲的原理,琢磨歌唱的技法,領會音樂作品的內涵,把握聲樂藝術形象。教學語言起著信息傳導與反饋的作用,音樂教師加強對聲樂教學語言藝術進行研究,這對促進學生歌唱能力與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就聲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精練準確性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訓練,而訓練又必須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要精練準確。只有教師的教學語言精準,才能抓住教學中的主要矛盾,才能突出教學的重點,才能對癥下藥,解決學生發(fā)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使學生對復雜的聲樂理論理解得更為透徹。要使聲樂教學語言做到精練準確,一方面,教師要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語言要合乎邏輯,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應使學生易于理解。過于專業(yè)化的教學語言及過分強調教師自身體驗的論述,往往會讓學生感到莫名其妙。如,有些音樂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某個問題大講特講,面面俱到,有的則空談聲樂理論,毫無重點,這使得學生在演唱時不知所措。教師只有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面,豐富自身的教學語匯,運用活潑通俗的教學語言,才能達到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模糊為生動的教學效果。精練準確的語言源自教師敏銳的聽覺和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它是聲樂教學成功的基礎和關鍵。如,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音樂教師可在訓練中這樣提示他們:氣息沉,吸氣深,吐氣穩(wěn),下巴掉,笑肌提,牙關開,咽腔張,前胸松,后背緊,氣息通,雙肩落。
二、辯證統(tǒng)一性
在聲樂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訓練的總目標,教師對這一總目標的要求,心中是有數(shù)的,但在具體的分階段教學中,不可能要求學生將總目標實現(xiàn)。在對學生進行歌唱技巧訓練、音樂處理表現(xiàn)及音樂感受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整體要求和單項訓練之間的關系。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靠良好的聽覺和辨別力來指導學生訓練,當聽出了學生演唱中存在的問題時,就要拿出具體的辦法予以解決。就學生歌唱發(fā)聲的訓練來講,正確的歌唱方法應是完整的歌唱,這就要求聲樂教師的指導方法是辯證的,聽覺是平衡的,看問題是客觀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全面的。如,在發(fā)聲的訓練中,當強調聲音的高位置時,還要讓學生學會控制氣息;在提示氣息下沉有深度時,還要讓學生保持高的歌唱位置,不能破壞歌唱狀態(tài)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讓學生把喉嚨打開的同時,還要提醒他們把聲音唱得集中;提醒學生聲音靠前唱時,還要讓他們注意聲音的垂直性;要求學生歌唱發(fā)聲中要有點感覺時,還要讓他們學會注重面的結合;提醒學生笑肌上提時,還要讓他們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覺;在告訴學生真聲位置假唱時,還要讓他們知道假聲位置要真唱;提醒學生閉口音開著唱時,還要讓他們學會開口音關著唱。這一系列的訓練方法、思路,無一不貫穿在辯證統(tǒng)一的教學語言之中。
三、形象生動性
在聲樂教學中,由于音樂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tài)的具象性,學生對聲樂專業(yè)概念常常感到不易理解。為此,教師應采用形象的語言,運用生動的比喻,將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為了達到訓練的目的,教師可采用感覺教學的方法。所謂感覺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與感覺用于歌唱和訓練之中,通過這些感覺尋找合理的發(fā)聲方式,把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如,在訓練氣息下沉時,可通過聞花的動作、雙手提水的感覺體會氣息下沉,這樣就不至于把氣吸到胸部。又如,在訓練聲音靠前唱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聲音先向后劃圈再拋向前方,聲音的高位置像雨傘的傘篷,氣息就像傘把?!痹诼晿方虒W中,教師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比單純地講解專業(yè)術語,更易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編輯:孟 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