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宋中期西江軍事及其詩歌呈現(xiàn)
    ——以儂智高“叛亂”為中心

    2014-03-19 08:54:01袁君煊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狄青

    袁君煊

    (賀州學院 文化與傳媒學院;廣西 賀州 542800)

    北宋仁宗皇祐年間,廣源州儂智高率部攻占橫山寨,拉開了反宋的序幕。隨即沿右江南下攻克邕州。接著揮師順郁江東下,一路勢如破竹,相繼攻破了橫、貴、龔、藤、梧、封、康、端等州。歷時半個月,就直逼廣州城下。知州魏瓘力戰(zhàn)抵抗,詔命陳曙、余靖、楊畋等討之,師久無功,西南一帶為之震動,直至次年元月才平定此次“叛亂”。對于這場遲來的勝利,文人士大夫表現(xiàn)出了既喜又憂的復雜心情,而與大多數(shù)棄城逃跑形成鮮明對比的極少數(shù)守土護城官員則成了詩人筆下“忠義”的化身及歌詠對象。

    皇祐元年(1049)九月乙巳,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司言廣源州蠻寇邕州。廣源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原,地峭絕深阻,產(chǎn)黃金、丹砂,頗有邑居聚落。俗椎髻左衽,善戰(zhàn)斗,輕死好亂”[1] 卷五〇。儂氏自唐初以來,世為廣源州首領(lǐng)。唐末,交趾強盛,廣源州附屬于交趾。知儻猶州儂全福為交趾所殺,其妻改嫁商人,生智高,冒姓儂氏。后儂智高與其母再據(jù)儻猶州,建國曰大歷。交趾發(fā)兵復克儻猶州,擒儂智高,釋其罪,使儂智高知廣源州。儂智高視交趾為仇讎,暗中積聚力量,準備復仇。于是招納亡命之徒,向宋朝納貢,請求內(nèi)附,朝廷不許。又奉金函書以請,亦不報,儂智高遂怨恨宋廷。

    皇祐四年四月,儂智高與廣州進士黃瑋、黃師宓及其黨儂建侯、儂志忠等謀劃進攻方略。一天突然焚毀其巢穴,哄騙其部屬曰:“平生積聚,今為天火所災(zāi),無以為生,計窮矣。當拔邕州,據(jù)廣州以自王,否則兵死?!庇谑锹时娢迩?,沿郁江東下,攻破橫山,寨主右侍禁張日新、邕州都巡檢左班殿直高士欽、橫州同巡檢右班殿直吳香戰(zhàn)死。廣南震動,仁宗令江南、福建等路發(fā)兵備戰(zhàn)。

    五月初一,儂智高破邕州,執(zhí)知州北作坊使陳珙、通判殿中丞王乾祐、廣西都監(jiān)六宅使張立等殺之,士卒死者千余人。儂智高既得邕州,建大南國,號仁惠皇帝,改年啟歷。九日,儂智高入橫州,知州秘書丞張仲回、監(jiān)押東頭供奉官王日用棄城。十二日,儂智高入貴州,知州秘書丞李琚棄城。十六日,入龔州,知州殿中丞張序棄城。十七日,入藤州,又入梧州、封州,知藤州太子中舍李植、知梧州秘書丞江茲皆棄城而逃,知封州太子中舍曹覲戰(zhàn)死。十八日,儂智高入康州,知州太子右贊善大夫趙師旦、監(jiān)押右班殿直馬貴戰(zhàn)死。十九日,儂智高入端州,知州太常博士丁寶臣棄城走。自儂智高陷邕州至此,橫、貴、龔、藤、梧、封、康、端八州淪陷,除知封州曹覲與知康州趙師旦奮力戰(zhàn)死外,余皆奔逃。儂智高一路上勢如破竹,二十二日抵達廣州。二十八日,宋廷命崇儀使、知桂州陳曙領(lǐng)兵討儂智高。六月初二,起前衛(wèi)尉卿余靖為秘書監(jiān)、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前尚書屯田員外郎、直史館楊畋體量安撫廣南、提舉經(jīng)制盜賊事。初七,改余靖為廣西安撫使、知桂州,命同提點廣東刑獄李樞與陳曙討智高,廣東轉(zhuǎn)運鈐轄司發(fā)兵援之。十四日,以狄青為樞密副使。為了統(tǒng)一指揮征討儂智高,宋廷接受諫官賈黯的建議與余靖的請求。二十一日,以知廣州仲簡守城無方徙知荊南。二十三日,命知越州、給事中魏瓘為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知廣州,給禁卒三千使往,且聽以便宜從事。魏瓘力戰(zhàn)抵抗。知英州蘇緘募集壯勇數(shù)千人赴援,遏止儂智高的歸路。七月初三任余靖經(jīng)制廣南東西路盜賊,楊畋以下均受其節(jié)制。城被圍日久,戰(zhàn)數(shù)不勝,賊方舟數(shù)百急攻南城。番禺縣令蕭注者,新喻人也,先自圍中出,募得海上強壯二千余人,以海船集上流。未發(fā),會颶風夜起,縱火焚賊船,煙焰蔽天,大破之,積尸甲如山。即日發(fā)縣門,諸路援兵及民戶牛酒、芻糧相繼入城,城中人每戰(zhàn)必勝。轉(zhuǎn)運使王罕亦自外募民兵遂入城,益修守備。廣州城圍五十七日(即五月二十二日至七月十十八日),七月十九日解圍而去。攻賀州,不克,遇廣東都監(jiān)張忠于白田,忠戰(zhàn)敗被殺,遂陷昭州。虔州巡檢董州、康州巡檢王懿、連州巡檢張宿、賀州巡檢趙允明、監(jiān)押張全、司理參軍鄧冕皆沒。二十日,廣東鈐轄蔣偕擊賊于路田,兵敗。南恩州巡檢楊逵,南安軍巡檢邵余慶,權(quán)宜融州巡檢馮岳,西路捉賊王興、萇用和皆沒。

    宋廷以楊畋平叛不力,于八月十九日以再知秦州孫沔出任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撫使,內(nèi)臣石全彬為副,許孫沔便宜從事。又加廣南東、西路安撫使,位在余靖、楊畋之上?!吧蠁栐紫帻嫾l可將者,籍薦樞密副使狄青,青亦上表請行,……庚午(九月十八日),改宣徽南院使、荊湖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jīng)制賊盜事?!盵1]卷一七三十月儂智高陷賓州,復入邕州。知州、禮賓使宋克隆棄城。“克隆承賊殘擾之后,不能營葺守備,頗縱士卒下諸山寨殺逃民,詐為獲賊,一級賞錢十千;又詐給親兵帖,以為賞有功。及智高再至,克隆無以御賊,遂遁去。”[1] 卷五〇十二月,狄青合孫沔、余靖兩將之兵,自桂州駐扎于賓州。陳曙恐青獨有功,乘青未至,以步卒八千犯賊,潰于昆侖關(guān)。狄青斬之,軍中肅然。

    皇祐五年正月,狄青夜度昆侖關(guān)。儂智高復奔邕州,狄青率部追奔五十里,捕斬二千二百級,其黨黃師宓、儂建中、智忠等官屬,死者五十七人,生擒五百余人。儂智高夜縱火燒城遁,由合江逃往大理,廣南之亂始平。

    皇祐五年正月二月十一日,捷報至汴京,仁宗大喜,士大夫紛紛作詩慶賀。梅堯臣有《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詩述其事:

    二月雪飛雞狗狂,錦衣走馬回大梁。
    入奏邕州破蠻賊,絳袍玉座開明堂。
    腰佩金魚服金帶,榻前拜跪稱圣皇。
    一朝嚴氣變和氣,初令漏泄飛四方。
    將軍曰青才且武,先斬逗撓兵后強。
    從來儒帥空賣舌,未到已愁茆葉黃。
    徘徊嶺下自稱疾,詔書切責仍勉當。
    因人成功喜受賞,親戚便擬封侯王。
    昔日苦病今不病,銅鼓棄擲無鏢瘡。

    朱東潤先生對此詩作了精要的分析:“皇祐五年堯臣五十三歲作,時在汴京,監(jiān)永濟倉。是秋因母喪回宣城。此詩為狄青破儂智高作。儒臣賣舌當有所指。是時同狄青經(jīng)制南方軍事者有孫沔、余靖。皇祐五年狄青殺廣西鈐轄陳曙等三十二人,沔、靖相顧愕然,起坐請罪,狄青云:‘舍人文臣,軍旅之責,非所任也。’詩末四句不當指二人,疑堯臣對西夏戰(zhàn)役中范仲淹因功進參知政事,及王則兵變中文彥博因功進同平章事皆有所不滿,借題發(fā)揮?!盵2]“堯臣還是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不可能看到因為宋王朝政治措施的失當,以致激起少數(shù)民族的反抗。他更不可能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何使國內(nèi)的不同民族,可以和平共處?!盵3]這些分析不無道理,但只是推測,缺乏事實支撐。其實詩歌明白地諷刺了昔日嶺南“叛亂”時某些文人儒帥貪生怕死、百般躲避,等到因人成事凱旋之時,當初的病痛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論功唯恐屈居人后,平亂前后判若兩人。詩人對此等儒帥予以尖銳的諷刺與批判,同時贊揚能干實事、敢于任責的武將狄青果敢勇猛、治軍有方。梅堯臣對這次戰(zhàn)事特別關(guān)心,起初宋廷命楊畋出征時,梅堯臣即有《赤蟻辭送楊叔武廣南招安》詩相送:

    南方赤蟻大若象,潛荒穴洞人莫逢。
    天公合雨不決雨,從橫亂出將自封。
    侵疆凌壤壞城市,戰(zhàn)斗億倍南柯雄。
    嘗聞穿山食此物,此物既大非常兇。
    張舌流涎莫可餌,枉啄不怕長戈舂。
    今令智者以智取,即見蚳醢傳太宮。
    因而使知禍福理,天子下令云從龍。

    他對南方局勢感到擔憂,并對楊畋的出戰(zhàn)寄予厚望。時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權(quán)判流內(nèi)銓、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的趙抃賦詩相送:“驚說炎飚煙瘴時,洞蠻蜂起寇南陲。家書萬倍金難得,遠夢千回路不知。刺史沒身專捍御(自注:康州趙潛叔死敵),諫官銜命救瘡痍(自注:起居楊叔武出使)。伏波死去今誰繼,大筆銘勛壓海涯?!?《聞嶺外寇?!?。此場戰(zhàn)爭的勝利并未如其他戰(zhàn)事勝利結(jié)束那般熱鬧,作詩慶賀者更是是寥寥無幾。非但如此,眾多朝中大臣對狄青功高憂心忡忡,幾乎眾口一詞地反對仁宗拜狄青為樞密使。這一切都出自狄青的“武人”身份。那些官僚士大夫就是憑著他們對歷史上尤其是殘?zhí)莆宕鷷r武將擅權(quán)造成內(nèi)亂不止的集體意識對武將嚴加防范的,劉敞《同介甫和圣俞贈狄梁公裔孫》頗能反映士大夫的此種心態(tài):

    陳平智有余,周勃勇無敵。
    兩人相提衡,終復漢社稷。
    梁公柱石姿,獨立謝羣力。
    匡居多直言,薦士有深畫。
    既扶將頹運,復起未然策。
    事業(yè)兼二子,浩然雪霜白。
    偏材戒獨往,特達見令德。
    誰謂十世遠,風義猶不隔。
    末孫何支離,畎畝有餓色。
    明詔問樂鄉(xiāng),布衣列士籍。
    名垂天壤間,氣使懦夫激。
    聞君商聲歌,更若出金石。

    《宋史》卷十二《仁宗紀》載:慶歷三年春正月“壬辰,錄唐狄仁杰后。”此詩贊頌狄青的先祖狄仁杰的遠見卓識與豐功偉業(yè),對將才難得的狄青也充滿了期待。但“偏材戒獨往”一句則是借古喻今,對朝廷提出了警告:狄青作為武將雖有其特出之處,但應(yīng)當用其先祖當年的駕馭武將的策略牽制狄青諸武將。這反映了當時大多數(shù)文臣對武將的偏見與防范。狄青的遭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梅堯臣是北宋詩壇巨匠,劉敞既是名臣也是學者,作為北宋中期士大夫的代表,他們并沒有被這場付出沉重代價的勝利迷惑,而是對北宋軍事中一些深層次問題進行反思。重文抑武是趙宋家法,目的是防止武將尾大不掉的悲劇重演,但也造成了武將長期受壓抑、有才難以發(fā)揮的尷尬局面,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宋軍事的逐漸弱化,但當時尚未找到合適的辦法來化解這個矛盾,“偏材戒獨往”也未必能湊效。從狄青斬陳曙時孫沔與余靖的驚訝神態(tài)可知武將是沒有這個特權(quán)的,但也無可奈何。至今對此事仍然是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時窮節(jié)乃現(xiàn),危難見英雄。在平定儂智高“叛亂”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大批棄城逃跑的朝廷命官,但也有少數(shù)官員表現(xiàn)出了英勇剛烈的性格與誓死護城守地的信念。

    趙師旦(1011-1052),字潛叔,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以其叔樞密副使趙稹之蔭試將作監(jiān)主簿,累遷寧海軍節(jié)度推官,知江山、彭城等縣?;实v四年(1052)五月,以太子右贊善大夫,移知康州(治今廣東德慶)。儂智高軍圍攻康州,知康州趙師旦率師三百,開城迎戰(zhàn),城破據(jù)堂罵“賊”被殺,年僅四十二歲。徐積《忠烈詩》熱情地歌頌了趙師旦的無畏氣概與不屈精神:

    在昔皇祐,蠻黨交構(gòu)。聚為伏梟,趨為攫獸。
    出人不意,其鋒甚銳。州無敵兵,城無守備。
    所在奔亡,賊勢益張。橫身捍蔽,爰有晉康。
    羸兵數(shù)百,摧堅沮敵。殊死血戰(zhàn),氣吞逆賊。
    按劍一呼,眥裂吻拆。兇焰方熾,公方虎視。
    人方憂死,飽食鼾睡。勇如項籍,哀歌惻惻,
    為虞姬泣??抵莶蝗?,忘其妻息。猛如敖曹,
    強梁粗豪,伏藏于橋。康州不然,坐叱兇妖。
    李陵壯夫,終為敵俘,老母何辜。顏魯雖賢,
    所守不堅,大節(jié)不全。奇哉康州,其勇絕類。
    以義配勇,其本在內(nèi)。不動如山,不傾如地,
    何物可搖?何兵可制?假令不死,社稷何恃。
    如令復生,可備宿衛(wèi)。佩刀驂乘,執(zhí)戟殿陛。

    用之朝廷,朝廷之綱。使當一面,勝于金湯。
    無強無界,人跡鬼方。知有斯人,中國之光。
    若斯人者,決不徇利。肝膽可瀝,頭臂可碎。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生亦可貴,死亦可貴。
    死而有子,時方三歲。死中得活,此乃天意。
    使承其家,世為忠義。子子孫孫,永不失墜。
    我為此詩,激勵萬世。

    詩前的序言對趙師旦死難的經(jīng)過以及某些細節(jié)作了詳細描述:“皇祐四年,山陽趙公以贊善大夫守晉康,未逾厥月,儂智高起于廣源,遂及邕州,賊乘銳,勢如飄風,突至晉康,乘城而斗。公率羸師數(shù)百為捍蔽,手殺數(shù)十人,又射二驍帥,應(yīng)弦俱倒。賊勢雖沮,而其徒大至,盡銳,攻之。于是軍吏輩請公避賊。公曰:‘全家吃著是國家的?!谑侨儋鷰?,人人爭奮,血戰(zhàn)而后死,無一人亡者?!弊髡哂诛柡钋榈卦u價了趙師旦舍生取義的壯舉:“其赤心義烈,貫通白日,遂令此曹舍生取義,此君子所以為公泣也。蓋歷代之禍,奸臣賊子所以得遂其惡者,以肉食焉者避其難也;如令不避其難,何奸之不可除,何亂之不可平耶。如此,則王莽之徒不得篡其國,王倫之徒不得賣其君,安有世為其臣,世食其祿,并其國而賣之者乎?至如禇彥回輩,是食肉而避其難者也,聞公之言,其亦自訕于地下矣。問者曰:‘公之死節(jié),其義則然,然則何益于???’答曰:‘守義死節(jié),不論成敗。計成敗而后為之者,是庸眾人之事也。且智高本謀出人不意,而攻其所不備也,如使兵無留行,直指番禺,則其城危矣。番禺所以得紓少日,以修備御者,以康州力戰(zhàn),與賊相持故也。則廣州不陷者,康州之力也,何為無益?’問者又曰:‘假使曠日持久,能為睢陽之事乎?’答曰:‘凡全城者,所以全人也。使人柤食,魚肉其民,此康州之所不為也?!粍t為之奈何?’曰:‘必不得已,北面再拜以謝朝廷,伏劍自殺,以謝百姓,此康州之所能為之矣?!岛?!使康州而無死,何義之不立,何忠烈之不可為耶?!盵4]王安石《王介甫贈光祿少卿趙君墓志銘》回顧了趙師旦的生平行事,飽含深情地贊頌了他的英雄事跡,作銘曰:“可以無禍,有功于時。玩君安榮,相顧莫為。誰其視死,高蹈不疑?嗚呼康州!銘以昭之”[5]。

    趙師旦死后,其弟護喪歸葬。行至江山縣,江山百姓扶老攜幼前來哭祭,連綿數(shù)百里。而康州百姓,亦請示安撫使,為趙師旦置屋立祠堂祭祀。當年與趙師旦同游江山煙蘿洞的趙抃聞訃后,作《哭康守趙師旦》一首:

    五月炎方祲氣浮,賊鋒殘忍入康州。
    肯拋孤壘偷生去,誓御群蠻竟死休。
    沒世不名賢者恥,長年為辱古人羞。
    嗟嗟潛叔今何恨,憤血忠魂勁草秋。

    而其《聞嶺外寇?!吠嘎读藢z智高叛亂的深切關(guān)注與憂慮:“驚說炎飚煙瘴時,洞蠻蜂起寇南陲。家書萬倍金難得,遠夢千回路不知。刺史沒身專捍御(自注:康州趙潛叔死敵),諫官銜命救瘡痍(自注:起居楊叔武出使)。伏波死去今誰繼,大筆銘勛壓海涯”。

    次年春,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元絳出巡封、康二州,“愀然感之,作《憫忠詩》,書于康州三洲洞石”,其中之一即《題贈光祿少卿康州趙使君師旦》:

    轉(zhuǎn)戰(zhàn)譙門日再晡,空弮由自冒戈殳。
    身垂虎口方堅坐,命棄鴻毛更疾謔。
    柱下杲卿余斷節(jié),袴間杵臼得遺孤。
    吁嗟天下英豪氣,不愧山西士大夫。

    《后村詩話》認為此詩“欲與牧詩并驅(qū)”[6]。杜牧詩即《聞慶州趙縱使君與黨項戰(zhàn)中箭身死輒書長句》:“將軍獨乘鐵驄馬,榆溪戰(zhàn)中金仆姑。死綏卻是古來有,驍將自驚今日無。青史文章爭點筆,朱門歌舞笑捐軀。誰知我亦輕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彼稳铋啞对娫捒傹敗非凹硪灰对讫S廣錄》亦云:“趙師旦潛叔皇祐中守康州,儂賊犯城,死于是。士大夫作詩者眾,而元厚之、李擇思中詩①最佳。元詩云:‘轉(zhuǎn)戰(zhàn)譙門日再晡,空弮猶自冒戈殳。身垂虎口方安坐,命棄鴻毛更疾呼。柱下杲卿存斷節(jié),袴間杵臼得遺孤??蓱z三尺英雄氣,不愧西山士大夫。’李詩云:‘賊壯兵孤眾膽驚,忠臣此日見專城。負君罪大寧如死,守土誠堅不問生。報國寸心無自愧,呼天浩氣幾時平。潺湲多少英雄淚,千古封江不斷聲?!倍娭栽诒姸嗟膽压旁娭忻摲f而出,主要在于充分地表現(xiàn)了趙師旦臨危不懼、從容鎮(zhèn)定、重義輕生的豪邁氣概。郭祥正《題趙康州〈石磬編〉后》也是著眼于趙師旦的忠義人格:

    一賊鳴銅鼓,孤城隕使星。
    形骸糜矢石,忠義貫丹青。
    皎皎《張巡傳》,新新《季子銘》。
    吾師愧涓滴,何以助南溟?

    除趙師旦外,曹覲也是當時廣為傳頌的忠烈之士。元絳《憫忠詩》之二《贈太常少卿封川曹使君覲》:

    倉卒蠻鼙上水濱,使君忠憤獨忘身。
    平明戈劍摧城闔,俄頃衣冠落路塵。
    志士一門能許國,老夫當日亦知人。
    朝廷贈襚哀榮極,青骨千年合有神。

    詩前小序介紹了曹覲的身世:“使君烈考、季父,皆以讜言介節(jié)有名當世,予昔介江西刺舉,使君方佐章幙,嘗以勁正有守薦于朝。賊之至州也,使君轉(zhuǎn)戰(zhàn)數(shù)刻,殺傷大當,已而賊合圍急攻,軍吏潛遯,力窮被擒,使之拜,又啖以偽官,皆不屈?!?《水東日記》卷十四《宋元綘〈閔忠詩〉石刻》)據(jù)《肇慶府志》記載,曹覲被俘后,儂軍欲誘降他,將他置于舟中,曹覲絕食兩天,不肯投降,終于被殺。被殺時曹覲罵不絕口,后被投尸江中,時年僅三十五歲,其妻其妹皆感而自盡。宋廷為表彰曹覲死節(jié),賜謚忠穆,為建廟修亭,廟名忠穆廟,亭名旌忠亭。士大夫題詠甚眾,方維有《題忠臺詩》:“清膽雄于金斗大,赤心堅比鐵山高”。

    為表彰曹覲、趙師旦以身殉國的忠勇愛國精神,宋仁宗追贈二人為太常少卿與光祿少卿,制誥云:“五嶺之表,面內(nèi)以來,南連海澨,西屬蠻峒,未嘗有鳴桴之警。故守封之臣幸其無事,莫為戰(zhàn)備。乃者獠眾猖悖,乘襲疆場。爾等并分符竹,對典州郡,當賊鋒銳,亡身徇國。嗟乎!城池不足以為固,甲兵不足以為衛(wèi),陷于非命,傷惻良甚。恤恩之厚,并貳卿列。汝其有知,承朕此意”[7]。

    北宋自立國起,北方就面臨著契丹與西夏的軍事威脅,而皇祐年間嶺南局勢的動蕩給宋廷增加了新的軍事壓力,暴露了北宋王朝在嶺南軍事防務(wù)的空虛。對于在抵抗部族“叛亂”中獻身的忠勇之士大加褒揚與贊頌,折射出北宋在嶺南統(tǒng)治基礎(chǔ)的薄弱。

    注釋:

    ①宋阮閱《詩話總龜》卷一“忠義門”題為李擇思中作,《輿地紀勝》卷九四“官吏”未列作者姓名。此從阮說。

    參考文獻:

    [1]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2]梅堯臣.梅堯臣詩選[M].朱東潤,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163-164.

    [3]朱東潤.朱東潤傳記作品全集:第二卷[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155.

    [4]周鈞,等.續(xù)纂山陽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437.

    [5]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M].上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970.

    [6]劉克莊.后村詩話:卷一[M].王秀梅,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14.

    [7]蔡襄.蔡襄集[M].吳以寧,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91.

    猜你喜歡
    狄青
    北宋第一名將的巔峰即悲劇
    狄青示弱
    歐陽修:我跟狄青沒仇
    百家講壇(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狄青: 打個勝仗行不行
    狄青之死
    狄青考和尚
    狄青智取昆侖關(guān)
    狄青示弱
    意林(2013年19期)2013-05-14 16:49:25
    歐陽修智救狄青
    民間文學(2009年1期)2009-03-10 09:50:30
    狄青不怕出身低
    北方人(2009年12期)2009-02-01 08:13:06
    固始县| 青州市| 恩施市| 大新县| 富宁县| 措勤县| 建德市| 色达县| 安图县| 尼玛县| 惠东县| 时尚| 鸡东县| 镇沅| 满城县| 新密市| 晋宁县| 普兰店市| 宜川县| 仙游县| 南岸区| 温宿县| 栖霞市| 双牌县| 兴海县| 邯郸市| 涞水县| 黄骅市| 和林格尔县| 平和县| 宣城市| 卢氏县| 弥渡县| 松潘县| 桂阳县| 枝江市| 蓝山县| 孝感市| 临汾市| 泽州县|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