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飛+陳茵
摘 要:本文提出,給學生一把梯子,降低向上攀登的難度,讓學生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有序中輕松地慢慢前行,讓他們在攀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成長的喜悅,也許是職高語文理想的定位。
關鍵詞:職高 語文教學 體驗成功
從2007學年開始,為了提高學生聽課的抬頭率,筆者努力實踐著快樂課堂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內容方面,根據(jù)專業(yè)特色和學生興趣,對課堂內容進行個性化處理:一是對教材內容的個性化處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正是教師個性化創(chuàng)造的價值所在。要想把厭學變?yōu)闃穼W,關鍵在于課堂內容充滿趣味,在于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到快樂。二是讓鄉(xiāng)土教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入語文課堂。這不僅豐富了語文課堂,開拓了學生視野,也讓語文生活化,符合“大語文”的概念。三是把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落到實處。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學校組織編寫了《早讀材料(上、下)》《應用文寫作》等校本教材。在課堂模式方面,筆者綜合運用傳統(tǒng)的小組合作、活動等課堂模式,在評價模式方面則采用學生自學互評、學生自學自評、過程評價,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經(jīng)過幾年實踐,收獲頗多。對學生來說,提高的不僅是聽課的抬頭率,還有語文學習興趣和語文運用能力。對筆者自己而言,獲得的是作為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師在課堂上的自信與幸福感。在努力實踐的快樂課堂的教學理念同時,筆者一直在思索,怎樣的課堂是快樂而又有教育意義的呢?現(xiàn)在,尤其在幾年的即興演講教學以后,筆者的答案是:給學生一把梯子。
許多學生認為自己進入職高就是學技術來的,語文學不學無所謂,加上自身語文基礎和學習習慣本來就差,就對學習語文失去了興趣。作為職高的語文老師,如果僅僅是把學習目標告訴給自己的學生,效果恐怕會很不理想。事實上,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睂τ诖蟛糠謱W生來說,他們缺的不是理想,不是目標,而是到達目標的方法、途徑。教師不僅要幫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更重要的職責在于給學生一把梯子,引導他去攀登,幫助他到達目標。下面,筆者就從對學生即興演講能力培養(yǎng)方面談談“梯子”教學體會。
一、即興演講現(xiàn)狀調查
筆者先對任教的3個班的152名學生進行摸底了解,情況堪憂。3個班級中參加演朗誦比賽的僅有2人(還是被老師“逼迫”著去的),沒有人主動參加過演講比賽,對自己朗讀有信心的不到1/4,自愿上臺朗讀的只占1/10,害怕被老師上課提問的卻占了近1/3。所有學生都表示即興演講是難度最大的學習任務,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完成不了。絕大部分學生最擔心的是上臺會緊張,其次是擔心無話可說。從現(xiàn)狀調查和學生課堂表現(xiàn)來看,教學難度確實很大。
二、分析問題,逐一解決
筆者把即興演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對即興演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主觀能動性不夠。
二是學生沒有在眾人面前講話的經(jīng)歷,會緊張怯場。
三是學生知識儲備不夠,無話可說,或語言有組織困難。
四是學生對演講的特點把握不好,沒有情景意識。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逐一想辦法解決。
問題1比較好解決,可以從求職應聘、職位升遷、企業(yè)對人才要求等方面,尤其是不同崗位的工資對比,直觀地介紹,讓學生了解即興演講能力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問題2的解決關鍵是給學生提供克服緊張的辦法和實踐機會。首先從專業(yè)的角度提供切實有用的方法,供學生參考。如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可以推薦學生去看電影《國王的演講》。同時安排學生輪流進行早讀午讀的領讀、課間操的領喊口號等工作,鼓勵學生在課間有意識地站在講臺前感受發(fā)言情景,課堂上也多給學生提供上臺機會,讓學生逐漸習慣在眾人面前發(fā)表自己言論的氛圍。筆者認為,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鍛煉的機會,剛開始練習時,適宜采用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5~6人為一小組,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小組里面先講,大家互評,讓不敢馬上上臺的學生也有更多的準備時間。小組再推薦講得好的同學上臺在班級同學面前演講,老師當場打分點評,除了上臺的同學可以另外加分外,小組成員所得分數(shù)相同。如果小組成員不滿意代表同學所得的成績,可以另外提起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者僅代表自己,成績也只記入個人。每個話題不能是同一個學生,必須換人,如此,一些不太自覺的同學,迫于小組成員的壓力,也會認真地準備起來。全體動員的效果,有助于實現(xiàn)人人參與。
問題3的解決最費心思。一是筆者需要慎重選擇即興演講的話題,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為此,筆者會提供兩個為一組的話題共6組,讓學生在每組中自選其一。其中最讓學生有話說的是“我的家庭”,學生不僅能說,而且兩個女生班級,有5位女生在演講時情不能自已,潸然淚下,教室里更是掌聲不斷,課堂氣氛非常好。二是筆者要指導學生正確準備材料 “我的家鄉(xiāng)”這個主題,筆者原本以為會比較容易,沒想到學生會沒話可說。筆者花了很大的力氣指導學生去準備材料,從臨海的歷史沿革、名勝古跡、歷史名人、民俗活動、方言特色、特產特色小吃等方面介紹臨海。對家鄉(xiāng)的重新認識讓學生樹立了自豪感,激發(fā)了他們愛家鄉(xiāng)、愛生活的情感。三是注意訓練的循序漸進。在剛開始訓練時,要求學生寫好500~600字的演講稿,上交經(jīng)批改后,再給2~3天的準備時間,經(jīng)過小組內部演講,最后才上臺演講。慢慢過渡到只給20分鐘列好提綱后再上臺演講,到最后只給10分鐘時間打腹稿就上臺演講。
問題4的解決方法有:一方面要提醒學生注意聽眾的關注點和口語交流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換位思考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畢竟不是專業(yè)的演講培訓。
三、給學生一把梯子
通過一學期(約16課時)的即興演講訓練,大部分學生能達到在準備10分鐘后就一個話題作2~3分鐘發(fā)言的目標,音量、神態(tài)、表達的條理性和連貫性也都有明顯的進步。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困難分解了,給了學生一把向上的梯子,讓他們有了達到目標的切實可行的途徑。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認為:“教育首先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北睅煷蠼逃龑W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肖川認為:“教育應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打下一個亮麗的底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學生終生學習的愿望、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比他們學到了什么更有意義?!币屄毟邔W生喜歡語文課堂,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當課堂成為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需要,學生就不再靠教師推著乃至趕著才往前走了。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 給學生一把梯子,降低向上攀登的難度,讓學生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有序中輕松地慢慢前行,讓他們在攀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成長的喜悅,也許是職高語文教學最好的定位。
參考文獻:
[1]申繼亮,谷生華.中學語文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3]肖川.基礎教育該為學生奠定怎樣的基礎[J].山西教育,2006(2).
[4]胡桂英.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J].江西教育,2004(24).
(作者單位:臨海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