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平+夏開堂+鄭園全
摘要:加強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是豐富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文化,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有力保證,是實現藝術類高職院校傳承和創(chuàng)新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文化強國背景下推進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就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立足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和特點,發(fā)現問題,分析原因,從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高度提出加強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建議和舉措,以推進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向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特色化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文化強國;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4-0028-04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1]。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既要強人文、強陣地、強基層、強產業(yè),更要強人才、強隊伍。藝術類高職院校(下文簡稱“藝職院?!保┹o導員是高校文化的建設者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強藝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對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文化藝術人才,提高藝術類大學生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有效性,有力助推“強隊伍”目標的實現,推進文化藝術大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5]2號)對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維護高校穩(wěn)定的重要組織保證和長效機制,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近幾年來,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逐漸壯大,輔導員隊伍結構不斷優(yōu)化,整體素質穩(wěn)步提高,成效顯現。當前,黨中央提出加強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的文化強國戰(zhàn)略,這既給各藝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導,同時也提出了新的建設發(fā)展要求。為較全面系統了解當前藝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現狀,2012年6~12月,我們對包括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在內的全國12所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本次調研形式如下。(1)問卷。其中發(fā)出調查問卷220份,收回194份,有效率88.2%。調查對象為受訪院校的中層以上黨政領導(48位院領導和82位中層干部),所有調查均不記名。(2)小組座談9次。(3)個別訪談57人次。(4)通過輔導員網絡交流平臺(QQ群)進行網上交流。在此基礎上,總結當前我國藝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進而提出改進的對策和建議。
一、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現狀
根據調查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各藝職院校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輔導員隊伍建設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各院校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把輔導員隊伍建設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總體規(guī)劃,并優(yōu)先落實,重點保證。通過調查顯示,大多數高職藝術類院校都能按規(guī)定配備輔導員隊伍,其中輔導員人數與學生人數比達到或超過1∶200的院校占83.33%以上。根據高職藝術類的學生特點,有些學校在公寓里建立了專職的公寓輔導員隊伍,確保了學生公寓的管理力量。所有受訪院校都將輔導員納入教師隊伍進行管理,確保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并由學工部和系部進行雙重管理。超過一半的院校在確定輔導員行政待遇時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如有些學校將輔導員崗位職級待遇按同級崗位1.5倍進行聘任,有些學校優(yōu)先保證輔導員的崗位津貼、辦公條件、通訊經費等條件。
2.輔導員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根據調查發(fā)現,各高校十分重視輔導員管理制度建設。各院校自建校開始逐步建立健全輔導員各項管理制度,使輔導員管理更趨規(guī)范。各院校根據“中發(fā)16號”文件精神和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結合各自學院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輔導員管理辦法》、《輔導員工作細則》、《考核細則》、《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對輔導員選聘、培養(yǎng)、考核與管理做了相關規(guī)定。這些制度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3.輔導員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各院校高度重視輔導員的選聘工作。所有受訪學校的輔導員選聘工作都在學院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院組織人事部門統一管理,公開招聘。根據招聘條件,經資格審查、筆試、面試、心理測試等程序綜合考核,擇優(yōu)錄用。同時,為加強輔導員的培養(yǎng)和教育,各學院積極組織各項集中培訓和學習,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經調查,每年安排2次以上集中培訓的學院占41.7%,利用暑期對輔導員進行一周以上培訓的院校占67%,每周安排輔導員進行周例會學習的院校占25%。通過嚴格選聘和培養(yǎng),輔導員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各院校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輔導員占比均在99%以上,中級職稱以上輔導員占比為37.6%。由于各院校在招聘輔導員時把是否中共黨員作為必備條件,因此輔導員隊伍黨員比例達到100%,進一步保證了輔導員隊伍的政治素養(yǎng)。調查顯示,目前,各藝術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充滿活力,工作熱情高,有鉆研精神,對藝術和人文教育充滿追求,在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和學生的文化教育和引導工作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4.輔導員工作成效日益顯現。各藝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就業(yè)擇業(yè)、職業(yè)發(fā)展與黨團組織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成績顯著。調查顯示,各藝職院校輔導員能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做學生思想上的領路人、學業(yè)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朋友,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堅持不斷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幫助學生根據專業(yè)特點做好職業(yè)生涯設計和定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從而創(chuàng)建良好學風和校風;利用自身優(yōu)勢,以豐富的校園文化為載體,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項活動,陶冶了學生情操,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以各專業(yè)為依托,建立志愿者隊伍,以藝術表演、文化傳播為途徑的文化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志愿者服務和社會實踐,弘揚傳統文化,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了社會服務意識等。endprint
二、當前各藝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各藝職院校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輔導員隊伍逐漸走向成熟,工作成效顯著。但隨著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也呈現了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與思考。
1.隊伍不夠穩(wěn)定。輔導員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隊伍的穩(wěn)定相當重要。但是,目前許多學校出現了輔導員隊伍流動性大、穩(wěn)定性差的現象。有些輔導員未到合同期滿就離職另謀職業(yè),有些人把輔導員工作作為在校工作的一個過渡,有機會就轉崗,隊伍不穩(wěn)定。調查顯示,選擇“很喜歡輔導員崗位,想將它當作一份職業(yè)”的只占調查人數的10.8%,而選擇“想將其作為在高校工作的過渡”的占41.8%,“就業(yè)困難暫時就業(yè)”的占12.9%,“輔導員對我的影響,想嘗試下輔導員的工作”的占7.7%,其他原因的占26.8%。一些專業(yè)對口、工作能力強,學歷高的人才,很少愿意長期留在輔導員崗位,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對輔導員的走訪與交談,我們認為產生上述不穩(wěn)定現象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煩雜,待遇不高。據調查,57.7%的輔導員認為“目前輔導員最苦惱的問題是工作、學習任務太重,壓力大”。輔導員絕大部分工作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處理日常性事務,還要處理一些突發(fā)事件,經常是24小時待命,以至于輔導員隊伍中流傳著“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眼睛一閉,提高警惕”的說法,工作任務既繁重又煩瑣。但在這樣的付出下,由于職稱低、工作年限短以及人事制度等原因卻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和待遇。在調查的高校中,有41.6%的高校輔導員實行部分事業(yè)部分合同編制的人事制度,有33%的學校合同聘用制人員待遇為事業(yè)編制人員的一半左右,相差較大。“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情況導致部分輔導員心理不平衡,思想不穩(wěn)定,難以安心工作。二是平臺較窄,發(fā)展受限。43.8%的輔導員認為“輔導員出教學、科研成果困難,發(fā)展空間受限”,使輔導員在個人發(fā)展等實際問題上有諸多擔憂。調查中,90%的輔導員在談到自身發(fā)展時情緒低落,感覺前途渺茫,甚至有輔導員表示會考慮換工作。
2.職責不夠明確。《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提出了輔導員的四點工作要求與八項工作職責,涉及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向的提升、工作對象和工作條件變化的調研及策略的應對這四個大方面,包含的領域涉及日常學生事務管理、家庭困難學生資助、突發(fā)事件和校園安全穩(wěn)定、就業(yè)、心理健康、班級建設與管理、校園文化活動、黨建等八個方面[3]。在許多高職類院校中,由于人手少,一個輔導員要承擔規(guī)定中八個方面的全部內容,工作量大,每天的工作都只能勉強應付常規(guī)工作。長此以往,輔導員便失去了工作熱情和工作方向,變得被動、盲目和隨意,甚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價值產生懷疑。輔導員工作范圍較廣,面鋪得廣,但每項都不精、不深,隊伍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專家化工程較難推進。
3.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內容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輔導員自身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需具備敏銳的政治眼光、高尚的道德品質、豐富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工作方式和處事方法要緊跟時代發(fā)展腳步,融合文化發(fā)展,實現創(chuàng)新和突破。但據調查,57.7%以上的輔導員工作年限不足5年,很多輔導員是“從高校到高?!?。專業(yè)背景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專業(yè)的輔導員偏少,只占12.9%。很多院校輔導員是經過短期的崗前培訓即上崗。年紀輕,經驗少,文化素養(yǎng)有限,平時他們又忙于各項瑣碎的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和鉆研,因此陷入了“理論跟不上實踐,思想跟不上現實,經驗跟不上變化,方法跟不上要求”的境地。
4.隊伍文化還需加強。一方面,藝職院?;旧隙际怯芍袑I穸鴣?,現有的校園文化中傳承了原先中專院校優(yōu)秀的文化,結合了高等院校的辦學特點并融入了時代精神[4]。各種思想文化相互夾雜,管理文化不深厚,藝術思想與內涵未能很好得扎根于心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藝術和管理文化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藝職院校大多在2002年后才開始聘用專職輔導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各項管理辦法和制度還在完善和充實中,缺少真正融入藝術學院特色文化的輔導員隊伍文化。思想影響、藝術管理,人文教育對學生影響不夠,學生內在自覺行為還未養(yǎng)成。另外,目前輔導員事務性工作較多,開展創(chuàng)作性學生工作機會很少。致使了解學生思想不透徹,學生動態(tài)掌握不全面,活動開展不充分,創(chuàng)新型活動開展不足。特有的校園文化、人文情懷也將很難植入輔導員隊伍。
5.信息網絡化和全球化,沖擊傳統的教育方法與方式。信息網絡化和全球化,讓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料,了解更多的時事政治,有助于增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也有利于輔導員利用網絡途徑為學生實施正確引導,對創(chuàng)新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網絡信息眾多,質量良莠不齊,影響了輔導員對主流文化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對輔導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自由的網絡言論讓各種思想觀念隨意傳播,對正處思想動蕩期的青年大學生產生影響,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沖擊。其次網絡信息的全球化,獲得信息方便快捷,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既要有知識的廣度,又要有深度。再次要求輔導員能正確把握信息動態(tài),科學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開展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領信息話語權。
三、加強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建議和舉措
“正視問題,分析原因,提高認識”是當前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尋求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切實可行的手段與方法,全面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通過調查與研究,我們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和改進輔導員隊伍建設。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提升政治素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也是新時期推進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根本。輔導員作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的引路人。打鐵還需自身硬,學高方能教育人,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必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領,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經驗教育,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使輔導員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yǎng),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endprint
2.以擇優(yōu)選聘為前提,促進隊伍建設職業(yè)化。輔導員選聘應當堅持如下標準:一是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二是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德才兼?zhèn)洌瑯酚诜瞰I,潛心教書育人,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三是具有相關的學科專業(yè)背景,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接受過系統的上崗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學院在選聘輔導員時第一要嚴格把握標準,堅決按人事制度和程序進人,做到“寧缺毋濫”,嚴把第一道關。一方面,新進的輔導員要求通過培訓盡快了解和把握藝職院校學生特質,能較好地遵循學院管理制度順利開展工作。從而形成學院特有的輔導員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教育方法和人文內涵,促進和豐富輔導員隊伍文化。另一方面,學院也要幫助實現輔導員隊伍職業(yè)化和專業(yè)化的政治訴求[5],提高他從事輔導員職業(yè)的幸福感,使輔導員思想教育成為正式且可以長期從事的一份職業(yè),要有體制的支持,有制度的管理,有深度發(fā)展的空間,有一定的專業(yè)內涵。第二要努力提升校園人文氛圍,發(fā)揮藝術院校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優(yōu)勢,加深輔導員工作內涵,形成特有的隊伍文化,進而也促進輔導員工作的職業(yè)化。第三要引導社會增強對其職業(yè)的認可度。通過活動、表彰、賽事等讓社會充分認識輔導員,認識輔導員這個職業(yè)。
3.以角色定位為基礎,推進隊伍建設專業(yè)化。輔導員工作不是簡單地管學生,也不能簡單地迎合學生,要以教育、管理、引導、服務等不同的途徑和方法開展學生工作。即以政治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時事政治教育、公民素質道德教育和紀律法規(guī)教育為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班隊管理、干部管理、信息管理及規(guī)范管理為內容的日常管理;以心理行為引導、思想觀念引導及職業(yè)就業(yè)應對為主要內容的輔助引導;以權益保護、人生安全、學業(yè)安全、活動輔助為內容的學生權益保護與服務。四位一體,明確職責,確立目標,大力推進藝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yè)化,使其能夠充分把握學生個性突出、會表現、感性、政治意識薄弱等特點,運用通俗易懂的道理講解、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科學實用的引導方法、真摯的關愛服務,給學生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4.以藝職院校特有的藝術積淀,彰顯隊伍建設的特色化。作為藝職院校輔導員,一定要加強對藝術文化的學習。融入藝術院校、藝術教育這個環(huán)境;了解藝術,了解文化,了解藝術類專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增強自己在藝術院校中的認同感??梢岳脤W校的藝術資源,讓每個輔導員主動學習藝術,成為一名輔導員隊伍中的“藝術特長生”,從學習藝術的過程中把握并領會藝術的特點與魅力,方便與藝術學生的溝通交流。具體說來,每個輔導員可以結合自身的條件,從“學唱一首歌”、“學畫一幅畫”、“學跳一段舞”、“學唱一段戲”入手,既提升自己,又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以藝術院校的藝術特長,打造藝術輔導員隊伍的特色,甚至可以打造一批明星式輔導員。要讓特色化建設成為藝術高校輔導員隊伍不同于綜合類大學輔導員的顯著特點。藝術類高校輔導員就是要有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個性”。
5.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增強隊伍認同感。“健全和完善高校輔導員領導和管理機制,對輔導員進行統一管理、嚴格要求,是建立一支高水平輔導員隊伍的保證。”[6]要真正解決輔導員的實際困難,增強輔導員的認同感。第一,完善保障制度,提高待遇。不斷改善輔導員的工資、福利、津貼、住房等待遇,盡可能解決人事編制問題。即使短時間不能解決編制的,也應該盡量使輔導員與在編教師實行“同工同酬”,切實提高他們的待遇,實現身份的認同。第二,提供發(fā)展機會,根據藝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特殊性,制定專門的獎勵機制、晉升機制,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崗位轉換等方面為輔導員提供機會,使他們看到希望,提高工作積極性。第三,要增強輔導員在學生中的認同感,只有在政策上加以重視,工作上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生活上關心愛護,為輔導員提供發(fā)展的平臺,才能真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穩(wěn)定。第四,明確工作職責,在各項制度的保障下,學院應進一步強化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使他們不再被各種職責范圍之外的行政事務牽絆,在完成各項日常學生工作的同時,將重心放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把輔導員隊伍建設和教學科研隊伍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他們在存續(xù)上相對獨立,在工作上相互配合,在教育、管理、考核等方面統一規(guī)劃,統一領導,保證其共同提高和發(fā)展。
6.以創(chuàng)新型管理為指導,突出個體與整體的協調性。作為藝術類高校的輔導員,不光要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這些輔導員工作的整體要求,更要保持激情,從各個方面武裝自己,總結個人的工作經驗,探索個人的教育方法方式,培養(yǎng)“個人魅力”,進而推進隊伍的整體素質。各學院應以創(chuàng)新型思維為指導,以寬容的環(huán)境鼓勵輔導員發(fā)揮個人特色。只有輔導員個性教育與隊伍整體的協調發(fā)展,才能促使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達到“深、廣、活、實”?!吧睢保压ぷ髡嬲龅綄W生的心坎上,在解決學生的深層次思想問題上取得新突破;把工作落實到每一名學生,做到不留空白點,在擴展廣度上取得新進展;要結合形勢發(fā)展與學生特點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在增強工作活力取得新成效;打好工作基礎,解決難點問題,在增強工作實效推動科學發(fā)展上取得新成績。
“傳之以藝、輔之以情、導之以德、圓之以夢”,藝術類高校輔導員要從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思想高度出發(fā),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從細微之處著手,加強藝術類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引導廣大藝術學生把個人的“藝術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堅定信心決心,努力學習工作,積極投身實踐,報效祖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因此,要加強藝術類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進一步發(fā)揮高校輔導員在培育學生高尚品德中的重要作用,建設一支“本領過硬、受生愛戴、特色鮮明”的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著力提高輔導員在輔導方面的專業(yè)技能,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推進藝術類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發(fā)奮圖強,成才報國,以行動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的必然要求。青春燦爛,燦爛青春,讓高校輔導員與藝術高職院校共呼吸、同發(fā)展,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參考文獻:
[1]新時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Z].(教社政[2005])2號.
[3]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Z].教育部第24號令.
[4]李桂華、林忠文.新建高職高專院校校園文化傳承的調研分析[J].經濟與社會2010,08(7)
[5]陳潔.新時期輔導員隊伍文化的內涵及其建設研究——以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為例[J].學術論壇,2011,05.
[6]王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世紀橋,2010,(3).
基金項目:2010年浙江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輔導員專項課題(項目編號:Y201018898)。
作者簡介:王公平(1982-),男,浙江淳安人,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生處輔導員,研究實習員,從事學生管理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夏開堂(1966-),男,浙江杭州人,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講師;鄭園全(197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工部副部長(主持工作),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