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彬
摘 要:語文學科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朗讀訓練,授之以法,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欣賞課文,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做到像葉圣陶說過的那樣:教師能引導學生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74-01
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使語文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構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我認為,語文教學首先要突出一個“讀”字,如何提高學生讀的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是語文教師必須關注的第一要務。
1、因為讀有著巨大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大量的閱讀,一個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無論什么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狈ㄊヌ障壬f:“閱讀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畫龍點睛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jīng)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知識?!敝R的積累是從少到多,有淺入深的過程。語語言果應著重教紅學生汲取知識的方法,汲取精華,擴大自己視野,起觸類旁通的作用。從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來看,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社會無所不有,它所涉及的知識面廣,學生只有在讀的過程中提高認識。
2、陶冶情操,造就高尚品格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談到:“必須教給學生讀書,讓他在讀書的同時認識自己,讓他從書籍中受到教育?!弊x書能夠吸引一個人的理智和心靈,激起對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具有塑造人的品格的偉大力量,它能給學生動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感情移到自己的身上,從而產生獨特的感受。如《騰野先生》一文中,作者追述“我”在東京見到“清國留學生”的情景,以冷嘲熱諷的筆觸描寫了“清國留學生”的丑態(tài),并對其醉生夢死的生活表現(xiàn)出憤怒之情。特別是魯迅看到槍斃中國人的電影,日本青年都拍掌歡呼“萬歲”!作者表示了極大的憤怒,文章中寫到:“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鳴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這每一句話都傾注了作者的愛國激情,正是這條感情線索把全文貫穿起來。我們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能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和品味,能使學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極大的熏陶。
朗讀能激起讀者與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區(qū)叭。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使人怡情,足以長才。”培根的話說明多讀書對于造就一個人的品格有極深的影響。
3、能喚起讀書的熱情
加強朗讀和背誦,能喚起讀書的熱情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富有表情的朗讀能帶領大家進入意境,學生是否進入意境不能只說是要讀懂課文,它需要學生親臨其境,進入角色,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海燕》中“這是勝利的語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段時,要求學生從朗讀中全會文章從海燕的動作、語言等方面體會海燕那種勇敢、樂觀精神。海燕那種迎風搏浪的雄姿仿佛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我們以戰(zhàn)斗的力量,熱情的鼓舞,海燕的形象在朗讀中樹立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被激發(fā)了。
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那么怎樣加強讀的訓練呢?
1、安排好學生課堂聽朗讀
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范讀,放錄音朗讀課文,聽的時候要有要求,重點聽什么,是正音還是重點句、段的理解;是對課文的大概的印象,還是欣賞、記憶或是學習朗讀的技巧……在不同的課文或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不同的要求。教師要告訴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聽”的效率。
2、重視讀法指導
學生的朗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朗讀的指導可以從吐字發(fā)音,理解內容技巧方面進行。
對不同文體文章的朗讀要有具體要求。技巧的指導很重要,教師要做有心人,根據(jù)文體進行指導。如文言文朗讀,技巧指導就要注意下面幾個方面:①要掌握句子內容的停頓。這涉及詞語、句子的意義和句子層次的辯析。教師要講清楚停頓的原因,從而使學生理解。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屬予/作文/以記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邱陽樓記》。②正確讀音。這涉及生僻字、通假字、多義字的訓練,對一些字的發(fā)音要查閱字典,幫助學生克服誤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論語》六則;吳廣者,陽夏(jiǎ)人也?!蛾惿媸兰摇罚还视兴[輒?。▁ǐng)記——《黃生借書說》。③讀出重音。重音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表達某種感情韻味,讀成重音的詞語,要與作者強調的意思一致,這與對內容理解的準確和深淺有關。④把握語速。這與課文的內容、感情有關。⑤讀準語調,即掌握句中聲音的高低變化和快慢輕重,句子都以一定的語調,表示一定的語氣和感情,如陳述句多用下降調,疑問句多用上升調。⑥讀準語氣,指的是掌握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
3、讀、背結合
學生對課文能做到朗讀或背誦,將有助于朗讀能力的提高,同時讀是寫作的基礎,朗讀、背誦文章的多了,寫作水平也會隨之提高。俗話說:“朗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庇袑懽鹘?jīng)驗的人都知道:青少年時期熟記百把篇典范性的文章,一生都有用,它比之單純地學習寫作方法之類提高寫作水平好得多。著名經(jīng)濟學家王亞南生前向青年教師介紹自己的治學經(jīng)驗時說:“我今年六十三歲,自覺地學習是半世紀以來的事情。初上學的十年,完全是強迫地學習,全是死記硬背的?!痹诮裉炜磥恚@些經(jīng)驗還是很有用的。初中的學生一定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基中第二段有這樣的句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一些朗記課文的同學活學活用,有一位同學在寫去電白第一灘的作文時就靈活運用到:不必說那藍得誘人的海水、歡快跳躍的浪花;也不必說那時高時低自由飛翔的海燕,搖晃不定遠遠標蕩的白帆;單是那銀白的沙灘就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因此,學生要提高作文水平,除了多寫多練外,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背誦。
總之,語文學科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朗讀訓練,授之以法,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欣賞課文,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做到像葉圣陶說過的那樣:教師能引導學生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