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生 熊麗嬌 王立群
[摘要] 目的 觀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期間加強腹式呼吸的臨床療效。 方法 收集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5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吸氧、解痙平喘等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醫(yī)護人員指導加強腹式呼吸。兩組均在治療前及治療2~4、8、24 h行動脈血氣分析,監(jiān)測呼吸頻率、心率,統(tǒng)計住院時間。 結果 經指導加強腹式呼吸運動后試驗組患者血氣改善速度及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呼吸頻率、心率較對照組下降明顯,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結論 加強腹式呼吸是住院期間治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加強腹式呼吸;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3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期間,常表現氣短或呼吸困難,易導致患者焦慮不安。加強腹式呼吸運動,可增加橫膈移動范圍,增加肺泡通氣量。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評價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間加強腹式呼吸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本院呼吸內科住院的中重度AECOPD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56~77歲,平均(62.0±4.8)歲。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1]標準;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能配合有意識加強腹式呼吸指導。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COPD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吸氧、解痙平喘等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醫(yī)護人員指導加強腹式呼吸運動,具體步驟如下:①指導者向試驗組患者講解加強腹式呼吸運動的目的和意義。②進行腹式呼吸運動指導,具體方法:患者仰臥或半臥位,指導者站于患者右邊,將右手放在患者腹部;囑患者有意收縮腹部,指導者右手隨腹部下凹而向下輕壓,隨后患者有意讓腹部隆起,同時手隨腹部隆起而抬起;由此讓患者感知腹部運動;在患者能熟練進行腹部運動后,囑其在呼氣時有意收縮腹部,同時指導者手隨腹部下陷,吸氣時有意讓腹部隆起,同時指導者手隨腹部抬起,從而達到加強腹式呼吸運動的效果;患者熟練加強腹式呼吸運動后,囑患者有意加強自主腹式呼吸,即呼氣時腹部收縮,吸氣時隆起腹部,規(guī)律進行,每天早中晚進行3次,每次保證>1 h。
1.2.2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及治療2~4、8、24 h進行動脈血氣分析,監(jiān)測呼吸頻率(RR)、心率(HR);②住院時間。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資料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RR及HR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RR、H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指導加強腹式呼吸運動治療后,試驗組RR、HR較對照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結果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動脈血氣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指導加強腹式呼吸運動治療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動脈氧分壓(PaO2)更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更低、pH值恢復到正常值速度更快,試驗組血氣改善速度及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的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3.6±3.2) d,對照組為(16.4±3.7) d,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5,P=0.002)。
3 討論
COPD發(fā)病率高,死亡及致殘率高,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且呈不斷增長趨勢,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至2020年COPD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5位[2]。COPD患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肺功能逐漸下降、生存質量逐漸惡化、病死率逐漸升高,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3]。目前在我國,COPD導致的經濟負擔占所有疾病的首位,COPD患者支出的主要部分是在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治療階段。
COPD住院患者由于呼吸泵負荷的增加、營養(yǎng)不良、代謝異常都會導致呼吸肌的疲勞和功能異常[4],常表現為嚴重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呼吸衰竭癥狀,治療的關鍵在于盡快緩解機體缺氧狀況[5-6],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的傳統(tǒng)的吸氧及藥物治療難以快速達到理想療效,導致患者住院時間長,醫(yī)療費用高。而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治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發(fā)癥多,難于護理,易對呼吸機產生依賴造成脫機困難,難以被患者及家屬接受。因此,尋找新的、簡便、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腹式呼吸是指在呼吸運動中通過膈肌運動改變胸腔上下徑,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吐氣時腹部凹入的呼吸法。膈肌是人體主要的吸氣肌,負擔人體60%~75%的通氣需要,平靜呼吸時橫膈的移動范圍在1~2 cm,深呼吸時可達7~10 cm[7],有研究表明,膈肌每下降1 cm,肺的通氣量可增加200~300 ml[8]。自1938年美國Soley和Shock提出腹式呼吸訓練治療的概念以來,腹式呼吸以其在調節(jié)自主神經、心血管系統(tǒng)中的獨特功能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已將其應用于高通氣綜合征及原發(fā)性高血壓等疾病的治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9]。對于COPD患者,腹式呼吸訓練治療多用于穩(wěn)定期的康復治療,已有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該項訓練使呼吸肌的抗疲勞能力增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通氣能力,顯著改善穩(wěn)定期患者的肺功能,緩解咳嗽、咳痰、活動引起的呼吸困難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0-12]。
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間,由于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13],同時缺氧,呼吸困難明顯,出現呼吸淺快,無效腔比例增加,通氣效率降低[14]。另外,由于氣道阻力的增加,輔助呼吸肌的參與,COPD患者易產生胸腹矛盾呼吸,即吸氣時胸廓下部以及腹部內陷。這種高頻率、低潮量的表淺呼吸不能保證有效的通氣量,是出現機體缺氧、加重呼吸困難癥狀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通過指導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住院期間有意識的加強腹式呼吸運動,通過增加膈肌活動度,使膈肌的收縮力加強,提高呼吸效率[16],特別是在指導加強腹式呼吸運動過程中強調腹式呼吸應以收縮腹肌(呼氣)開始,以便患者迅速掌握要點,有效的自主進行加強腹式呼吸運動,終止胸腹矛盾呼吸,減少呼吸做功,增加橫膈移動范圍,改善因為輔助呼吸肌不合理參與導致的淺快呼吸,增加了肺泡通氣量,迅速改善呼吸困難,從而進一步有效緩解缺氧狀況,最終達到縮短急性加重期病程、減少住院花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7.
[3] 陳麗,劉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氣道炎癥及治療新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4):4170-4171.
[4] O′Donnell DE,Bertley JC,Chau LK,et al.Qualitative aspects of exertional breathlessness in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1):109-115.
[5] 李艷肖,史金英,袁德琴,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效果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3):75-77.
[6] 趙曉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氣分析及血流變指標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11):165-166.
[7] 姚泰.生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37.
[8] 張峻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呼吸肌疲勞及呼吸肌鍛煉[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3,10(4):85-86.
[9] 張力軍.腹式呼吸訓練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3,22(1):63-66.
[10] 項漢平,任建生,賈海如,等.腹式呼吸法對人體呼吸障礙的改善作用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1):57-59.
[11] Weiner P,Magadle R,Beckerman M,et al.Maintenance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PD patients:one year follow-up[J].Eur Respir J,2004,23(1):61-65.
[12] 吳學敏,侯來永,白偉,等.呼吸訓練對緩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質量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4):307-310.
[13] 朱蕾,劉又寧,鈕善福,等.臨床呼吸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71.
[14] 劉先勝,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2):861-863.
[15] 張江平,何文艷,李蓮,等.腹式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4,10(3):159-160.
[16] 邢西遷.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復的訓練效果[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9):858-863.
(收稿日期:2013-12-05 本文編輯:林利利)
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間,由于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13],同時缺氧,呼吸困難明顯,出現呼吸淺快,無效腔比例增加,通氣效率降低[14]。另外,由于氣道阻力的增加,輔助呼吸肌的參與,COPD患者易產生胸腹矛盾呼吸,即吸氣時胸廓下部以及腹部內陷。這種高頻率、低潮量的表淺呼吸不能保證有效的通氣量,是出現機體缺氧、加重呼吸困難癥狀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通過指導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住院期間有意識的加強腹式呼吸運動,通過增加膈肌活動度,使膈肌的收縮力加強,提高呼吸效率[16],特別是在指導加強腹式呼吸運動過程中強調腹式呼吸應以收縮腹?。ê魵猓╅_始,以便患者迅速掌握要點,有效的自主進行加強腹式呼吸運動,終止胸腹矛盾呼吸,減少呼吸做功,增加橫膈移動范圍,改善因為輔助呼吸肌不合理參與導致的淺快呼吸,增加了肺泡通氣量,迅速改善呼吸困難,從而進一步有效緩解缺氧狀況,最終達到縮短急性加重期病程、減少住院花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7.
[3] 陳麗,劉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氣道炎癥及治療新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4):4170-4171.
[4] O′Donnell DE,Bertley JC,Chau LK,et al.Qualitative aspects of exertional breathlessness in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1):109-115.
[5] 李艷肖,史金英,袁德琴,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效果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3):75-77.
[6] 趙曉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氣分析及血流變指標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11):165-166.
[7] 姚泰.生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37.
[8] 張峻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呼吸肌疲勞及呼吸肌鍛煉[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3,10(4):85-86.
[9] 張力軍.腹式呼吸訓練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3,22(1):63-66.
[10] 項漢平,任建生,賈海如,等.腹式呼吸法對人體呼吸障礙的改善作用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1):57-59.
[11] Weiner P,Magadle R,Beckerman M,et al.Maintenance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PD patients:one year follow-up[J].Eur Respir J,2004,23(1):61-65.
[12] 吳學敏,侯來永,白偉,等.呼吸訓練對緩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質量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4):307-310.
[13] 朱蕾,劉又寧,鈕善福,等.臨床呼吸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71.
[14] 劉先勝,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2):861-863.
[15] 張江平,何文艷,李蓮,等.腹式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4,10(3):159-160.
[16] 邢西遷.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復的訓練效果[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9):858-863.
(收稿日期:2013-12-05 本文編輯:林利利)
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間,由于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13],同時缺氧,呼吸困難明顯,出現呼吸淺快,無效腔比例增加,通氣效率降低[14]。另外,由于氣道阻力的增加,輔助呼吸肌的參與,COPD患者易產生胸腹矛盾呼吸,即吸氣時胸廓下部以及腹部內陷。這種高頻率、低潮量的表淺呼吸不能保證有效的通氣量,是出現機體缺氧、加重呼吸困難癥狀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通過指導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住院期間有意識的加強腹式呼吸運動,通過增加膈肌活動度,使膈肌的收縮力加強,提高呼吸效率[16],特別是在指導加強腹式呼吸運動過程中強調腹式呼吸應以收縮腹?。ê魵猓╅_始,以便患者迅速掌握要點,有效的自主進行加強腹式呼吸運動,終止胸腹矛盾呼吸,減少呼吸做功,增加橫膈移動范圍,改善因為輔助呼吸肌不合理參與導致的淺快呼吸,增加了肺泡通氣量,迅速改善呼吸困難,從而進一步有效緩解缺氧狀況,最終達到縮短急性加重期病程、減少住院花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7.
[3] 陳麗,劉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氣道炎癥及治療新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4):4170-4171.
[4] O′Donnell DE,Bertley JC,Chau LK,et al.Qualitative aspects of exertional breathlessness in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1):109-115.
[5] 李艷肖,史金英,袁德琴,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效果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3):75-77.
[6] 趙曉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氣分析及血流變指標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11):165-166.
[7] 姚泰.生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37.
[8] 張峻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呼吸肌疲勞及呼吸肌鍛煉[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3,10(4):85-86.
[9] 張力軍.腹式呼吸訓練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3,22(1):63-66.
[10] 項漢平,任建生,賈海如,等.腹式呼吸法對人體呼吸障礙的改善作用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1):57-59.
[11] Weiner P,Magadle R,Beckerman M,et al.Maintenance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PD patients:one year follow-up[J].Eur Respir J,2004,23(1):61-65.
[12] 吳學敏,侯來永,白偉,等.呼吸訓練對緩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質量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4):307-310.
[13] 朱蕾,劉又寧,鈕善福,等.臨床呼吸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71.
[14] 劉先勝,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2):861-863.
[15] 張江平,何文艷,李蓮,等.腹式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4,10(3):159-160.
[16] 邢西遷.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復的訓練效果[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9):858-863.
(收稿日期:2013-12-05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