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一
zHU Wenyi
B.1963
1980年進入清華大學建筑系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院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北京市教學名師
中國建筑教育獎
當代中國百名建筑師稱號
我在清華度過了34年時間,前13年攻讀學位,后21年教書育人。期間,我做了4個方面的事情。一是投身教育事業(yè),這方面不好說桃李滿天下,但可以自豪地認為“桃李在天下”。二是建立理論體系,我提出理論寫就的《空間符號論》20年來先后3次再版。其獨特視角、理論體系和現(xiàn)象闡釋到在今天仍有啟示。三是研究城市空間,我從1996年指導研究生開展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研究,長期追蹤城市弱勢空間現(xiàn)象,提出了城市弱勢建筑學綱要。四是探索設(shè)計創(chuàng)新,30年來,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觀,所謂“建筑彌異所”,也就是創(chuàng)造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建筑與城市。清華給了我探索建筑、探索城市、探索人生的舞臺,感謝清華!
1 清華大禮堂改造
2 清華學堂修繕改造
3 無錫古運河藝術(shù)館
我想象中的城市應(yīng)該是始終充滿活力的,也就是城市中各種活動豐富、多樣,市民和游客充滿活力、充滿朝氣。這是一座城市應(yīng)該呈現(xiàn)的樣態(tài)。當然,我所說的“活力”有“度”的差異。如果活力過度,城市中到處是黑幫火拼,這肯定是不好的。如果有活力到了沒活力,就是死氣沉沉。在這樣的城市中,人是非常有秩序的,按時上下班,定時娛樂休閑,但是沒有活力、沒有意外。如果城市中的所有活動都是規(guī)定好的,活力也就消失了。這樣的現(xiàn)象在好萊塢大片里能看到,這是一種“死寂”狀態(tài),而不是活生生的城市。我理解的一個有度的活力城市應(yīng)該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充滿意外的驚喜。城市必須給人意外的驚喜。一座城市如果不能提供意外的驚喜,那他就不配叫城市。城市把很多人聚到一起,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意外。一座好的城市應(yīng)該處處充滿意外,充滿令人驚喜的意外。當然,這里的“意外”不是意外事故的“意外”,而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指的“意外”;也不是意外事故的“事故”,而是“故事”?!肮适隆笔侵高^去發(fā)生的、令人感悟的事情。一座好的城市應(yīng)該擁有自己的故事,體現(xiàn)豐厚、連續(xù)的歷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