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臺州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 臨海 317000)
從“和”文化看日語的省略表達
楊潔
(臺州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日本受島國特性和農(nóng)耕文化等背景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和”文化,它是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日本人價值觀的基礎(chǔ)。而省略表達是“和”文化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主要包括了避免突出自我的主語省略和避免傷害對方由接續(xù)詞、副詞引起的省略等內(nèi)容。只有從“和”文化的角度來審視日語的省略表達,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其內(nèi)涵,達到既見樹木更見森林的目的。
“和”文化;日語;省略表達
“和”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中心,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日本文明的精神基礎(chǔ)。[1]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其產(chǎn)生、發(fā)展必然受到本國、本民族文化的影響和制約。人類學(xué)家薩皮爾曾說過:“語言不脫離文化而存在,就是說,不脫離社會流傳下來,決定我們生活面貌的風(fēng)格和信仰的總體。”[2]日語中的“省略”表達是日本語言中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日本“和”文化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它是由日本獨特的地理、歷史、思想、社會人文等因素決定的。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日語的省略表達,更好地同日本人進行語言交流,我們從“和”文化的角度來深入研究日語的省略表達。
一個民族的文化,決定了該民族的思維方式、語言風(fēng)格、價值觀念等,它的形成與自然、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guān)。日本“和”文化產(chǎn)生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首先「島國根性」(島國特性)。日本列島四周被大海環(huán)繞,孤立于大陸的東方。島國的特性使日本成為了一個單一民族、單一語言的國家。日本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環(huán)境,使日本飽受地震、臺風(fēng)、火災(zāi)等自然災(zāi)害的迫害。因此,與一般大陸民族相比,日本人有更強的危機意識,他們更崇尚與自然界和平共處的“和”的主張。其次「農(nóng)耕文化」(農(nóng)耕文化)。日本民族是以農(nóng)耕為主的社會,為了確保農(nóng)業(yè)收成,需要勞動者之間的密切配合,由此形成了“家”、“村”制度,這些制度要求人們的行動要絕對一致性,不服從者便會受到處罰。這種共同體文化賦予日本民族極強的集體意識,使日本人產(chǎn)生了一種依附于集體的安全感以及脫離集團的危機感,也使日本人產(chǎn)生了極力保持內(nèi)部和睦相處的“和”的意識。
識中的“和”的精神,抵制個人主張,避免與他人的摩擦,這不僅表現(xiàn)在行為上,更突出地表現(xiàn)在語言表達方面。在語言交流中,日本人非常注重對方的立場和感受,盡量不給對方添麻煩,不使對方尷尬、蒙羞,不傷害對方,即便是提出自己的主張,也會充分顧及到對方的感受,用柔和的方式來表達。[4]日本人總是在尋求與對方共鳴、揣摩對方想法的基礎(chǔ)上,與對方進行交談,因此,省略表達被日本人普遍推崇,這也是日本“和”文化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
省略表達是任何語言中都存在的一種語言表達現(xiàn)象,一般而言,為了簡明扼要,省略的往往是大家共知的部分。由于日語特有的語言氛圍和日本特有的“和”文化,省略表達在日語交流中顯得尤為突出,而且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需要從“和”文化角度來審視日語的省略表達,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省略表達的內(nèi)涵。
(一)避免突出自我的主語省略
日本人不突出自我,保持整體和諧的“和”民族特性,表現(xiàn)在語言上,最典型的便是人稱代詞的省略。在日語句子中,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使用頻率是非常低的。那種開口「私(我)」閉口「私(我)」的人往往被視為無教養(yǎng)的人。
例如,初次見面自我介紹的時候,日語經(jīng)常這樣說「山田ですが、會社員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梗ㄎ医猩教?,是公司職員……請多多關(guān)照。)句中省略了主語第一人稱「私(我)」,外國人可能覺得很難理解,句子中沒有主語。再如,詢問確認對方的姓名情況時,日語經(jīng)常這樣說「張さんですか。」(你是小張嗎?)句中同樣省略了主語第二人稱代詞「あなた(你)」。主語的省略不等于沒有主語,因為在日本人看來,如果每個句子里都有一個主語,那是一種主張自我、令人討厭的表現(xiàn),而省略主語,以一種弦外之音的方式隱藏起來,反而顯得自然而禮貌。
(二)避免傷害對方,由接續(xù)詞、副詞引起的省略
1、日本人在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與別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不會直接表明,而是使用省略的表達方式,在考慮到對方情緒的同時,給對方思考判斷的余地,進而等待對方的回應(yīng)。
例1 男:すみません、席は空いていますか。プ一ルの見える席がいいんですけど……(打擾一下,有空著的位置嗎?能看見游泳池的位置是最好的……)
(游泳池邊上的要250日元,可以嗎?)
男:ううん、ちょっと……もっと安いのはありませんか。
(嗯,有點……有沒有稍微便宜一點的呢?)
(有的,有150日元的位置,能看見大樓的……)
男:あ、それで結(jié)構(gòu)です。
(嗯,那樣的位置可以。)
以上對話是訂座的場景,男性在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用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接續(xù)詞「けど」,省略了后文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這種借助省略表達的方式,在抵消自我強調(diào)感覺的同時,婉轉(zhuǎn)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由此獲得了對方的認同感。
2、日本人在拜托別人、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也使用省略方法表達自己的意愿,以此緩和自己的意圖想法。
例2 山田さん:ねえ……いい店を見つけたんけど……食べに行かない……
(嗨!……發(fā)現(xiàn)了一家不錯的店……去吃嗎?……)
良子さん:今日ですか……
(今天嗎?……)
(沒時間嗎?明天呢?……如果有時間的話……)
良子さん:明日なら、大丈夫です。
(明天的話,可以的……)
山田さん:じゃ、明日で……
(那就明天……)
以上是邀請別人吃飯的場景。山田找到了一家味道不錯的飯店,邀請良子一同去品嘗。提出邀請的山田,不知良子今天是否有空,使用了省略表達方式,把自己的意圖婉轉(zhuǎn)地傳達給了良子。類似的表達方式還有很多,如“ご都合がよろしいでし
たら……”、“ご面倒ではなければ……”、“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等等。用「たら」、「ば」、「が」等接續(xù)詞,以一種吞吞吐吐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省略了。在日語中,人們會回避直接使用判斷對方的愿望、能力、感受、想法的表達,而喜歡站在對方的立場,充分考慮對方的心情,使用間接的委婉的省略表達來傳達自己的想法。[5]
3、日本人在拒絕別人邀請、請求的時候,為了避免傷害對方,使用迂回的省略表達。
(這星期天,去看電影怎么樣?)
女:日曜日ですか。日曜日ちょっと……
(星期天嗎?星期天有點……)
男:そうですか。じゃ、また連絡(luò)する。
(是嗎?那么再聯(lián)系。)
B男:アイスが好きですか。
(喜歡吃冰淇淋嗎?)
女:あんまり……
(不太……)
以上是拒絕別人邀請的場景。此類例子很多,在“以和為貴”的日本社會里,人們非常重視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覺得使用「いいえ」等方式非常明確的拒絕對方是十分失禮的表現(xiàn)。因此日本人會經(jīng)常使用「に」「ちょっと」「あんまり」「ぜんぜん」等副詞進行省略表達,使交流更緩和。
語言與文化是密切相關(guān)的。各民族語言表達方式是各民族文化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如果脫離社會文化去研究語言,那只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日常交往中,日本人總是淡化個人主張,用迂回省略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愿。交流中充分考慮對方心情、立場,避免摩擦以及給他人帶來麻煩和不愉快等。在拜托別人、拒絕別人時,也會采用省略的表達方式給對方足夠的考慮空間,等待對方的回答。這些間接的、迂回的、委婉的省略表達方式,正是日本“和”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我們在日語學(xué)習(xí)中,不應(yīng)只強調(diào)詞法、文法、句法本身,更應(yīng)該結(jié)合日本特有的社會文化來進行學(xué)習(x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學(xué)懂、學(xué)好日語。
[1]芳敬綏.日本人式的構(gòu)造[M].東京:大修館書店,2004:53-78.
[2]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1921:102.
[3]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全集[M].東京吟社,1942:44.
[4]土居健郎.日本學(xué)術(shù)文庫——日本人的心理結(jié)構(gòu)[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75-82.
[5]水谷修.話しことばと日本人[M].東京:創(chuàng)拓社,1979:106-122.
A Study on Japanese’s Elliptical Ex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Japanese“He”Culture
Yang 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Zhejiang)
The Japanese“he”culture,formed from Japan’s island features and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is the core of the Japanese spirit and the basis of the Japanese values.And a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Japanese culture is elliptical expression that mainly includes subject ellipses to avoid highlighting oneself,as well as conjunction and adverb ellipses avoiding harming others.Therefore,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elliptical expression is to study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Japanese“he”culture,in order to reach the aim of“trees and forests are both seen”.
the Japanese“he”culture;Japanese;elliptical expression
H102
A
1672-3708(2014)01-0009-03
2013-07-26
楊 潔(1984- ),女,浙江臨海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