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佟佟
港媒報道1994年港姐冠軍譚小環(huán)在鬧市擺小攤開賣魚蛋,她的說法是“到了人生的這個階段,已經(jīng)不介意這些,賣魚蛋也是人,光鮮不可以當飯吃”!內(nèi)地媒體紛紛唏噓,將其與幾千元接活動的金像獎男配角元華,又瘋又病的美女明星藍潔瑛、得了憂郁癥的臺灣一代歌后陳淑樺,還有開出租車謀生的《新白娘子傳奇》中法海的扮演者乾德門一起列為落魄不堪、晚景凄涼的明星盤點在報紙上,惹得諸多粉絲感嘆不已。其實細究起來,譚小環(huán)開魚蛋檔一點都不凄涼,香港的小攤牌照非常難拿,譚小環(huán)的母親本身就是賣魚蛋的,現(xiàn)在入鋪為安不知多高興。譚小環(huán)的魚蛋檔由老公投資,月租高達11萬元,因為有她參與首月營業(yè)額不俗,她更期待開分店,成為香港的魚蛋女王,她一邊開心地與顧客合影,一邊歡樂地招呼“十元六顆魚蛋、腸粉套餐,要不要加醬?”哪有一點落魄的樣子,反而有一種人生更換跑道的興奮。
我記得某份統(tǒng)計上說香港政府公務員退休以后拿到退休金最愛做的投資是開茶餐廳,他們覺得這是最穩(wěn)當?shù)纳?。做百年老店可以傳給下一代,20世紀七十年代風光一時的艷星余麗莎原是名將之后,九十年代投資電影失敗,流落到蘭桂坊賣首飾,她也不覺得有何丟臉,更重要的是,跟她來往的邵氏老同事們也不覺得有何不妥,該吃飯吃飯,該打麻將打麻將,一點也不覺得要同情人家——這也許是香港人獨有的淡定,香港地狹人多,為了生活,有的人的太太要去做舞廳小姐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昔日的富家少爺要去街邊賣香煙,見慣人生的大起大落、悲歡離合,香港人普遍有一種見怪不怪的平常心和隨遇而安的好心態(tài)。劉德華剛出道時就跟記者說自己混不出來大不了回去當理發(fā)師,梁家輝當了金像獎影帝以后沒戲拍就理直氣壯地去街邊擺小攤,靠自己雙手賺飯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麻煩別人。這就是最光榮的人生,一點也不丟臉,這就是香港人骨子里的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