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
《西游記》的小說結(jié)構(gòu)其實是分成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大鬧天宮;第二部分講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在這兩部分之間,作者突然一筆岔開十萬八千里,整整用了一回書講“陳光蕊赴任逢災(zāi) 江流僧復仇報本”,講解唐僧身世源流。
故事本身不算精彩,講陳光蕊偕妻子殷溫嬌赴任江州,途中被船夫劉洪所害,拋尸江中。劉洪霸占殷小姐,冒充狀元去江州赴任。殷小姐已有身孕,只得忍辱偷生。她生下孩子,怕劉洪加害,便把孩子拋入江中。這孩子被金山寺和尚撿去撫養(yǎng),起名江流兒,法名玄奘。玄奘長到十八歲方才知道真相,后與母親相認,懲治惡賊劉洪,沉冤得雪,父親陳光蕊也被龍王救活,全家團聚。
聽起來挺有正能量的吧?其實不是那么回事。后來讀得細了,才發(fā)覺有些細節(jié)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悚然。
你看這一回講到殷小姐生下孩子拋入江中時,如此寫道:“恐難以識認,即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紙,將父母姓名、跟腳緣由,備細開載。又將此子左腳上一個小趾,用口咬下,以為記驗?!鼻懊嬉剖种笇懷獣?,是慣常橋段,無甚稀奇。然后這殷小姐為了留個日后相認的記號,居然把自己孩子的小趾頭咬斷一根。
這個橋段,是為日后母子相認埋下伏筆,有它在結(jié)構(gòu)上的功能。但是,只是留下一個記號,用不用做得這么絕啊?很疼的好嗎!那孩子出生才一天不到,就不能用不那么血腥的辦法嗎?人家葉二娘給剛出生的虛竹做記號,就只是點了幾個戒點香疤,一樣很實用啊。
而且咬下腳趾之后,殷小姐也沒做任何處理,直接把孩子綁在木板上順江漂走。這孩子到底是金蟬子轉(zhuǎn)世,運氣不算差,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沒感染也沒失血過多,就這么順順當當漂到金山寺了。
法明長老撿到這孩子,撫養(yǎng)到十八歲。文中用了八個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八個字看似輕描淡寫,我看到這八個字時,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一群和尚圍著個小嬰兒發(fā)愁,大半夜的輪流在佛堂里抱著轉(zhuǎn)圈,得豎抱,還不能坐下;為了讓小東西吃飽,還得去外頭找女施主化乳齋;吃飽了還得拍嗝,拍完了還得把屎把尿,偌大個清凈之地掛滿了尿片……再看那八個字,簡直可以另外寫本書了。
后來玄奘與殷小姐終于相認,找來外公剿滅劉洪惡賊。大事既定,外公要見小姐,小姐卻在里面要上吊自殺,說:“為女兒者,有何面目相見!唯有一死以報丈夫耳!” 這是明清小說里常見的封建貞節(jié)觀,不料玄奘的外公倒開明,說:“此非我兒以盛衰改節(jié),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為恥!” 讀到這里,我一愣,想不到古人小說里,倒也有如此通達開明的看法,不錯不錯。繼續(xù)往后看,陳光蕊也被龍王救活,送上岸來,陳母也被救出,一家團聚。
排布完大團圓結(jié)局,作者開始交代諸人結(jié)局,說陳光蕊升官學士,說陳玄奘返回金山寺繼續(xù)修行,都不錯。然后筆鋒一轉(zhuǎn),他又輕飄飄地帶了一筆:“后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
這理所當然的語氣,充滿贊賞的旌獎,讓我不寒而栗。其可怖,甚于取經(jīng)路上一切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