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閩縣通賢龔氏家族著述考略

      2014-02-11 21:14:58廖劍華福建省圖書館福州350001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4年4期
      關(guān)鍵詞:龔氏石山藏書

      ●廖劍華(福建省圖書館,福州 350001)

      1952年,龔禮逸先生將大通樓藏書1428種,10240冊捐藏給福建省圖書館,還將家族著述《龔氏家言》十五種附二種,也同時捐贈給福建省圖書館。龔氏大通樓藏書從此成為福建省圖書館館藏善本中最精華的部分。

      1 通賢龔氏家族

      閩縣通賢龔氏,有譜可查的始祖龔修,元末由莆田遷居福州南街通賢境巷。明清兩代,龔氏家族枝繁葉茂,人才輩出,科第簪纓,史稱通賢龔氏。明嘉靖年間,通賢龔氏第七代龔用卿,以一甲一名進(jìn)士及第的狀元身份,擢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清代龔氏第十二代龔其裕因在康熙朝平定三藩叛亂中立功,擢吉安知府,官至兩淮鹽運(yùn)使;其子龔嶸官至江西饒九南道三署按察使,其孫龔一發(fā)官至云南鎮(zhèn)南州知州,曾孫龔景瀚官至蘭州知府。同治七年(1868),據(jù)濟(jì)南府知府龔氏第十九代龔易圖稟稱,山東巡撫丁寶楨奏請國史館將龔其裕祖孫四代編入循吏列傳。次年朝廷批準(zhǔn),四人均入祀名宦祠;龔景瀚同時入祀甘肅蘭州府名臣祠以及福建省城鄉(xiāng)賢祠。福州通賢龔氏因此青史留名,史稱“四世循良”。

      龔景瀚長子龔式谷官至壽州知州,龔式谷兒子龔易圖,歷官濟(jì)南府知府、江蘇按察使、廣東布政使、湖南布政使。通賢龔氏在藏書和園林上的成就均由他創(chuàng)造。同治十二年(1873)他在煙臺擔(dān)任兵備道兼海關(guān)監(jiān)督時,購海寧陳氏書三千余種開始,“復(fù)益以歷年所積,共計五萬卷有奇?!惫饩w三年(1877)龔易圖回福州在烏山西麓建房。筑屋五楹,名烏石山房。山房之右,購樓房十楹,庋書于中,名五萬卷藏書楹,統(tǒng)名雙驂園。光緒十八年(1892),龔易圖又收得閩縣劉家鎮(zhèn)的翍均尻藏書二萬余卷,其中多為福建著名藏書家徐炬勃、林佶、鄭杰的藏書。龔易圖將這些善本書與雙驂園五萬卷藏書楹中的善本,搬到福州北門三山舊館中的大通樓,以后又把“檢石芝山館”的藏書也移至大通樓。根據(jù)《烏山山房簡明目錄》和《大通樓藏書目錄》著錄計有四萬余冊,十六萬卷的圖書,時人評龔易圖藏書之富、之精乃閩省第一。1929年龔氏后人將三萬余冊藏書讓售給臺灣帝國大學(xué),現(xiàn)為臺灣大學(xué)圖書館收藏。1952年龔氏后人將1428種,10240冊藏書捐藏給福建省圖書館,現(xiàn)為福建省圖書館收藏。其余藏書散出,不知所終。

      2 通賢龔氏家族著述

      2.1 龔用卿、龔景瀚、龔易圖

      (1)龔用卿和《云岡文集》

      龔用卿(1500~1563)通賢龔氏第七代,字鳴治,號云岡,明嘉靖元年(1522)舉人,嘉靖五年(1526)一甲一名進(jìn)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擢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值經(jīng)筵講官,出使朝鮮使團(tuán)正使。參與編撰《明倫大典》《大明會典》等明代重要典籍,誥授朝列大夫。著有《云岡文集》20卷。

      龔用卿學(xué)養(yǎng)深厚,擅于詩詞,對三禮之學(xué)有相當(dāng)研究,著有《云岡文集》20卷?!对茖募分?,主要有《玉堂講義》《效廟禮文》《使朝鮮錄》《云岡詩文集》等,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使朝鮮錄》。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龔氏十九世孫龔彝圖請福州王友仕鐫字,重刊出版了《云岡文集》20卷。福建省圖書館所藏光緒二十九年刻本《云岡文集》序后,有一則題跋云“民國卅年壬已四月,福州淪陷,重刊版存烏石山房內(nèi),并印存若干部書被焚毀,僅此部完全。望子侄等謹(jǐn)敬寶存至囑。十月十日,二十世孫鴻義志?!保?]

      《使朝鮮錄》是龔用卿在明嘉靖十六年(1537)出使朝鮮記錄經(jīng)過的一部日記,它比較完整地記錄了明代中期明朝廷與朝鮮李氏王朝的朝貢體制。中國使臣出使李氏朝鮮的各種禮儀,包括出使之禮、邦交之禮;記錄了沿途道里、山川、河流及地貌名勝,風(fēng)土人情;當(dāng)時到朝鮮半島之間陸路交通經(jīng)過的重要館驛地點,相距里數(shù);還收入了與李氏朝鮮官員、文人的唱和詩作,表現(xiàn)了李氏朝鮮官員、文人對漢文化的崇尚和極高的造詣,以及雙方在迎送往來中建立起的深厚情誼,至今仍是研究16世紀(jì)中朝關(guān)系的重要文獻(xiàn)。

      (2)龔景瀚《澹靜齋全集》《孔志》等

      龔景瀚(1747~1802)通賢龔氏第十五代,字海峰,又字惟廣。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舉,乾隆三十六年(1771)進(jìn)士。乾隆四十九年(1784)選授甘肅靖遠(yuǎn)知縣,后歷任固原知州、蘭州知府等。清代國史立傳,入祀清朝名宦祠,甘肅蘭州府名臣祠、福建省城鄉(xiāng)賢祠,清代龔氏四世循良之第四世。

      道光六年(1826),龔景瀚長子龔式谷將他的著作結(jié)集,合稱《澹靜齋全集》付梓行世。《澹靜齋全集》由陳壽祺作序,包括《澹靜齋文鈔》六卷、《外編》二卷、《澹靜齋說課》一卷、《圖》一卷、《邶風(fēng)說》二卷以及《離騷箋》二卷。同治八年(1869),龔景瀚的玄孫龔易圖在濟(jì)南知府任上重新編定《澹靜齋全集》,并于是年付梓。同治版的《澹靜齋全集》卷首加了丁寶楨為龔氏四世循良奏請入國史館的奏折,龔其裕傳,子龔嶸,孫龔一發(fā),曾孫龔景瀚附,卷首目錄后鐫有“閩中海峰龔景瀚著,男式谷???,元孫易圖重編刊”字樣。包括《澹靜齋文鈔》 《澹靜齋詩鈔》 《邶風(fēng)說》 《祭儀考》 《說課》 《離騷箋》。

      此外由龔景瀚編著、林昌彝補(bǔ)箋的《孔志》四卷,由龔易圖三子龔鴻文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刊刻面世,福州陳良輔鐫版?!犊字尽肥驱従板皬V采群書,鉤稽圣跡,證以經(jīng)傳史志之言而成之者也”。將孔子事跡,取例年譜形式,雜引經(jīng)史各書加以佐證,編著成志,頗有價值。

      又存有龔景瀚未刊稿本《春秋三傳釋地》一冊、《禘祫考》一冊。

      (3)龔易圖著述

      龔易圖(1835~1893),通賢龔氏第十九代,字少文,又字藹仁。咸豐五年(1855)中舉,咸豐九年(1859)殿試二甲第七名。歷官濟(jì)南府知府、江蘇按察使、廣東布政使、湖南布政使,有著述多部,晚年回福州,以烏石山房和大通樓藏書聞名于世。

      龔易圖勤于著述,有“文書詞賦皆下筆立就”之譽(yù)。有資料記載的著述有二十種。根據(jù)福建省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館藏資料,現(xiàn)查實的有十一種。《龔藹仁自定年譜》,光緒十年(1884)龔易圖付刻,光緒十九年(1893)龔易圖去世,其子龔晉義等追記年譜,于是年補(bǔ)刻完成。

      光緒五年仲冬(1879),龔易圖丁憂回福州,“校群書于烏石山房,撰《谷盈子》 《詩稿》十六集,付手民刊之”。[2]《谷盈子十二篇》于是年刻成?!豆扔邮肥驱徱讏D在中年敘述他讀易心得和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社會認(rèn)識的總結(jié),包括“一元、二運(yùn)、三泰、四因、五極、六合、七復(fù)、八守、九究、十變、十一萌、十二育?!饼徱讏D還有詩集《烏石山房詩稿》十卷續(xù)集六卷,同治十二年(1873)雙驂園刻本;自選詩集《烏石山房詩存》十二卷,光緒九年(1883),由粵東省西湖街富文齋承刊印行。詩存是龔易圖從甲寅年(1854)開始作詩到辛已年(1881)詩作中,自選了古今體詩七百二十首。他兒子晉義在詩存的卷末說“而末首言外有言乃竟絕筆?!保?]他的詩文在文學(xué)性、藝術(shù)性上都達(dá)到了很高的水準(zhǔn),是當(dāng)時閩中詩文楚翹。

      龔易圖現(xiàn)存稿本有《烏石山房文稿》,包括了“海防芻論八篇”、“創(chuàng)修濟(jì)南府城隍碑文”、“雙驂園記”、“小蓬萊閣銘”、“紀(jì)杞縣戰(zhàn)事”等篇什,龔易圖還編撰了《龔氏四世循良傳》《相長篇》《南社詩鈔》等詩文以及《烏石山房藏印》《烏石山房印存》鈐印本,里面集中了烏石山房和大通樓絕大部分印章,他與江西楊希閔合撰《烏石山房簡明目錄》,編撰《大通樓藏書目錄》,雖然均未見目錄原稿,但其孫龔禮逸鈔校目錄保存至今。

      2.2 通賢龔氏家族其他著述、編撰、輯刻傳世的著作

      (1)龔嶸和《山影樓集》。龔嶸(1653~1719)通賢龔氏十三代,字岱生,號澹巖,龔其裕長子。監(jiān)生,歷官江南松江府知府、直隸保定府知府、陜西甘山道,江西饒九南道三署按察使,以疾告歸,服官歸里。祀陜西甘州,江西饒州名臣祠。清代國史立傳,入祀清朝名宦祠,四世循良第二世。龔嶸有未刊稿本《山影樓集》詩集一冊。

      (2)龔一發(fā)。龔一發(fā)(1715~1773)通賢龔氏十四代。原名關(guān)渭,字天磻,號厚齋。乾隆十五年(1750)中舉,官至云南鎮(zhèn)南州知州,誥授奉直大夫;清代國史立傳,入祀清朝名宦祠,四世循良第三世。龔一發(fā)輯《恩賜堂族范編》一卷?!抖髻n堂家訓(xùn)編》二卷,清光緒20年(1894)由龔氏十九代龔秉彝刊刻行世。現(xiàn)存有龔一發(fā)未刊稿本《厚齋日記》上下二冊,《厚齋尺牘》一冊,《梅石山房詩鈔稿》一冊,《遲陰堂詩存》二冊。

      (3)龔景李、龔景淙和《雙驂亭遺稿合刊》。龔景李(1760~1840),龔氏十五代,龔一發(fā)三子,字惟深,號紀(jì)堂,原名澍,閩縣附貢生;龔景淙(1769~1835),龔氏十五代,龔一發(fā)四子,字惟思,號石梁。光緒六年(1880),龔易圖將高叔祖龔景李和龔景淙遺稿取名《雙驂亭遺稿合刊》二卷刊刻付梓行世。

      (4)龔式谷和《龔海峰行述狀》。龔式谷(1765~1830)通賢龔氏十六代。龔海峰長子,字端伯,號似之,又號幼海,府學(xué)廩生。官至安徽壽州直隸州知州,誥授奉直大夫,以孫溶孫贈朝議大夫,戶部山東司員外郎加二級;以曾孫易圖贈榮祿大夫,布政司銜山東登萊青道。

      道光年間由龔式谷、龔受谷、龔豐谷、龔瑞谷述,梁上國拜填的《龔海峰行述狀》,記述了龔海峰的生平事跡。

      (5)龔受谷《壺山書屋詩略》。龔受谷(1777~1828),龔景瀚次子,字益仲,又字謙山,號學(xué)海。嘉慶三年(1798)中舉,宗學(xué)左翼漢教習(xí),候選知縣。撰《壺山書屋詩略》二卷,道光六年(1826),龔式谷將《壺山書屋詩略》作為《澹靜齋全集》的附刻一并付梓行世。

      (6)龔豐谷《聽雨山房詩存》。龔豐谷(1781~1824),龔景瀚三子,字亨叔,又字若農(nóng),號小峰。嘉慶十三年(1808)中舉,官湖北天門縣知縣,充嘉慶二十三年(1818)恩科湖北鄉(xiāng)試同考官,勅授文林郎,以子耿光贈奉直大夫,廣東欽州知州,以孫葆琛晉贈通奉大夫,運(yùn)同銜山東商河縣知縣加四級。撰《聽雨山房詩存》二卷及外篇一卷,道光六年(1826),龔式谷將龔豐谷撰《聽雨山房詩存》二卷外編一卷作為《澹靜齋全集》附刻一并付梓行世。

      (7)龔耀孫和《希靜齋詩稿》。龔耀孫(1816~1878)字依志,號文波,龔氏十八代,候選主事,以子易圖贈榮祿大夫,布政使銜,山東登萊青道,江蘇按察使,賞戴花翎。龔耀孫有未刊詩稿《希靜齋詩稿》一冊。

      (8)龔依堯和《福州通賢龔氏支譜》三卷。龔葆?。?824~?)龔氏十八代,榜名沛霖,字依堯,號雨生。清咸豐二年(1852)舉人,景山官學(xué)漢教習(xí),考取內(nèi)閣漢中書,以知縣揀發(fā)山東盡先委用,補(bǔ)蒲臺縣知縣加運(yùn)同銜,賞戴花翎。龔葆琛纂修《福州通賢龔氏支譜》三卷,光緒九年(1883)刻本。從有譜記載始祖龔修起,續(xù)修譜志至龔氏二十世止。并附宗祠、傳略、志銘、文字等內(nèi)容。

      (9)龔厚逵等刻《顯考和仁府君(慎圖)行述》。光緒二十年(1894),龔厚逵、龔貞義刊刻 《顯考和仁府君(慎圖)行述》。

      (10)龔綸和《壽山石譜》。龔綸 (1902~1965)字禮逸,龔氏二十一代,龔易圖孫。1933年著《壽山石譜》四卷,鉛印線裝出版,將壽山石分“名品第一”、“產(chǎn)地第二”、“征收第三”、“雕治第四”四部分加以闡述,對有關(guān)壽山石的各種文獻(xiàn),加以梳理和歸納,糾正了許多錯謬之處,至今仍是壽山石研究的必修著作。龔綸還輯有《青芝田印稿》鈐印本,并將龔易圖烏石山房簡明目錄和大通樓藏書目重校鈔成油印本《烏石山房簡明書目》和手抄本《大通樓藏書目錄》。1952年,將大通樓藏書及龔氏家族著作匯集成《龔氏家言十六種附二種》捐藏給福建省圖書館。龔綸長于詩書畫,尤以行書見長。解放后,任福州工藝美術(shù)學(xué)校教師,福建省文史館館員。1965年,龔綸把自己的文稿集成《意在樓吟稿》,油印發(fā)行。

      (11)龔禮賢《植物學(xué)科匯編》。龔禮賢(生卒年不詳),著《植物學(xué)科匯編》鉛印本,民國22年(1933)4月15日出版。

      (12)通賢龔氏著述存目。龔其裕(1634~1702)龔氏十二代,原名起文,字足子,號容溪,又號甦嚴(yán),生于閩縣,附生,以功授江西瑞州府通判,升吉安府知府,調(diào)河南懷慶府知府,升兩淮鹽運(yùn)使,誥授中議大夫。國史立傳,四世循良第一世。以曾孫景瀚貤贈通奉大夫,甘肅蘭州府知府,加四級祀江西瑞州府吉安府名臣祠,著有《一笑棲集》。

      龔岏(1690~1722)龔氏十三代,字徽生,號懷園,閩縣贈生,以長子一發(fā)贈文林郎,河南虞城縣知縣,以孫景瀚貤贈奉政大夫,陜西邠州直隸州知州,以曾孫瑞谷晉贈通奉大夫,陜西延榆綏道加三級,著有《蘭所集》。

      《一笑棲集》和《蘭所集》譜有記載,書未見。

      龔易圖著述有資料記載但未尋見的有:《古本周易參同契注》《參同契直解》《玄玄上經(jīng)注疏合編》《餐霞仙館外集》《西游記評注》《山左雪泥錄》《蠡測軒雜記》《刻印剿說八則》。

      3 啟示

      縱觀通賢龔氏家族著述,龔氏家言僅稿本就有九種,從文獻(xiàn)學(xué)、圖書館學(xué)角度來看無疑具有很高的認(rèn)知價值。因此,作為圖書館人應(yīng)具有歷史的縱向眼光和現(xiàn)實的橫向視野,發(fā)現(xiàn)、收藏、開發(fā)、利用地方文獻(xiàn)手稿。國家圖書館把刻本、稿本、抄本作為館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于1954年征集并創(chuàng)設(shè)名家手稿文庫,在兼顧思想性、歷史性和藝術(shù)性等條件(原則)下,在新善本之外另辟手稿專藏。長期堅持不懈,形成了珍貴的、豐富的、令世人仰慕的名家手稿庫。

      因此,省級圖書館在征集地方文獻(xiàn)時,應(yīng)重視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抄本、稿本的征集。不論名家大家、地方文人、名人都要收。它是一個地區(qū),一個時代,一段歷史最真實的記錄,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個性。比如龔一發(fā)的《厚齋日記》稿本中,清楚地記載了18世紀(jì)五六十年代人的生活、工作、旅途情形。它們極具個性,既是地方文化傳承的紐帶,又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體現(xiàn)。

      [1](明)龔用卿.云岡文集[M].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本:卷首加頁,20卷卷尾.

      [2](清)龔易圖.谷盈子[M].清光緒五年(1879)刻本:卷首.

      [3](清)龔易圖.烏石山房詩存[M].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卷末.

      猜你喜歡
      龔氏石山藏書
      旴江名醫(yī)龔?fù)①t《萬病回春》痛風(fēng)診治思路初探
      戀上云石山
      我家就在云石山
      龔景瀚《離騷箋》的成書與學(xué)術(shù)成就
      龔氏半橋和全橋雙向調(diào)節(jié)原理
      爬三分石山
      石山界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3
      珍惜每一本藏書
      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9
      旴江名醫(yī)龔?fù)①t《萬病回春》對耳鼻喉科的貢獻(xiàn)*
      千載藏書風(fēng) 化績于當(dāng)下——《嘉興藏書史》評鑒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16
      荆门市| 漳浦县| 静乐县| 称多县| 建平县| 焉耆| 长岛县| 五指山市| 临沧市| 象山县| 乌海市| 鄄城县| 云霄县| 綦江县| 响水县| 尼勒克县| 梁平县| 乌鲁木齐县| 武汉市| 古交市| 东兰县| 朝阳市| 平度市| 仁化县| 寻乌县| 海口市| 阿坝县| 奎屯市| 宁海县| 康定县| 东丰县| 平乡县| 大荔县| 长乐市| 错那县| 十堰市| 万州区| 宁陕县| 桦川县| 余庆县|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