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波,常 瑋,霍秀蘭,李 軍
(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平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山西長治046000)
特發(fā)性突聾是指病因不明的突發(fā)性感音神經性聾,故又稱特發(fā)性突發(fā)性感音神經性聾(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ISSNHL),部分患者有自愈傾向[1]。突發(fā)性聾為耳科常見急癥,近年來發(fā)病有增加趨勢。目前,學術界對其病因、發(fā)病機制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尚存在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據(jù)統(tǒng)計,有100余種疾病可致突發(fā)性耳聾,主要與內耳微循環(huán)障礙、病毒感染、迷路膜結構破裂及自身免疫疾病有關[2]。由于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上多采用綜合治療。近年來,糖皮質激素鼓室內給藥(intratympanic glucocorticoids,IT-G)治療突發(fā)性聾較為流行,但療效不一。本科自2009年以來,開始試用鼓室內注射甲潑尼龍治療突發(fā)性耳聾,并和常規(guī)綜合療法作出了療效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科就診的突發(fā)性耳聾患者177例,病例選擇遵循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2006年)制訂的突發(fā)性耳聾診斷標準。全部病例經耳鏡檢查、純音聽閾測聽、聲導抗、腦干誘發(fā)電位(ABR)和顳骨CT檢查,排除中耳炎、內耳畸形、蝸后病變等疾病。其中,88例采用單純鼓室內注射甲潑尼龍,患者采用門診治療,詳細告知該治療方案的風險、并發(fā)癥,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納入甲潑尼龍組。該組中男32例,女56例,年齡25~63歲,平均(38.67±18.59)歲。其余89例仍采用常規(guī)綜合療法(常規(guī)綜合療法組)治療,本組男43例,女46例,年齡23~58歲,平均(37.49±15.31)歲。兩種方法治療的周期均為2周。
1.2 儀器與試劑 2%利多卡因注射液。甲潑尼龍(主要成分為:甲潑尼龍琥珀酸鈉),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NV/SA生產,40g/L。1mL注射器和5號長針頭。聽力學設備:純音聽力計和聲導抗儀、腦干誘發(fā)電位檢測儀。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 甲潑尼龍組88例:患者取仰臥位,患耳朝上,1mL注射器抽取甲潑尼龍0.4mL+2%利多卡因0.1 mL,耳鏡配合下于鼓膜后下象限行穿刺,3~5min內緩慢注入上述混合藥液0.5mL,然后患者緩慢轉頭至面朝上平臥30~45min,保持安靜,盡可能不作吞咽動作。隔日注射1次,14d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密切觀察聽力改變、耳鳴及眩暈等情況。每一療程結束后測試純音聽閾。所選取甲潑尼龍組患者依從性較好,順利完成治療周期。常規(guī)綜合療法89例,上午:5%葡萄糖500mL+輔酶-A 100U+地塞米松10mg(持續(xù)6d后撤除地塞米松)、0.9%氯化鈉10mL+前列地爾10μg,靜脈緩推。下午:5% 葡萄糖250mL+維生素B12銀杏葉提取物105mg,每天1次;晚上睡前維生素B1100mg、維生素B12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鹽酸氟桂利嗪5mg,口服,每天1次,以上治療方案14d為1個療程。
1.3.2 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2005年)[3]制訂的突發(fā)性耳聾療效分級,比較甲潑尼龍鼓室內注射前后 (0.5、1.0、2.0、4.0kHz)氣導純音聽閾均值(puretone threshold average,PTA),下降至少15dB為有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或Wilcoxon秩和檢驗。對于配對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種方法治療突發(fā)性耳聾2周前后PTA變化 甲潑尼龍組治療前后 PTA 值分別為(82.89±1.856)dB HL 和(49.55±1.405)dB H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499,P<0.05),應用Wilcoxon秩和檢驗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種方法治療突發(fā)性聾療效比較 鼓室注射甲強龍88例患者中,79例有效,有效率為89.8%。常規(guī)綜合療法治療突發(fā)性耳聾89例患者中,58例有效,有效率為65.2%。經χ2檢驗,甲潑尼龍治療組與常規(guī)綜合療法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2.3 隨訪結果比較 88例甲潑尼龍組患者隨訪6個月,未見鼓室內感染和聽力下降;注射過程中4例出現(xiàn)眩暈,注射后均無全身不良反應。89例采用常規(guī)綜合療法的患者隨訪6個月,有7例出現(xiàn)病情反復,聽力進一步下降。88例甲潑尼龍組患者治療前有72例伴有耳鳴癥狀,經治療后隨訪半年,有41例耳鳴消失或減輕,耳鳴好轉率56.9%。89例采用常規(guī)綜合療法的患者治療前有78例伴有耳鳴,經治療后隨訪半年,有29例耳鳴消失或者減輕,耳鳴好轉率37.1%。經χ2檢驗,結果表明甲潑尼龍組與常規(guī)綜合療法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隨訪半年耳鳴好轉率比較[n(%)]
近年來突發(fā)性耳聾發(fā)病率有增加趨勢,其病因尚不明確,國內外對突發(fā)性聾的診斷和治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fā)病機制主要涉及有內耳血供障礙或缺血、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炎癥和圓窗膜破裂,其中,病毒感染和內耳血供障礙是其主要學說[4]。突發(fā)性耳聾的治療主要集中在擴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抗病毒、降低血液黏稠度及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治療方面,還包括物理療法和高壓氧治療[5],同時糖皮質激素在治療中的作用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目前,糖皮質激素治療突發(fā)性耳聾常用的給藥方法有全身給藥(口服或靜脈注射)和局部給藥(鼓室內注射)[6]。長期大劑量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易造成全身不良反應;同時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內耳中藥物不能達到足夠的濃度。圓窗膜是介于中耳和內耳之間的軟組織屏障,其有釋放機械能量和將聲波傳導至鼓室的功能,還可能參與一些物質的分泌和外淋巴的吸收。利用圓窗膜對藥物的滲透性來治療內耳疾病已經成為治療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新興手段。類固醇激素受體廣泛分布于內耳,類固醇激素的作用有:(1)與受體結合導致特異性基因表達或轉錄的改變;(2)影響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導致特異性mRNA數(shù)量增加;(3)影響細胞滲透;(4)干擾不同的與漿膜有關聯(lián)的過程,影響參與氧化磷酸化酶的活性。Hargunani等[7]研究證實,甲潑尼龍經鼓室內給藥后,能快速通過圓窗膜到達內耳轉化成激活型,并隨類固醇激素受體分布,并能夠有效地經圓窗膜滲透進入外淋巴液。Xenellis等[8]研究證實,口服、靜脈和鼓室分別應用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甲潑尼龍,均可通過血迷路屏障進入外淋巴及內淋巴,但經鼓室注射比靜脈注射或口服給藥濃度明顯增高,其中以甲強龍在內耳液體中濃度最高且維持時間最長。劉宏建等[9]通過豚鼠實驗發(fā)現(xiàn),類固醇激素經鼓室給藥對豚鼠耳蝸結構與功能沒有造成影響。這進一步表明類固醇激素經鼓室給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甲潑尼龍鼓室內注射及常規(guī)綜合療法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療效對比,發(fā)現(xiàn)甲潑尼龍組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綜合療法組,且并發(fā)癥少,治療后的復發(fā)率低,縮短住院時間。經研究證實,鼓室內注射糖皮質激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會造成組織學改變或者耳蝸的功能障礙[10]。
[1] 孔維佳,周梁,王斌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37-738.
[2] 余力生.突發(fā)性聾治療進展[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0(2):107-108.
[3] 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突發(fā)性耳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8):32-34.
[4] 王承華,甘忠,何金水,等.以低頻聽力下降為主的突發(fā)性耳聾30例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6):846,931.
[5] 謝金,戴元昶.高壓氧治療突發(fā)性耳聾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5(9):787-788.
[6] 施俊,楊軍,吳皓,等.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突聾的臨床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20(16):749-751.
[7] Hargunani CA,Kempton JB,DeGagne JM,et al.Intratympanic injection of dexamethasone:time course of inner ear distribution and conversion to its active form[J].Otol Neurotol,2006,27(4):564-569.
[8] Xenellis J,Papadimitriou N,Nikolopoulos T,et al.Intra-tympanic steroid treatment in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control study[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4(6):940-945.
[9] 劉宏建,董明敏,遲放魯.地塞米松經鼓室給藥對豚鼠耳蝸結構和功能的影響[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6):440-443.
[10]趙仁伍,熊國鋒,陳波蓓.糖皮質激素鼓室給藥治療突發(fā)性聾 Meta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0,17(10):51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