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 100080)
武昌農講所與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初始之基
□石仲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 100080)
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是1927年由國共兩黨合辦的一所培養(yǎng)農民運動干部的學校。毛澤東通過在武昌農講所期間的革命實踐和理論思考,奠定了他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初始之基,從而成為毛澤東思想產生與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武漢;中國革命道路
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是1927年由國共兩黨合辦的一所培養(yǎng)農民運動干部的學校。是年春天,毛澤東由長沙到武昌主持農講所工作,同李立三、瞿秋白、惲代英等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共同努力,引導來自全國17個省區(qū)的學員努力學習革命理論和農運常識,進行軍事訓練,參加社會斗爭。在毛澤東和他同事們的努力下,武昌農講所在大革命高潮中成為農民革命的大本營;大革命失敗前夕,從這里走出的800余名學員,奔赴全國各地,成為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掀起土地革命風暴的中堅力量。不僅如此,毛澤東本人通過在武昌農講所期間的革命實踐和理論思考,奠定了他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初始之基,從而成為毛澤東思想產生與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一)毛澤東1927年到農講所,至少是他第5次到武漢
根據(jù)《毛澤東年譜》的不完全統(tǒng)計,
——第一次是1919年12月上旬率驅張(敬堯)請愿團到北京,在漢口停留了10天左右,動員旅鄂湖南學生一道驅張,聯(lián)絡湖北學生支持驅張運動。
——第二次是1920年7月初,離滬返湘,經過武漢,與惲代英商談在長沙開辦“文化書社”問題。
——第三次是1922年2月,由于湖南工人運動領袖黃愛、龐人銓領導湖南第一紗廠工人罷工被軍閥省長趙恒惕殺害,赴上海組織反對趙恒惕的運動,途經武昌,停留一周多,與陳潭秋等談及“黃龐事件”,提出勞工運動要采取產業(yè)組合方式。
——第四次是1926年11月底。毛澤東擔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后,決定在漢口設辦事處,就便指導湘鄂豫贛川農運工作,于是從上海來武漢,同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商量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事宜。這次在漢呆了半個多月。
——第五次就是1927年2月12日由長沙來到武昌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二)毛澤東第五次在武漢差不多有半年時間
這次在武昌農講所期間,毛澤東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1.主持農講所工作。舉辦武昌農講所,是毛澤東提議的。辦農講所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產物。1924年國民黨“一大”以后,由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于這一年7月在廣州開學。前五屆是由彭湃主持的。1926年3月,毛澤東被任命為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第六屆由他接辦。11月,他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結束在廣州農講所工作到上海赴任。他為中央制定的農運計劃中,就提出在武昌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經中央批準后,他于12月初到達武漢進行籌備。這個農講所在名義上仍然是“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實際上由他主持工作,并且他是主要授課人。農講所主要培養(yǎng)農民運動人才,擔負各地農民運動的革命領導工作。1927年3月,武昌農講所正式開學。學員有800多人,分4個班教學,于6月中旬結業(yè)?!段洳r民運動講習所人物傳略》中收錄了農講所的教職員和各省學員名單,但這是1997年編的,隨著這些年加大了對革命英烈的宣傳,可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還可以考證后再作補充。例如,到會的潘平向我講述了他的奶奶和爺爺參加革命的感人事跡。他的爺爺叫潘濤,陽新人,受到共產黨人進步思想的影響,15歲小小年紀就跑到武昌農講所來學習了。畢業(yè)后,參加過黃麻平叛;領導過鄂東南農民運動和湘鄂邊區(qū)農民暴動;抗日戰(zhàn)爭打游擊時英勇犧牲,時年僅28歲。潘平說,名錄上沒有他爺爺?shù)拿?。農講所本來計劃還辦第二期,但由于“七一五”事變,政治軍事形勢逆轉,武昌農講所就停辦了。農講所的學員,后來許多都成為黨領導革命斗爭的骨干。
2.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隨著北伐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湘鄂贛三省的農民運動急風暴雨般迅猛興起。農民協(xié)會在許多地方建立。凡有農協(xié)的鄉(xiāng)村,農民對土豪劣紳、不法地主都展開減租減息的斗爭,也沖擊了地方基層政權和宗法制度,這在社會上引起了劇烈振動。許多國民黨軍官聲稱,這是“痞子運動”,“擾亂了北伐后方”。黨內也有不同看法。陳獨秀就認為“過火”、“幼稚”、“妨礙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了搞清農民運動是否“過火”、“幼稚”,毛澤東決心實地考察。從1927年初開始,他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行程1500里,考察了湘潭、湘鄉(xiāng)、衡山、醴陵、長沙5縣。在考察中,他看到了過去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事,決定寫成文章,回答對農民運動的種種指責。到武漢后,他在農講所用了三四天時間,一揮而就寫成了兩萬多字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個報告,是年3月在黨內刊物上陸續(xù)發(fā)表;5月和6月,共產國際機關刊物先后翻譯成俄文和英文在國外發(fā)表,在同情和支持中國革命的進步人士中發(fā)生了強烈反響。
3.參加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黨的“五大”是在1927年4月下旬召開的,這時大革命運動的發(fā)展處在緊急關頭。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已公開背叛革命,血腥屠殺革命人民;川系、奉系等軍閥勢力也在制造慘案捕殺共產黨人。召開“五大”,全黨對如何從危難中挽救革命寄予厚望。“五大”雖然在一些重要的革命理論問題和黨的建設問題上有很大進步,但對嚴重的政治軍事形勢缺乏清醒認識,在共產國際的直接指導和參與下,仍然堅持對國民黨妥協(xié)退讓的錯誤方針,沒能提出扭轉危難局面的有效措施。毛澤東參加了大會,提出重新分配土地的方案,但被大會拒絕了。他盡管當選為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但預感到革命形勢將會逆轉,心情沉重。他在詞作《菩薩蠻·黃鶴樓》中表達了內心的深度憂慮: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4.指導湘鄂豫贛川等省農民運動,聲援地方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斗爭。毛澤東提出在武昌建立農講所時,就有便于指導發(fā)展湘鄂豫贛川農民運動的考慮。農講所開辦后,這成了他的一項重要工作。他電復方志敏,召開江西全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堅決反對反共的AB團首領控制省農協(xié)的企圖,一定要掌握省農協(xié)的領導權。他召集湖南來漢向國民政府請愿懲辦許克祥的共產黨員和群眾骨干,指示他們在長沙站不住,就到農村去,下鄉(xiāng)組織農民,拿起槍桿子武裝保衛(wèi)革命。湖北發(fā)生陽新慘案、江西發(fā)生贛州慘案后,他在農講所召開追悼兩地死難烈士大會,發(fā)表演說,號召向反動勢力進攻,保衛(wèi)革命成果。在湖北麻城發(fā)生屠殺農協(xié)會員事件后,應中共湖北區(qū)委請求,他派農講所學員武裝200余人同省政府警衛(wèi)部隊趕赴麻城剿匪,迅速平定局勢。夏斗寅叛變革命進攻武漢時,他又組織農講所學員參加戒嚴,幫助武漢衛(wèi)戍司令葉挺率部擊退叛軍。
5.參加八七會議,在武漢的汪精衛(wèi)國民政府叛變革命后,中共中央決定發(fā)動武裝起義,挽救革命。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并在湘鄂粵贛四省發(fā)動秋收暴動。毛澤東發(fā)言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思想,要求黨非常注意軍事問題,并對農民的土地斗爭問題提出了意見。在這次會議上,他被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
在上述五項主要工作中,除《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外,其他四項都是具體的政治性工作,是非問題不會有歧意?!逗限r民運動考察報告》則不同,一是具有理論性;二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廣泛引用,是侵犯人權、發(fā)生武斗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因而如何看待這篇著作在學界和社會上都備受爭議。由于這篇著作就是在農講所撰寫的,而這又是毛澤東的重要著作,并且是《毛澤東選集》的開篇著作之一。就此談點不成熟的個人看法。
秦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與外延的擴大》[13]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表述在實踐上包括了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探索;在理論上涵蓋著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一)只要存在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一般說來,暴力革命就是不可避免的,在暴力革命中就會發(fā)生“考察報告”中所列舉的那些“暴力”現(xiàn)象
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俄國十月革命都是如此。中國北伐大革命將廣大農民發(fā)動起來了也不能例外。毛澤東在全國革命勝利前夕說過:辛亥革命為什么沒有成功,是因為它只推翻了一個清朝政府,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孫中山倡導北伐革命,就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因而實現(xiàn)國共合作,共產黨做宣傳鼓動工作,發(fā)動了廣大農民,在北伐軍所到之處掀起了空前的農村大革命。既然是“大革命”,也如毛澤東所說,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不可能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翱疾靾蟾妗敝兴信e的那些“暴力”現(xiàn)象,是幾千年來的革命規(guī)律所使然。又要搞階級斗爭的革命,又不希望出現(xiàn)“暴力”現(xiàn)象,這是不可能的幻想。歷史上是如此,“文化大革命”從反面也證明了這一點。
(二)“好得很”和“糟得很”是個階級利益和政治立場問題
那些“暴力”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昂玫煤堋焙汀霸愕煤堋笔菍δ切氨┝Α爆F(xiàn)象的評判。維護不同的階級利益,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場,自然看法完全相反。毛澤東站在農民革命的立場上,維護農民利益,認為“好得很”,因而以高昂革命激情,運用行云流水之筆,寫出了歌頌農民運動的酣暢淋漓、拍案叫絕的“考察報告”。我以為,任何一個真正擁護大革命的共產黨人,都會像毛澤東那樣為農民翻身得解放而歡呼。
(三)以歷史的辯證的觀點看待革命運動中的主流和支流
群眾性的急風暴雨式的革命運動興起之后,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也會有許多議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就必須正確地對待這些問題和議論。毛澤東的“考察報告”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革命運動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給予了正確認識,對各種議論給予了正確回答。比如講“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這是辯證法。他在講課時,在黑板上先劃了一根向右彎的竹桿,隨即又向左劃了一個彎,最后在正中劃一條直線。他邊劃邊講解:一根竹桿彎了,必須先向相反方向狠板幾下,才能使它直起來。他說,這就是“矯枉過正”??创锩\動是如此,看待改革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也是如此,這給予了我們正確認識社會的思想方法。再如,他講所謂“痞子”問題。據(jù)調查,貧農領袖100人中有85人都是好的,很能干、很努力;只有15人即15%,有些不良習慣,這只能叫做“少數(shù)不良分子”,絕不能籠統(tǒng)地罵為“痞子”。他說:要解決這“少數(shù)不良分子”的問題,也只能在農會整頓紀律的口號之下,對群眾做宣傳,對他們本人進行教育,把農會的紀律整好,決不能隨便派兵捉人,損害貧農階級的威信,長土豪劣紳的氣勢。這一點是要非常注意的。這個觀點給予了我們如何處理社會問題的一個正確工作方法。
根據(jù)以上幾點,我以為,只要還原歷史,通過時間隧道回到洶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歲月,毛澤東的那些看法是站得住的,“考察報告”作為歷史之作,從根本點來說是反映那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因此,本人不敢茍同那種否定“考察報告”的看法。
(四)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能照抄照搬、將它視為在任何時候都適用的所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講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是就整個的世界觀方法論而言,不是指某篇著作或某個觀點。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也如此。歷史已經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它不屬于毛澤東思想,而是毛澤東的晚年錯誤。這是在一個將歷史時間搞錯了(不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而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將歷史背景搞錯了(不是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而是共產黨自己執(zhí)政了17年的社會主義社會),進行的一場錯誤的“革命”。如1981年的“歷史決議”所定性的,它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而是一場“內亂”。它亂了共產黨自己、亂了社會主義制度、亂了整個國家和民族。既然如此,大前提是錯的,套用“考察報告”的那些“暴力”行為也就完全錯了,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之錯,不能歸罪于1920年代的“考察報告”?!拔母铩敝械摹氨┝Α辈皇恰翱疾靾蟾妗北旧碇e,而是套用之錯。這個錯誤不能由“考察報告”來承擔,而應由“文革”發(fā)動者和鼓吹套用那段歷史的具體責任者來反思。將套用之錯轉嫁到“考察報告”,是錯位了。我們應當“解套”,還“考察報告”以歷史清白,盡管“考察報告”有它的歷史瑕疵。
立這個論,我有這樣幾點理由:
(一)在武昌農講所期間,毛澤東的農民革命理論發(fā)揮到了極致
有如上述,“考察報告”生動而深刻地闡明了農民革命的正當性和正義性,是推翻舊秩序、建立新社會的檄文。在黨內,毛澤東不是從事農民運動最早的,但卻是研究農民革命問題最深刻的,也是對這個問題的理論造詣最突出的。還在廣州農講所講課時,他就提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國民革命是農民革命。在“考察報告”中,他進一步強調了正在蓬勃興起的農民革命的偉大意義,認為打翻農村的封建宗法勢力,是國民革命的真正目標,廣大農民起來造反乃是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皩O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這是四十年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1]P15-16瞿秋白稱贊他為“農民運動的王!”“我黨有獨立意見的要算澤東”。周恩來非常欽佩毛澤東很擅長農民運動,深知在中國干革命,離開了農民將一事無成,農民戰(zhàn)爭是中國革命成功的基石。在他看來,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就必須有一個深刻了解農民、對農民革命有深刻研究的人來領導。這是他在遵義會議上舉薦毛澤東進入中央領導核心的一個重要原因。毛澤東自1923年黨的“三大”以來就關注農民運動和研究農民革命問題;而在武昌農講所半年期間,又是專門講授和研究農民革命問題,并發(fā)表了“考察報告”這一有巨大政治影響的鴻篇巨制,這就為他日后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核心問題——以農民作為革命的主力軍,將革命的重心放在農村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二)在武昌農講所期間,毛澤東已經非常注重軍事斗爭,有了要武裝農民、掌握槍桿子的思想
在黨內,毛澤東也不是最早從事軍事斗爭的領導人,但他在武昌農講所期間,由于革命形勢的急劇變化,明確提出要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的思想。安排農講所教學,他始終將軍事訓練放在重要位置,在所里設有軍事委員會,學員實行軍事編制。所里定的《規(guī)約》要求:為將來發(fā)展農民武裝起見,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對學員說:搞革命就是槍對槍,刀對刀,要建立農民自衛(wèi)武裝。沒有革命武裝,就不能打倒反動派。因此,要求學員緊握手中槍,苦練殺敵本領。正因為有了這些思想的積淀,所以在“八七”會議上,他能明確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至理名言。中國革命道路就是武裝奪取政權,而“八七”會議上提出的這個名言則是這個思想的原生形態(tài)。他本人正是參加“八七”會議后,主動要求回到湖南領導武裝斗爭。中央也決定他以特派員身份去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他肩負著這樣偉大的歷史使命,離開了武昌農講所,走上新的征途。
(三)在武昌農講所期間,毛澤東已提出了“上山”思想
這在當時黨的領導人中是不多的。鑒于各地反革命力量日益猖獗,大革命形勢在走向逆轉,1927年6月中旬,他對來武漢請愿的湖南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說:城市站不住,就到農村去,山區(qū)的人上山,濱湖的人上船,拿起槍桿子斗爭。7月初,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討論湖南農民自衛(wèi)武裝問題如何對付反動派時說:有兩個辦法,一是上山,二是投入到軍隊中去?!吧仙娇稍斐绍娛聞萘Φ幕A”,“不保存武力則將來一到事變我們即無辦法”。[2]P205“八七”會議后,瞿秋白作為中央臨時政治局總負責人,征求毛澤東去上海中央機關工作的意見。他明確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樓大廈,愿到農村去,上山結交綠林朋友。在中央臨時政治局的第一次會議上,他對湖南的秋收暴動計劃發(fā)表意見說:要在湘南形成一個師的武裝,占據(jù)五六個縣,形成一個政治基礎,發(fā)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縱然失敗,也不用去廣東,而應上山。顯然,他的“上山”去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思想已愈趨堅定。這是“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的原始芻型,而“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則是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根本前提。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后3天,即8月12日他在武昌農講所生活和工作整整半年后,迅即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在秋收起義軍攻打長沙未果后,迅即掉轉槍頭,率部上井岡山開辟革命根據(jù)地。這既揭開了他個人歷史,也是黨的歷史新的一頁,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由此展開。
根據(jù)以上幾點,說武昌農講所奠定了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初始之基,成為毛澤東思想產生與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我以為,這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所應能夠得出的結論。
(本文系作者2013年12月14日于武漢革命博物館舉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開館5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所作主旨講話的一部分。)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2版.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 1893-1949):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胡碩兵)
Wuchang Peasant Movement Workshop and Mao Zedong’s Initial Exploration in Chinese Revolutionary Road
SHI Zhong-quan
(PartyHistoryResearchCenteroftheCPCCentralCommittee,Beijing100080,China)
The Central Peasant Movement Workshop in Wuchang was a school established by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PC in 1927 for cultivating cadres in peasant movement.Mao Zedong’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 in the workshop formed his initial exploration in Chinese revolutionary road,becoming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oism.
Mao Zedong;peasant movement workshop;Wuhan;Chinese revolutionary road
2014-03-10
石仲泉(1938—),男,湖北紅安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D231
A
1674-0599(2014)02-0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