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仁義 劉東生
(長春市口腔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膜引導技術在即刻種植牙中的療效及對骨修復的影響
翟仁義 劉東生
(長春市口腔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目的分析并探討膜引導技術在即刻種植牙中的臨床療效,分析該技術對骨修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口腔科即刻種植牙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種植牙體68枚,牙拔除術后即刻植入牙體,并用醫(yī)用鈦膜完全封閉骨缺損區(qū),觀察術后各患者的狀態(tài),評價該技術的臨床療效并討論其對骨修復的影響。結果本次研究的50例即刻種植牙病例,鈦膜的平均保留時間為3.5個月,其種植體12周后骨修復成形,3年內(nèi)冠修復后未見松動,切口愈合良好。在隨訪的3年中,未見出現(xiàn)進行性骨吸收病例,所有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的平均高度為1.31 mm。結論由本次研究結果可見,膜引導技術在即刻種植牙中的療效明顯,對骨修復有良好的作用,可縮短種植修復的療程,在牙種植中值得推廣和使用。
膜引導技術;即刻種植牙;療效;骨修復
即刻種植體是指在患牙拔除之后,立即在新鮮拔牙創(chuàng)內(nèi)植入的種植體。而拔牙窩的形態(tài)會使即刻種植體植入后的初始穩(wěn)定性較差[1-3]。膜引導技術是通過物理屏障將組織隔離來誘導組織在最大限度上發(fā)揮再生功能,以為牙體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成骨空間,是利用人工膜材料建立的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4-5]。屏障膜在誘導骨再生的過程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旨在探討膜引導技術在即刻種植牙中的療效以及對骨修復的影響,成效滿意,現(xiàn)將具體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口腔科自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間收治的即刻種植牙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18~55歲,患者身體狀態(tài)良好、沒有全身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口腔衛(wèi)生良好。其中,共種植牙體68枚,均使用膜引導技術以及牙體種植術進行缺失修復。
1.2 儀器材料:醫(yī)用純鈦再生引導膜(西安中邦公司),規(guī)格:30 μm× 36 μm×27 μm;以及其他相應的器械均有該公司提供。BEGO根狀種植釘系統(tǒng)(貝爾公司,德國)。
1.3 手術方法
1.3.1 Ⅰ期手術。第1次手術:①處理牙槽窩:在進行拔牙的時候要盡量保護好牙槽窩周圍的骨板,同時刮治牙槽窩,選用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②切口選擇:切口于前庭溝入,在牙槽的嵴唇部側切,將黏骨膜瓣翻起,術后嚴密縫合牙槽窩黏骨膜;③植入種植體:種植體按牙槽窩的方向植入,種植體的長度要選擇恰當,其長度最好以能保證有1/2種植體埋在新制備的窩洞內(nèi)為宜;④膜引導:使用醫(yī)用純鈦再生引導膜進行封閉,同時用醫(yī)用純鈦再生引導膜將骨缺損區(qū)及種植嚴密封閉,膜的邊緣嵌入到骨膜下面,并旋入專用固定螺絲將純鈦膜固定好。第2次手術安裝種植體基樁。①在相當于種植體的位置與平行于牙槽嵴的位置將黏膜切開,使覆蓋的螺絲暴露出來;②將覆蓋的螺絲卸下,將膜取出,清除種植體上的軟組織及骨組織,安裝基樁,在基樁的兩側將牙齦環(huán)抱縫合,1周后進行拆線處理,按常規(guī)制作種植義齒。
1.3.2 保留時間:種植體在體內(nèi)置留的時間可以根據(jù)缺損的大小以及類型來決定。發(fā)生感染的膜應當立即取出,該情況所占比例大約為4.8%;對于無感染發(fā)生但軟組織開裂使膜暴露的情況,可以至少保留6周后取出,占17.8%;無感染且無膜暴露的情況可于8~12周取出,占77.6%。
1.3.3 Ⅱ期手術:Ⅱ期手術于Ⅰ期手術上頜骨6個月以上、下頜骨3個月以上的基礎上進行,安裝牙齦基樁,將植入頜骨的種植體穿出牙齦。
第1次手術植入GBR膜。①切口選擇:在距離牙槽嵴唇側2~3 mm處于前庭溝作下頜切口。先將黏膜切開,斜向上方到達骨面時再切開骨膜;在距離牙槽嵴2~3 mm處于腭側作上頜切口,切口向牙槽嵴頂呈斜角,然后再將骨膜切開。另外,縱向輔助切口應該距生物膜邊緣大約5 mm,如果有余留牙的情況,則應該距牙齦乳頭2 mm;②植骨:小心翻起黏骨膜瓣,暴露出骨缺損區(qū)或薄弱區(qū),將骨表面的軟組織等徹底清除掉,同時可以淺鉆數(shù)孔。測量這些孔的大小范圍,切取適當大小的自體骨(最好選擇碎松質骨為佳)填充孔;③植入膜:按缺損植骨區(qū)范圍大小,適當將周邊放寬2 mm的修剪膜,讓膜緊貼于骨面,其邊緣嵌入骨膜的周邊下,有必要時可以用微型鈦螺絲釘固定好;④縫合傷口:縫合應嚴密,采用水平褥式加間斷縫合的方法。
第2次手術在第1次手術6~9個月后進行種植體固位釘植入手術。①切口:按照原切口切開,將黏骨膜瓣翻起;②植入種植體:首先將生物膜去除,然后按照義齒修復設計的位置及分布,選取適宜長度的種植體,按照之前所敘述的常規(guī)方法將種植體植入;③縫合:注意應需嚴密縫合黏骨膜瓣。
第3次手術安裝種植體基樁。在第2次手術后4~6個月進行,并進行常規(guī)制作種植義齒的修復。
1.4 修復方法:在Ⅱ期手術后的7~10 d進行修復取膜,其中有40例單個牙種植者采用鑄核烤瓷修復,鑲裝種植義齒;6例6個缺失單位,有4個種植體植入者采用復合修復,首先制作種植橋架,再進行鑄造烤瓷修復。
68顆牙鈦膜平均保留時間為3.5個月,將膜取出后,種植體的狀態(tài)穩(wěn)定,骨修復進行得較完全,其中有5例鈦膜保留1個月,出現(xiàn)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所有病例均未見有持續(xù)性疼痛的狀況發(fā)生,經(jīng)詢問患者,均沒有出現(xiàn)牙齦紅腫脹痛、感覺異常的病例。另外,也未見有創(chuàng)口裂開、發(fā)生感染、膜體暴露等狀況出現(xiàn)。所有患者切口均為甲級愈合。在Ⅱ期手術中,成骨率達到了100%。
經(jīng)牙X線檢查結果:68顆牙即刻種植體鈦膜保留時間為1.5個月以上,膜在1、2、3個月時X線片的檢查顯示,可見有明顯的骨小梁形成,5例1個月后取出鈦膜,在患者頸部可以看到有不同程度的X線透射區(qū)域。
隨訪結果:在隨訪的3年中,所有患者未見出現(xiàn)進行性骨吸收病例,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的平均高度為1.31 mm。
由于各類不同組織細胞不同,其各自的遷移速度也不同,例如上皮細胞、成纖維組織細胞比牙周膜細胞、成骨細胞的移行速度快,而膜引導技術所用到的膜即是利用了組織細胞的這種特點,根據(jù)不同細胞在形態(tài)、大小上的差異、采用生物材料所制成的生物膜。該生物膜在牙齦軟組織和骨缺損區(qū)域之間起到了屏障作用,使得軟組織中的成纖維細胞及上皮細胞不能夠長入骨缺損區(qū)域,防止這些細胞與成骨細胞產(chǎn)生競爭抑制,保證在沒有成纖維細胞的干擾下,逐漸完成成骨過程,最后使得完全的骨修復在缺損區(qū)完成。該技術最早源于牙周病學領域的引導組織再生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末正式引入種植外科后,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成為種植外科關鍵的技術之一。即刻種植具有以下優(yōu)點:首先它縮短了療程,從根本上減少了患者的痛苦[6]。對于減少牙槽骨的生理性吸收的效果也非常顯著,若骨的生理性吸收加大,則會造成種植區(qū)的骨量不足,就導致必須要再進行的大的植骨或重建。該手術方法可在理想的解剖位置上植入種植體,使其更加符合生物力學的要求,有利于保持正常的牙齦形態(tài),使得牙齒更加美觀。另外,拔牙后即刻種植可使骨損失降低到最小,長期的臨床實踐表明,即刻種植的方法具有較顯著的近、遠期良好效果。另外為了使即刻種植的成功率進一步提高,也為了保證種植體植入后的初期穩(wěn)定性,加快種植體周圍的骨和軟組織愈合,選取恰當?shù)牟v也非常重要。應該根據(jù)患者缺牙的原因、口腔內(nèi)患牙周圍鄰牙的健康狀況、鄰近軟組織狀態(tài)等確定其適應證。
膜引導技術是通過物理屏障將組織隔離來誘導組織在最大限度上發(fā)揮再生功能,以為牙體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成骨空間,是利用人工膜材料建立的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屏障膜在誘導骨再生的過程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膜引導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使得即刻種植技術也日漸成熟。即刻種植體的初期穩(wěn)定性逐漸增加、種植成功率不斷提高、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在本次研究當中,所有病例均未見有持續(xù)性疼痛的狀況發(fā)生,經(jīng)詢問患者,均沒有出現(xiàn)牙齦紅腫脹痛、感覺異常的病例。另外,也未見有創(chuàng)口裂開、發(fā)生感染、膜體暴露等狀況出現(xiàn)。所有患者切口均為甲級愈合。在Ⅱ期手術中,成骨率達到了100%;患者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的平均高度為1.31 mm,未出現(xiàn)松動情況。本次研究表明,膜引導技術在即刻種植牙中能夠發(fā)揮顯著的作用,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對骨修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成效明顯,可縮短種植修復的療程,在牙種植中值得推廣和使用。
[1] 李鳳國.膜引導技術在即刻種植牙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0,8(12):93-94.
[2] 毛強,鄧琦.即刻種植牙運用膜引導技術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 2012,33(3):456-457.
[3] 元小平,李立峰.運用膜引導技術即刻種植牙對骨修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報道,2013,10(33):166-168.
[4] 周道生.即刻種植牙運用膜引導技術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學, 2011,30(24):63.
[5] 蘇菊,王佐林.探討引導骨再生技術在即刻種植術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8,18(5):360-363.
[6] 原艷,鮮蘇琴.引導組織再生技術在即刻種植中的應用和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8,8(4):187-5189.
R782
B
1671-8194(2014)35-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