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
我經(jīng)常因為孩子發(fā)火,有很多事情我反復要求了他還是做不到。孩子畢業(yè)后,我給他選擇好工作,他卻不喜歡。他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喜歡什么。他反復地嘗試各種曾經(jīng)喜歡過的工作,卻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他的很多想法在我們父母眼里是很不成熟的,如何讓他理解明白呢?
吳女士
吳女士:
人對于“我”的感受在乎的越小,就不會有脾氣和情緒,面對問題也就會有更多的辦法,這是智慧的包容,而不是無力的忍耐。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成長”永遠比“成就”更重要。因為有了“成長”,“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嚴于律己,追求完美,不能說不對。但是,任何一種優(yōu)點,當我們運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不足。
在工作中我們可以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來執(zhí)行。這是因為我們在工作中有著明確清晰的需要。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不具備這樣明確而有清晰的需要。但是,由于你個性本身以及工作中形成的習慣,會導致你習慣性的去嘗試嚴格的要求對方。
當你并不具備明確清晰需求的時候,很多要求是跟著你的感覺走的。在這種狀態(tài)下,其實就是無限放大了你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被無限放大,也就是自己的“要求”變得很高,很容易就會覺得別人“惹”到了自己,因而就會產(chǎn)生不好的情緒,再進一步發(fā)火也就在所難免了。
我們?nèi)说母杏X是非?!柏澙贰钡?,想要滿足感覺的需要是無窮無盡的,似乎永遠都找不到很滿意沒什么毛病的狀況。
家庭生活中,和孩子朝夕相處,發(fā)生一些摩擦非常正常,如果跟著感覺走,那么你的情緒就會始終處于無法平復的狀態(tài)。
當你的情緒不好時,你身邊的人就會清晰的接受到,他們也會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其實你所描述的孩子他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喜歡什么,他的很多想法在父母眼里是很不成熟的狀態(tài),很大程度也受到了家庭環(huán)境緊張狀況的影響。
另外,你提到的為孩子選擇工作的事情,這里說一下我的看法。他工作的事情如何去決定,應(yīng)該由他自己決定。我希望你能夠從工作之外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從你介紹的情況看,你有一個很強烈的想法,或者說期待,就是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然后在你和孩子父親的支持下成家等等。
你作為家長似乎可以找到一個松了一口氣,或者說完成了任務(wù)的感覺。我個人的觀點,會很遺憾的告訴你,這種感覺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找得到的,因為人更重要的是成長,而不是完成某些任務(wù),達成某些目標。
你說孩子不喜歡你給選的工作,反復的嘗試各種曾經(jīng)喜歡過的工作,卻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其實這本身不是一個喜歡與不喜歡的問題,孩子沒有機會去明確工作或者事業(yè)究竟意味著什么。你太快的給孩子的事業(yè)成長做出了安排,剝奪了孩子自己面對困難,然后感受焦慮,最后解決困難獲得成長的機會。其實,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作為家長,很多人似乎會有這樣一種觀點,就是希望借助自己的經(jīng)驗或者其他等等讓子女少走彎路,能夠更加順利一些。
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要命的想法。對于人來說,不走小彎路,早晚要走大彎路,不經(jīng)歷小挫折早晚要經(jīng)歷大挫折,挫折來的越晚就會越可怕。所以,尤其是你的情況,男孩子在20到30歲之間吃點苦,甚至是吃點虧都不是什么壞事情,積累的小挫折越多,那么獲得的成長也就越多,今后才能避免付出更大的代價。
最后,祝愿你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