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增全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1830)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在對合格藥品進行正常使用時,出現(xiàn)的一些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意外反應,其中包括不良反應、后遺效應、變態(tài)反應、毒性作用、致癌作用、依賴性及特異質反應等,從而對患者的疾病恢復和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為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需要藥師開展一系列的藥學服務。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0例接受中醫(yī)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接受臨床藥師藥學服務的患者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降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0例接受中醫(yī)治療的患者,其中男 74例,女 46例;年齡 19~65歲,平均(46.4±3.5)歲;所有患者均無中藥禁忌及中藥過敏史。隨機分成兩組,各60例,觀察組藥師提供藥學服務,而對照組藥師不提供藥學服務。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由臨床藥師對其進行藥學服務。具體方法如下。
提供用藥指導:臨床藥師,應充分認識到對患者提供用藥指導的必要性。耐心細致地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用藥指導,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切實保證藥物治療安全有效[1]。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主動要求臨床藥師為其提供用藥指導,導致藥房的工作已從以前的照方發(fā)藥轉變?yōu)樵诎l(fā)藥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及其家屬用藥指導,并開展藥學咨詢。
認真建立藥歷:藥歷是臨床藥師工作的書面證明文件,具有嚴格的法律意義,在藥師首次接觸患者時建立。在建立藥歷的過程中,臨床藥師應該對患者的疾病狀況、用藥史、藥物過敏史等進行仔細詢問并詳細記錄,同時盡量了解患者的身體、經濟及家庭狀況[2]。應該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建立詳實、完備的藥歷內容,內容涵蓋臨床藥師查房、搶救、合理用藥指導、個體化給藥方案等,并保證建立工作的規(guī)范化[3]。同時,切實做好簽字和存檔工作。
態(tài)度認真,實事求是:在日常工作中,臨床藥師應樹立高度的責任心,準確回答患者關于藥物的提問,積極主動地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用藥指導,切實保證信息內容可靠。在對處方進行調配時,充分重視處方前記,保證書寫的臨床診斷明確,從而使藥師在與患者交流和溝通時做到有針對性[4]。同時,將用藥知識詳細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促進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提高,消除患者用藥的盲目性。在回答咨詢者的問題時,應抓住重點,運用藥學知識詳實解答,樹立藥師的職業(yè)地位[5]。
合理安排隨訪:患者出院后,臨床藥師應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對隨訪時間進行精心、合理安排,從而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狀況進行有效追蹤,及時獲取患者的反饋信息[6]。一旦發(fā)現(xiàn)已經出現(xiàn)或可能出現(xiàn)的藥品不良反應,則應及時將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提供給患者及其家屬,從而有效降低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對兩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并詳細記錄,統(tǒng)計兩組患者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的例數(shù)。
采用 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組間比較行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2例(3.33%),對照組發(fā)生7 例(11.6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臨床上,中藥不良反應的誘發(fā)原因主要是超劑量超療程使用中藥、中藥品種與質量未達到臨床要求、中藥材未經過炮制或炮制不當、不同種藥品及中西藥不合理的配伍、臨床藥師辨證不準確、醫(yī)院煎煮人員煎煮方法不當及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及對藥物過敏等。中藥不良反應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臨床藥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而開展藥學服務是其中一條行之有效的對策。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P<0.05),表明藥學服務可減少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其中藥學服務的目的主要是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以及經濟性。其中為了保障藥學服務的有效,必須對患者提供一定的用藥指導。另外,藥師還需要不斷進行學習,提高自身服務水平。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的、最新的藥學情報信息,只有這樣藥師才能在藥學服務過程中,提供準確藥物信息。另外,在平常工作中也要不斷學習新理論和新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和藥學服務的不斷發(fā)展相適應。最后,在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時,要實事求是,確保其提供的信息準確、可靠。在提供信息時,一定要和患者的臨床診斷相結合,具有針對性地和患者溝通,詳細講解相關用藥知識,消除患者用藥的盲目性,切記不要盲目提供用藥信息,以免出現(xiàn)提供的用藥知識錯誤,導致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疾病康復和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開展藥學服務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書成,閻恩蘭.淺談中藥不良反應與安全用藥[J].中國醫(yī)藥指南:學術版,2009(15):21 -22.
[2]鄭彩云.論臨床藥師在預防中藥不良反應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2010(3):451 - 452.
[3]沈 群,馬桂軍,呂亞洲.淺談中藥不良反應[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13):178 - 179.
[4]李小紅,馬周旺.中藥不良反應的研究方法及預防探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10(17):316 - 318.
[5]宋立剛,彭敦仁.從暫停使用苯丙醇胺類制劑,看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的重要性[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1,15(2):46-47.
[6]張素敏,曹立亞.充分發(fā)揮臨床藥師在ADR監(jiān)測中的作用[J].中國藥師,2008,6(12):7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