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貞
(大連大學附屬醫(yī)院中山醫(yī)院循環(huán)二科,遼寧 大連 116600)
48例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分析
胡彩貞
(大連大學附屬醫(yī)院中山醫(yī)院循環(huán)二科,遼寧 大連 116600)
目的 結合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治療研究,探討其成因及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心源性腦栓塞病例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院48例心源性腦栓塞病例中,心房顫動病因為26例,占總數的54.2 %;心瓣膜病的病因為13例,占總數的27.1 %;其余病因包括心肌梗死5例,占總數的10.4 %;先天性心臟病2例,占總數的4.2 %;心臟外科手術及心臟黏液瘤各1例,分別占總數的2 %。結論 引發(fā)心源性腦栓塞的病因較為復雜,其中心房顫動及心瓣膜病所占的比例較大,因此臨床上應注意對原發(fā)病的治療,合理使用藥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源性腦栓塞;臨床分析;病因
當血流將心臟內形成的附壁血栓帶入腦動脈后,造成血管阻塞,便形成心源性腦梗死。此類梗死出現后,引起側支循環(huán)無法代償,導致被梗死部分的腦組織缺血,甚至壞死,屬于心臟病范疇的嚴重并發(fā)癥,并在栓塞性的梗死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較大[1]。然而當栓塞進入腦動脈后,期臨床癥狀會因栓塞阻隔血管支配的區(qū)域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無法通過此時的臨床癥狀來判斷病因,為及時治療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根據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確診為心源性腦栓塞的病例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幾類較容易導致心源性腦栓塞的病因。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心源性腦栓塞病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分布為37~73歲,平均年齡58.6歲。
1.2 判斷標準
①發(fā)病突然,驟發(fā)性神經功能缺損,并迅速達到癥狀高峰;②通過CT或MRI查實有腦栓塞存在,并通過X線、心臟查體或超聲檢查存在心源性栓塞;③其他臟器存在栓塞跡象。
1.3 臨床癥狀
患者在安靜狀態(tài)下發(fā)病為12例,在日?;顒舆^程中發(fā)病14例;頭痛3例,嗜睡8例,在病中或者病前有眩暈現象者4例,昏迷6例,單側出現肢體癱17例,腦疝3例,運動性及感覺性失語各5例,抽搐3例。
1.4 治療方法
對患者進行降顱內壓治療,并進行脫水,對有必要的患者實施顱骨瓣切除減壓術。對出現房顫的患者實施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患者發(fā)病后幾小時內使用靜脈滴注硝酸甘油、血管擴張劑煙酸占替諾或者丹參600~900 mg。
心房顫動為病因26例,占總數的54.2 %;心瓣膜病為病因為13例,占總數的27.1 %,其中二尖瓣脫垂5例,感染性心內膜炎3例,瓣膜置換4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其余病因包括心肌梗死5例,占總數的10.4 %;先天性心臟病2例,占總數的4.2 %;心臟外科手術及心臟黏液瘤各1例,分別占總數的2 %。
由于腦組織的缺氧耐受能力非常差,一旦出現缺血現象,在短短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就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出現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根據研究表明,心源性栓塞約有75 %栓阻位置為腦部,是心臟病的一種重要的并發(fā)癥,在卒中致病原因中占據了較大比例。但引發(fā)栓塞的病因各不相同,本次分析后發(fā)現,主要致病原因包括下列幾類。
3.1 心房顫動
此病因導致心源性腦栓塞最為常見。有數據表明,患有心房顫動的人群引發(fā)腦栓塞的比例要比正常人群高近17倍,其中,有16 %的心房顫動病例出現左心房血栓,而患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約有32 %的患者將出現腦栓塞,隨著病程加長,也更容易出現腦梗死[2]。
此外,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引發(fā)腦栓塞的比例高于常人5倍左右,發(fā)生頻率隨著年齡的增加也不斷增加,若遇有高血壓或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危險性也將增加。
3.2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出現血栓的位置多在左心室,通過超聲心電圖可以發(fā)現,在發(fā)生良性的心肌梗死后2~12 d里,約有30 %~35 %的患者左心室出現血栓,左心室出現血栓的患者,在發(fā)病后的3個月內,尤其是發(fā)病后10 d里,有10 %~15 %的患者出現腦梗死。而出現左心室血栓的原因,多為部分心室壁不活動、心臟內膜表面受損或者活動出現障礙,導致左心室的血流出現持續(xù)性的不正常。隨著患者年齡的逐漸增加,血栓也逐漸突出,或者形成帶蒂血栓,均加重了發(fā)生腦栓塞的危險性。
3.3 心瓣膜病
①二尖瓣脫垂:根據超聲心電圖及尸驗報告,均能發(fā)現二尖瓣垂脫的小葉上出現血栓,導致了視網膜及腦組織的缺血性病變,患有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導致心源性腦栓塞的比例約為4 %左右,其臨床無特征性表現,但容易引發(fā)較嚴重的并發(fā)癥。②風濕性心臟?。涸陲L濕性心臟病患者中,出現腦栓塞的比例約為20 %,通常是因為二尖瓣出現狹窄,或者狹窄與反流并存的情況。③瓣膜置換:通常情況下,實施瓣膜置換術的瓣膜包括生物瓣膜和機械瓣膜。當置入機械瓣膜后,抗凝劑需要終生服用,容易導致栓塞的形成。
3.4 其他因素
①先天性心臟病,尤其是青紫性的先天性心臟病,由于患者血黏稠度較高,易在靜脈中形成血栓;②心外科手術,此類栓塞多為手術造成的空氣、主動脈壁上出現的粥樣硬化,或者血小板、血細胞、纖維蛋白等物質,甚至氯化聚乙烯或硅類物質;③心臟黏液瘤,此類腫瘤為良性腫瘤,其形成的栓塞屬于黏液組織,或者是腫瘤表面所附著的血栓類物質。
綜上所述,心源性腦栓塞的治療不僅僅是針對腦栓塞的單純治療,還應注重患者原發(fā)性心臟病方面的防治工作。綜合本次48例患者的臨床治療來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的要點應包括開通阻塞的動脈,將梗死的范圍縮小,使缺血的腦組織恢復供氧及供血功能,促使神經功能得以康復。因此藥物的選用應圍繞抗凝、抗血栓、防心源性卒中三個方面進行。根據之前的論述可知,心源性卒中的重要因素是心房顫動,因此應對患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實施抗栓治療,可采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進行預防卒中的治療[3]。
綜上所述,心源性腦栓塞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治療時應注意區(qū)分病因,合理用藥,使患者的急性發(fā)作期能夠平安度過,并積極對原發(fā)疾病進行治療,防止復發(fā),降低卒中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1] 葛麗華.急性心肌梗死并腦卒中二級預防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6):143-145.
[2] 劉潤霞.無癥狀腦梗死95例臨床分析[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3,17(4):259.
[3] 曲東峰,陳興洲,李宏建,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早期處理指南——美國卒中學會卒中委員會科學聲明[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2,11(5):338.
R743.33
:B
:1671-8194(2014)02-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