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月琴
“十幾減8、7”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學習的,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計算退位減法的方法和經(jīng)驗,所以這一節(jié)課教學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背景: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與反思的過程。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主動探求知識、個性充分發(fā)展的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揮各自才能和進行多向交流的條件,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品嘗到克服困難后的喜悅和成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案例:探索15-8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們根據(jù)軍號圖列出了15-8的算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算出它的得數(shù)等于幾呢?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呢?
生:有。
師:老師對你們很有信心,相信你們一定會想出很多計算方法的。下面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想吧!(給學生三分鐘獨立思考的時間)
師:大家想到方法了嗎?
生:想好了。
師:那么,現(xiàn)在就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吧!如果有小朋還沒有想出方法也沒有關系,就聽聽你的同桌是怎樣想的。(生互相交流)
師:剛才你們同桌互相說的時候,老師聽到有些小朋友的想法非常棒,你們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全班的小朋友聽聽嗎?
生1:因為8+7=15,所以15-8=7。
師:非常好!和這個小朋友想法一樣的,給自己鼓鼓掌吧!
生2:我先算15-5=10,再算10-3=7。
師:你的想法真棒!和這個小朋友想法一樣的,給自己豎豎大拇指吧!
生3:我先算10-8=2,再算2+5=7。
師:這個想法也很棒!和這個小朋友想法一樣的,就點點頭吧!
師:聽了大家的想法,老師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師沒有教,大家就想到了這么多的想法。還有其他的想法嗎?(這時有個小朋友正猶豫舉不舉手)
師:小朋友有什么想法就大膽地說出來,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系,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4:老師,我想到15-9=6,那么15-8=7。
師:老師為你的想法感到自豪!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節(jié)課的新問題,我們一齊把掌聲送給這位小朋友。
……
評析:
在設計探索算法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考慮到學生能夠借助學習十幾減9的經(jīng)驗想到一些計算15-8的計算方法,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就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蘇霍姆林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在探索算法之前,教師要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從心里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緩解學生自主學習的壓力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開始,我就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設計避免了學生之間出現(xiàn)人云亦云的現(xiàn)象。在學生獨立思考后,我沒有讓他們直接進行全班性的交流,因為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不盡相同,這時可能有學生還沒有想出計算方法。我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使他們在同桌之間展示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讓各個層次的學生互相啟發(fā),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同時,在同桌交流之前,我鼓勵那些沒有想到算法的學生聽聽同桌是怎樣說的,這樣就減輕了個別學生自主學習的壓力。
3.使學生品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在學生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后,進行全班性的交流時,可以說,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有了一定的計算方法,甚至有的學生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所以,在學生進行全班性交流的過程中,我對合理的算法都給予了肯定,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對想到一種計算方法的學生進行表揚。特別讓我感到欣喜的是,前面三個學生的回答是學習十幾減9以及這一課例題中提到的三種計算方法,而第四個學生利用知識間的遷移想到了不同的計算方法,具有數(shù)學思維的靈活性,所以我讓全班學生都給予他掌聲鼓勵。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形成了學生思維互相碰撞的局面,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有效發(fā)展,讓學生不但積極主動地學習了數(shù)學知識,還能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收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上述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的發(fā)展。
(責編 杜 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