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學生都會犯錯,所以,教師的正確批評很重要。批評要講究方法,它是以感情做基石,以平和的心態(tài)做后盾,同時更要注意批評的場合和批評的效果。這樣我們的批評才可以達到真正目的,才會給學生最真正的關愛。
關鍵詞:批評;感情;心態(tài)平和;嚴父慈母;正確引導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每天面對最多的就是學生,學生每天和我們待在一起的時間也最多。當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我們比學生的家長都高興。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一群天真幼稚的小學生,更難免會出錯誤。學生犯錯了,教師就該對學生進行指正、說服、教育。然而,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過錯往往采取“惡性刺激”的方式進行訓斥、諷刺、挖苦,以達到“理想效果”。這種”刺激“之后的結果,往往鑄成了學生逆反、怨恨的心理,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接下來,我就針對如何正確批評學生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批評要以感情作基石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發(fā)自心底地愛教師,才愿意傾聽教師的教導,所以平時教師一定要利用一切機會,與學生建立濃厚的感情。當學生來辦公室交作業(yè)時,看到學生的頭發(fā)哪里亂了,我就會順手幫他打理一下;當學生站在我身旁背課文、看作業(yè)時,我會順便幫他們拍掉課間玩耍時粘在衣服上的塵土;當學生放學站隊回家時,我會主動幫他們把書包背好。“孩子”這個稱呼代替了我口中“學生”這個詞語,學生聽著這樣的稱呼,感到的是親切和關愛。我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似乎要超越他們和家人的感情,這樣一來我們的批評教育在學生的眼中是一種愛,是一種信服。
二、批評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
當看到學生犯錯時,很多教師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會在憤怒中撿一些對自己最“給力”的言語去刺激學生。結果一頓“河東獅吼”之后,教育學生認識錯誤的效果根本沒達到,更不用提改正錯誤了。作為一名男教師,我總是拿出“紳士”的風度,不急不躁,先讓學生自己把事情的緣由說明白,然后說說自己哪里受到了委屈,哪里做得不對,漸漸地學生的情緒會穩(wěn)定下來,然后就讓該學生找出自己哪里做錯了,哪些事情不應該做。這樣一來,不用教師多費力費神,“麻煩事”就迎刃而解了??梢?,教師在面對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心態(tài)有多么重要。
三、批評一定要注意場合
學生犯了錯誤,批評的場合與效果的關系十分明顯。同樣一件事情,批評的場合恰當與否,關系到批評效果的好壞。教師應根據學生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和學生的性格、脾氣選擇適當的場合開展批評。一般來說,性質較為嚴重、影響較大或者帶有普遍性的人和事,我們應該進行公開批評,以達到防止事態(tài)發(fā)展的目的。
四、批評如同“巴掌之后給塊糖吃”
教師的痛心發(fā)火會使學生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接下來應該是教師的諄諄教導和正確的引導,這樣會使學生體會到一顆嚴父之心,又享受到一片慈母之愛;既感受到自身的缺點和錯誤的嚴重性,又增添了改正錯誤的自信心。
總之,批評是一門藝術,因為這個詞重在“批”后的“評”。那么,就讓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去分析總結,讓每一次“特別的愛”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一起走向未來。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