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語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就是怕作文。怎樣做才能讓學生愛上寫作并徹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筆者在教學中學作文時,也不斷總結作文教學經驗,認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是治本之策。
一、留心觀察認識生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绻麑W生胸中無物,在寫作文的時候必然沒有什么可寫。要想解決這種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刻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良好習慣。即讓學生隨時觀察,還要仔細觀察,不要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因為生活才是寫作的真正源泉,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這些素材的獲取只有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去捕捉,去認識并為寫作服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練習寫作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在今后服務于生活,應用于將來的生活。一切都決定了進行寫作的材料應該在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尋找。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做引導初中生的引路人,讓學生留心生活并觀察生活,養(yǎng)成仔細觀察并認識生活的良好習慣,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和生活時時刻刻捆綁到一起。這樣做才能在寫作的時候得心應手,生活中的素材也會信手拈來,并且得以靈活應用,輕松自如地駕馭作文。
二、經常進行閱讀
目前,初中生在寫作的時候犯一個通病,那就是心中有很多要說的話,但是提起筆這些話就寫不出來,恰如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這是學生十分頭疼的一個問題,很多學生還跟我屢次提到這一難題,他們十分揪心,也很著急。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技巧不熟練,在組織文章和布局謀篇的時候打折扣。第二方面是語言不豐富,在表情達意行文造句時理屈詞窮。解決這些問題,最奏效的一點使學生必須養(yǎng)成經常閱讀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寫作水平的高低跟閱讀的質量密不可分。學生只有把閱讀量提上去,在進行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用心借鑒,尤其是那些名篇以及技巧性強的篇目,更要拿出來重點閱讀,以便從中積累寫作技巧,提煉作文語言,豐富寫作經驗,從而把自己的寫作水平提高到新的檔次,更上一層樓。正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
三、養(yǎng)成經常動筆的良好習慣
教師要告知學生不要心存僥幸,一味指望寫作文的時候,或者考試的時候發(fā)揮靈感一氣呵成,這些想法很幼稚。作文離不開平時的勤于動筆,否則寫起作文就會難產。這也是許多學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懶于動筆只能讓寫作文越來越被動,難怪這些學生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臉。就是換做其他的任何事情,熟能生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依賴于反復實踐和練習。寫文章同樣也不能例外,要想寫好作文,只依靠作文課上有限的練習,遠遠不夠的。課堂作文時間有限,一學期也就那么幾節(jié)課,如果把寫作文局限在課堂上,這樣做就大錯特錯。真正的訓練應該是大量地進行寫作實踐,也不要把寫作文局限在系統(tǒng)學習,運用教材基礎知識這一層次。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把寫作融入生活,把作文練習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勤于觀察,仔細觀察,并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隨時拿起筆都要寫下來。只有養(yǎng)成經常動筆的良好習慣才能讓自己的水平得到真正鍛煉,寫作的功底才會更加扎實。
四、先想清楚然后動筆
有些學生寫作文時表現(xiàn)得非常痛苦,又是皺眉頭、咬筆桿,又是抓頭發(fā),唉聲嘆氣,皺眉苦臉,好像擠牙膏一樣,想一句寫一句。這部分學生也不是沒有材料可寫,而是只能寫一兩段,下邊就不知怎樣進行了。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動筆前沒有想清楚,以至于在寫作過程中斷斷續(xù)續(xù),前后不連貫,要講究胸有成竹。作文同樣要胸有成篇,寫幾個自然段,每個段落是什么意思,怎樣開頭怎樣收尾,運用什么技巧,表達什么意思,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提前心中有數(shù)。如果僅僅想到了要寫作材料,但沒有經過加工醞釀就盲目下筆,這種倉促的做法寫出來的文章必定不成功。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就應該提醒學生動筆之前必須先想清楚,本次所寫文章要圍繞什么中心,然后選取哪些材料,先寫什么后寫什么,順序要分明;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詳略要得當;如何開頭怎樣結尾,首尾要精彩。只有把這幾個問題落實好了,那么動筆寫作才能一氣呵成,充其量也就是把頭腦中的作文用語言為載體摘錄到本子上的一個過程。如果經常像這樣做,形成良好習慣,學生就不會在寫作文的時候前言不搭后語,不再尷尬,收獲了成功,收獲了希望。
五、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中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有兩種毛病比較突出:語言毛病之一是初中生喜歡用大量的華麗詞藻堆砌在一起,大加粉飾,把本來不該形容的內容多形容,不該比喻的地方作比喻,弄巧成拙,畫蛇添足,像八股文一樣有一種酸氣,讓人讀了很不舒服。通病之二就是表達一個意思本來用一兩句話就能完成,結果啰啰嗦嗦寫了一大堆,寫得越多反而越不明白,就像迷魂湯,頭緒不清楚,讓人讀起來不知其所言。其實,語言是表達的工具,它是表達意思的載體,作者要想把意思傳達給讀者,就要靠語言這一工具。一篇作文的好壞最終都要以語言說了算,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就格外重要。初中生雖然積累了很多詞語,但是簡明卻是一個永恒的追求,寫文章的言辭要言簡意賅。葉圣陶曾經這樣說:“作文要經濟,如同人們花錢一樣,該花錢的地方不要吝嗇,該省錢的地方一點也不要浪費?!逼浯危獦銓嵳媲?,寫文章就是用筆來說話,要真切、要自然,不要搞得像演節(jié)目一樣嘩眾取寵,華而不實,應講究真善美,杜絕假大空。
總體上講,中學生的作文比起小學生的作文要更上一層樓,高出一個臺階。我們要從以上幾個習慣去要求學生,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讓學生愛上寫作并善于寫作,并因此而受益匪淺,讓他們受益終身,求取在寫文章上面變難產為順產,變少產為多產,變劣產為優(yōu)產。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