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山西,如果到政府部門辦事,要做好多花些時間找人的準備。
山西各地各部門,正在實施辦公室大挪移,搬家的、調(diào)整辦公室的不計其數(shù)。大門反而好進多了,門衛(wèi)們暫時失去了通聯(lián)的職能,他們多數(shù)也無法告知你要找的人在哪個房間,只好任由訪客們轉樓層自己去問。
山西省歷來都是執(zhí)行中央政策的標兵。7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發(fā)文,要求5年內(nèi)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已批準但尚未開工的一律停建,同時,各級領導干部超標的辦公室,都需要認真清理騰退。于是,與中央保持一致,山西省委接連下發(fā)了措辭嚴厲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各部門按中央精神嚴格執(zhí)行到位。
據(jù)《山西晚報》報道,截至10月15日,山西省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清理出超標準辦公用房面積64.79萬平方米;在建235個項目全部停工正在復核。
緊缺的小屋
1999年,當時的國家計委印發(fā)了《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在地市級及直屬機關,正廳級官員每人使用面積32平方米,以下依次是副廳級:18平方米;處級:12平方米;副處及以下:6平方米。而在縣級及直屬機關,縣處級每人使用面積20平方米;副處級:12平方米;正科級:9平方米;科級以下:6平方米。
應該說,《標準》沿用至今,充分體現(xiàn)了通知所倡導的“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厲行節(jié)約、制止奢侈浪費”的精神,以今日的通行的寫字樓辦公面積來衡量,最小的辦公用房面積6平方米,其實只是一個適中的辦公工位的面積。
按照《標準》,地級市城市里的正處級官員,辦公用房的面積也不過12平方米。問題很快出現(xiàn)了,但凡是近10年間新建的黨政機關辦公樓,12平方米的小房間幾乎難覓蹤跡。即便是作為附屬用房的文印室、資料室等,都很少有低于20平方米的。
于是,在這一輪清理辦公用房中,所有的黨政機關均遇到了一個頭疼的問題:符合《標準》的小房間不足,甚至是奇缺。
在柳林縣這個山西首屈一指的百強縣,清理騰退辦公用房可謂徹底。
柳林縣16層的黨政辦公大樓,竣工于2005年,以其氣勢恢宏的風格,完善的功能設施,曾經(jīng)獲得了中國建筑的最高榮譽——魯班獎。同時,也被網(wǎng)友指摘為辦公大樓超標的典型。政府各部門正科級的一把手,均享受著使用面積約42平方米的大開間辦公室。
這個洋氣和現(xiàn)代化的辦公樓,如今帶來了諸多棘手的問題。柳林縣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薛保平坦率地告訴記者,柳林縣黨政辦公大樓名聲在外,因而這項工作受到了山西省委格外的關注,要求不能打折扣,不能搞變通。
按照《標準》來糾正,柳林縣黨政大樓,騰退的任務是相當大的。
薛保平說,原來柳林縣正處級的幾位書記和縣長,以及各局的一把手,用的都是使用面積42平方米的大開間,其中書記和縣長的辦公室還帶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和休息室?,F(xiàn)在,書記和縣長都搬到了20平方米左右的小辦公室。各部門的一把手,也紛紛騰出了大辦公室。這么一來,就騰出了將近一層樓的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
而整個柳林縣,根據(jù)紀委的統(tǒng)計,目前已經(jīng)騰退出辦公用房面積9100多平方米,其中,有級別的官員們騰退出4500多平方米,貢獻出了將近一半的面積。
騰出大房間,進駐小屋子。小辦公室頓時奇貨可居。
按照原有的設計,黨政大樓每層只有三四個小房間,大多數(shù)房間均是面積42平方米的房間,為了給大量的副處級和正科級官員們改造出符合標準的房間,需要加隔斷墻,將大量房間拆分。此外,照明和網(wǎng)絡布線也需要一一加以改造。
空調(diào)系統(tǒng)和消防系統(tǒng)的改造頗為復雜,短時間內(nèi)難以一步到位。很多單位只好先加輕質(zhì)的擋板,或者干脆用文件柜相隔,上部還通著氣。即使是拆分,限于建筑結構,也無法拆分成12平方米或9平方米的房間,大部分房間,只能拆解成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
有喜也有悲
騰出來的大房間怎么辦?
有退便需有進。空出來的4500多平方米辦公面積,總需要有人填補進來。與此同時,辦公室縮小了,會議室、接待室和值班室多了起來。
一些單位因此受益。比如科協(xié)等事業(yè)單位,散布于縣城各處,位置偏僻,現(xiàn)在都搬進了現(xiàn)代化的黨政大樓。
其實,以柳林縣的實際情況來說,從辦公用房的總量上看,并非超建太多。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現(xiàn)象是:在領導干部辦公室大量超標的同時,一些單位的技術用房和服務場所反而緊缺,原來有很多事業(yè)單位和基層服務場站,始終都不能入駐黨政大樓,如今騰出了空間,剛好把這些單位充實進來。
柳林縣的公安局大樓,把七八個副局長合并到一個大辦公室辦公。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很多處室必須日夜值守,需要為值班民警添置床鋪,配備休息室,但以往沒有房間,如今剛好滿足了這些需求。
當然,也有棘手的問題。按通知要求,辦公用房除了按行政級別定制,還要按編制人數(shù)總量控制。比如,作為縣一級政府的柳林縣,編制定員每人的建筑面積不超過16平方米,使用面積不能超過10平方米。
而且,這樣一來,隱姓埋名的政府“臨時工”便無處容身了。所以,按照柳林縣紀委的實施方案,清退“臨時工”也成為了硬任務,在清理辦公用房的同時,就得一個蘿卜一個坑,按照編制人數(shù),將各單位的臨時工同步清退。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清理工作完成后,柳林縣現(xiàn)在的人均辦公使用面積大大低于《標準》,不足5平方米。
尷尬
9月初,和幾位正處級官員一樣,柳林縣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薛保平帶頭搬進了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子。習慣了寬敞的辦公環(huán)境,他一時有些不適應。因為是大落地窗,屋內(nèi)空間狹小,常常熱得待不住。
由于建筑結構的制約,20平方米辦公室,是拆分的極限。柳林縣的書記、縣長、副縣長以及十幾個局委辦的正科級官員,都需要排列組合,重新“搭伙”,排進這些20平方米的辦公室。
近兩個月,這已經(jīng)成為山西省各級黨政機關的經(jīng)驗。找不到小屋子,就搭伙辦公。對于主抓這項工作的柳林縣紀委和機關事務局來說,可謂大傷腦筋。
現(xiàn)實中,副處級的常委和副縣長們(12平方米),至少要配一個正科級(9平方米)或兩個副科級官員(6平方米);各單位的一把手局長們(正科級),也相應需要搭配兩個人,才能符合《標準》的要求。
尷尬隨之而來。
當一個正科級的局長接待來客時,旁邊坐著個下屬,側耳傾聽不妥,埋頭工作也不妥,局長別扭、下屬別扭,來客也別扭。所以,凡有人來訪,級別較低的官員,就得回避出去。而各個局辦一把手的辦公室,一般都盡量搭配一個副科級的辦公室主任,或者是即將退休的、相對屬于閑職的官員。
反之亦然。如果是有人來找那個級別較低的官員,敲開房門,置局長于不顧,就更說不過去了。一個副科級的官員私下里向記者抱怨,被搭配進去的人,感覺就是如坐針氈。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在辦公位上久留,而是跑到本單位普通工作人員辦公室去蹭著辦公。
即便是將副科級官員們集中起來的大辦公室,也有頗多不便之處。辦公室除了是辦公場所,還有接待功能。在縣一級政府,一個職能部門的正科級一把手,每天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即便是副科級甚至是算不上級別的股級干部,都常常被辦事的人包圍左右。因此,狹小的辦公室內(nèi),人員進進出出,相互干擾的現(xiàn)象十分明顯。
柳林縣縣委書記王寧的辦公室位于16層頂樓,搬進小屋子之后,原來兩米長的大辦公桌用不上了,改成了小桌子。但沙發(fā)擺不了幾個,來談話和等候簽字的工作人員,常常要在書記辦公室門口排成長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縣委辦的工作人員又創(chuàng)新了方法,在他辦公室的對面,開辟出一個專門的接待室,以便等候的人作短暫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