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腦卒中患者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 方法 選擇2012年6~12月入住本院神經內科的腦卒中患者6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在給予腦卒中患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強舒適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結果 滿意度優(yōu)良率觀察組96.9%,對照組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平均住院天數觀察組為(12±2.2) d,對照組為(15±3.1) 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觀察組31.3%,對照組5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 舒適護理能夠顯著提高腦卒中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腦卒中;舒適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7-0100-0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住院期間也渴望得到舒適、滿意的環(huán)境和服務。由此,舒適護理應運而生。舒適護理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提出后,目前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腦卒中患者由于長期臥床休息,肢體活動受限、語言交流困難,加上部分患者精神障礙,住院期間適應病區(qū)環(huán)境和日常起居能力明顯下降,更期望得到良好的照料及舒適的護理。近年來,本院神經內科針對腦卒中患者開展舒適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12月入住本院的腦卒中患者62例,按入院順序隨機為分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齡42~80歲,平均(55.4±4.9)歲;對照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齡46~80歲,平均(56.3±4.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年齡42~80歲;②住院時間>2周;③住院期間能認真配合各種治療、護理的調查者;④具有一定表達能力者。
1.3 排除標準
①年齡>80歲;②住院時間不足2周;③住院期間不能認真配合各種治療、護理的調查者;④昏迷、神志不清者。
1.4 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除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外,開展各種舒適護理。
1.4.1 心理舒適護理 腦卒中患者病程長,生活常難以自理,肢體運動和語言表達受到不同程度障礙,且病后常遺留不同程度后遺癥,易形成自卑、焦慮、抑郁心理。因此,要同情、理解患者孤獨無助、憂傷、痛苦的心情,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幫助患者調整心態(tài),宣泄不良情緒,盡量滿足患者生活上的要求,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適,從而積極配合治療,促使疾病康復。
1.4.2 環(huán)境舒適護理 由于受醫(yī)院住院條件的限制,腦卒中患者常數人合住同一病房,每個患者生活習慣的差異勢必相互之間受到干擾,加上經常要接受醫(yī)療護理操作而影響休息。因此,首先要將病房環(huán)境布置得安全、安靜、便利、整潔,病室光線要適宜,溫度和濕度適中,使患者感到猶如到家的感覺。其次,要科學合理安排治療、護理和病房清潔工作時間,盡量避免與患者的休息沖突;再次由于患者肢體活動障礙,常在床上大小便,病室要常開窗,保持空氣清新。最后盡量使同室患者之間不相互干擾,如囑嚴格遵守作息制度、用耳機聽音樂,對于夜間定時翻身或吸痰患者,要避免影響旁人。努力營造良好、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使患者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1.4.3 體位舒適護理 一旦發(fā)現患者有體位不適時及時調整,協(xié)助更換,防止肩手綜合征,更換體位時動作適度、輕緩,使之達到舒適狀態(tài);為肢體偏癱患者定期翻身,使用防褥瘡R型墊、腳圈,骨隆突處給予皮膚保護膜,避免壓瘡的發(fā)生;鼻飼患者注食前后給予半臥位;舌跟后墜患者給予適當抬高床頭。
1.4.4 生活舒適護理 ①患者住院后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便秘,臥床期間需要在床上排便時尊重患者隱私,給予床欄遮擋,給予潤腸藥或緩瀉藥,必要時予人工取便。②協(xié)助患者做好個人基礎護理,如保持口腔、皮膚清潔,定期更換衣服、床單,協(xié)助患者飲食.洗漱、排泄、下床或床上活動。
1.4.5 人際關系舒適護理 護理時不論患者身份如何,做到一視同仁,尊重患者的權利和人格,根據患者年齡、民族、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病情輕重給予不同的問候、關心和幫助,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引導同病室患者要換位思考,顧及他人的感受,不能由著自己的喜好做事、說話、作息,要共同遵守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并互相關心;要求家人多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支持,使患者體會到受親人重視、尊重、不被人遺棄的感受。
1.5 評價標準
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平均住院天數、常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患者自行或家人填寫。調查內容包括病房環(huán)境(10%),健康教育(15%)、護理人員工作態(tài)度(40%)、護理人員操作能力(35%),總分100分。滿意度計算,得分90~100分為十分滿意(優(yōu)),80~89分為比較滿意(良),70~79分為基本滿意(中),<70分為不滿意(差)[1]。評價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及住院期間常見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常見并發(fā)癥有肺部感染、壓瘡、便秘等。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和對照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1。滿意度優(yōu)良率觀察組為96.9%,對照組為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平均住院天數、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見表2。兩組的平均住院天數與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16,P<0.01)。
3 討論
舒適護理力求使患者達到生理、心理、社會和諧統(tǒng)一這一人類健康生活的最高境界[2]。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3]。腦卒中患者病程較長、預后較差、年齡較大、病房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加上長期住院引起的經濟壓力,會給患者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因此,針對腦卒中患者的特點,住院期間采取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能改善患者情緒,減輕治療不良反應,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通過開展心理舒適護理,幫助患者調整心態(tài)、宣泄負性情緒,使患者感覺心理舒適,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與康復[4-6];通過開展環(huán)境舒適護理,努力營造良好、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有助于患者休息與睡眠;通過開展生活舒適護理,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保持大小便通暢;通過開展體位舒適護理,減少機體耗氧量、緩解疾病所致的不適;通過開展人際關系舒適護理,使患者體會到受親人重視、尊重的感受。因此,針對腦卒中患者開展舒適護理,提高了護理滿意度,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了住院時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患者及其家屬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為腦卒中住院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真正體現人文關懷理念,以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真誠的工作態(tài)度、嫻熟的操作技能為患者服務,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滿足患者身心舒適的需求,以促進疾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清華.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應用舒適護理的體會[J]. 當代護士(??瓢妫?,2012,(1):136-137.
[2] 周銀玲,宋麗華,孫立波,等. 舒適護理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17):1923-1924.
[3] 楊西愛. 復發(fā)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D]. 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
[4] 侯艷萍. 論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健康必讀(下旬刊),2011,(10):389.
[5] 陳娜. 論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運用[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7):133-134.
[6] 吳靈君. 淺談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中旬刊),2012,3(5):110.
[7] 劉毅梅. 淺談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運用[J]. 中外醫(yī)療,2011,30(18):164-165.
[8] 張宏,朱光君. 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410.
[9] 申桂芳,東迎,孔凡沛.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 心理醫(yī)生(下半月版),2012,(6):210-211.
[10] 歐秋燕.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5):360-361.
[11] 李梅英.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的體會[J]. 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12):150-151.
[12] 孫麗莉.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淺析[J]. 醫(yī)藥前沿,2012,2(12):283.
(收稿日期: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