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奧氮平與齊拉西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奧氮平組和齊拉西酮組,各40例,共治療12周。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個人與社會功能量表(PSP)評分以評定療效以及社會功能改善效果,采用副反應(yīng)量表(TESS)評價不良反應(yīng)。 結(jié)果 奧氮平組和齊拉西酮組治療前和治療后PANSS總分、陽性項目分、陰性項目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項目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但兩組治療后各項分值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治療前兩組PSP評分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奧氮平組(63.7±8.5)分比(53.4±7.8)分;齊拉西酮組(72.6±9.3)分比(53.1±7.2)分,P均<0.05],且齊拉西酮組較奧氮平組更高(P<0.05)。奧氮平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為47.5%(19/40),TESS評分為(11.2±4.4)分,而齊拉西酮組分別為42.5%(17/40)與(10.4±3.8)分,與奧氮平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 結(jié)論 齊拉西酮和奧氮平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不良反應(yīng)相當(dāng),耐受性良好,但齊拉西酮對患者的社會功能改善作用更好。
[關(guān)鍵詞] 精神分裂癥;奧氮平;齊拉西酮;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biāo)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4-0047-03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嚴重精神疾病,除具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diào)等癥狀外,往往還伴有社會功能損害,并影響患者承擔(dān)社會角色[1,2]。研究表明,患者癥狀與功能既相互關(guān)聯(lián)又相對獨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與社會功能恢復(fù)程度并非完全吻合[3]。因此盡早對患者進行社會功能評估,引導(dǎo)患者及家屬重視社會功能恢復(fù),應(yīng)成為精神科醫(yī)生的新職責(zé)。奧氮平與齊拉西酮均是目前臨床常用抗精神病藥,研究證實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癥狀具有良好改善作用[4],但對于社會功能的影響目前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對比研究奧氮平與齊拉西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的影響及其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精神科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biāo)準(zhǔn):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zhǔn)第3 版關(guān)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5];首次發(fā)病就診,既往無精神病用藥史;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評分≥70 分且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嚴重度≥4;獲得家屬、監(jiān)護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書面知情同意。排除標(biāo)準(zhǔn):年齡<18歲或>60歲;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及精神活性物質(zhì)和非成癮性物質(zhì)所致的精神障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軀體性疾病或心、肝、腎功能不全。將符合條件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奧氮平組和齊拉西酮組各40例。奧氮平組男 21例,女 19 例,年齡(18~58)歲,平均(34.6 ±7.1)歲,平均PANSS評分(91.8±11.3)分;齊拉西酮組男18 例,女22例,年齡(18~59)歲,平均(34.5±6.7)歲,平均PANSS評分(92.5±11.7)分。兩組性別、年齡、PAN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biāo)
由兩名主治及以上職稱的醫(yī)師在治療前后分別用PANSS和個人與社會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評分以評定療效以及社會功能改善效果,采用副反應(yīng)量表(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評定不良反應(yīng)。
1.3.1 PANSS[6] 由7條陽性項目、7條陰性項目和16項一般精神病理項目組成。采取七級(無癥狀1分,極重度7分)評分,最高分21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精神病癥狀越嚴重。而治療后減分率[(基礎(chǔ)PANSS分-治療后PANSS分)÷(基礎(chǔ)PANSS分-30分)×100%]可作為療效評定指標(biāo)。通常認為PANSS減分率<25%為治療無效,≥25%為好轉(zhuǎn),≥50%為治療有效。
1.3.2 PSP[7] 包括社會活動、社會關(guān)系、自我照料、干擾及攻擊行為四個維度,各項評分累加獲得PSP總分,總分100分,總分越高表明社會功能越好。高于70分為社會功能無困難或輕度障礙;31~70分為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缺陷;低于30分為社會功能特別低下。
1.3.3 TESS[8] 分為癥狀嚴重程度(0~4分)、癥狀產(chǎn)生與藥物的關(guān)系(0~4分)及采取的措施(0~6分)三個方面,總評定包括嚴重度總評定和個人痛苦程度。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奧氮平組與齊拉西酮組PANSS總分、陽性項目分、陰性項目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項目分均顯著降低(P<0.05)。但不論治療前還是治療后,奧氮平組與齊拉西酮組PANSS總分、陽性項目分、陰性項目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項目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0.141~1.182,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PSP評分比較
治療前,奧氮平組與齊拉西酮組PSP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t=0.154,P>0.05),治療后,兩組PSP評分均顯著提高(t值分別為-3.716和-5.003,P<0.05),且齊拉西酮組較奧氮平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2.944,P<0.05)。見表2。
2.3 安全性評價
奧氮平組19例(47.5%)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主要包括體重增加、嗜睡、靜坐不能、月經(jīng)紊亂、口干等;齊拉西酮組17例(42.5%)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主要為錐體外系癥狀、頭痛、頭昏、失眠、惡心、便秘等。齊拉西酮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與奧氮平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0.202,P>0.05)。齊拉西酮組TESS評分為(10.4±3.8)分,奧氮平組為(11.2±4.4)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1.316,P>0.05)。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特征為認知功能損害,而認識功能損害尤其是注意力、工作記憶和執(zhí)行功能方面的損害和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等因素導(dǎo)致患者社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下降,使患者被歧視以及面臨婚姻、職業(yè)、人際危機[9]。同時由于許多家屬僅注重患者癥狀的改善,而忽略了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fù),而患者在長期缺乏家庭和社會支持時,其社會功能將進一步損害[10]。研究表明即使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癥狀、認知以及生活質(zhì)量能夠顯著改善,但其學(xué)習(xí)、工作能力等社會功能不一定隨之改善[11]。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對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fù)情況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社會功能已成為評價藥物功效的一項重要指標(biāo)。即在選擇抗精神病藥物時,除要考慮藥物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還需要關(guān)注抗精神病藥物對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效能。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奧氮平和齊拉西酮對首發(fā)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且二者療效相當(dāng)。這與既往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國內(nèi)王冬梅[12]觀察了68例患者分別應(yīng)用奧氮平和齊拉西酮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PANSS總分、陽性癥狀分、陰性癥狀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均顯著降低,且組間治療前后均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國外研究也顯示二者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近期改善作用相當(dāng),即使觀察期延長至6個月,二者療效仍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13]。
本研究觀察了奧氮平和齊拉西酮對首發(fā)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改善作用。結(jié)果顯示,兩組治療前PSP評分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在療程結(jié)束后,兩組PSP評分有明顯提高,但齊拉西酮組明顯高于奧氮平組。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奧氮平和齊拉西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但齊拉西酮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奧氮平,也進一步顯示了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和社會功能改善的非同步性。目前文獻尚未見奧氮平與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但相關(guān)研究[14]顯示,奧氮平能選擇性作用與大腦邊緣和中腦皮質(zhì)的多巴胺及 5-羥色胺受體,達到快速緩解精神急性癥狀,包括陽性癥狀及陰性癥狀,而陰性癥狀、情感癥狀被認為與社交和社會活動密切相關(guān),陰性癥狀的改善常帶來部分社會功能的恢復(fù),研究也證實了奧氮平可部分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而對齊拉西酮與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的對照研究[15]顯示,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改善作用更為顯著,除與齊拉西酮的多巴胺受體及5-羥色胺受體雙重拮抗使其癥狀改善、尤其是陰性癥狀改善更好外,還與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yīng)明顯影響患者社會活動有關(guān)。
本研究顯示,奧氮平與齊拉西酮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和TESS評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不良反應(yīng)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能繼續(xù)完成療程,無因嚴重并發(fā)癥退出的病例發(fā)生,提示兩種藥物不良反應(yīng)相當(dāng),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研究顯示齊拉西酮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yīng)出現(xiàn)率明顯高于奧氮平組,且需要抗錐體外系副反應(yīng)藥物比例更高,但奧氮平對體重、糖脂代謝的影響顯著高于齊拉西酮,因此兩藥總體不良反應(yīng)和耐受性情況比較并無明顯差異[16]。
綜上,精神分裂癥患者除有明顯的認知功能損害外,還伴有社會功能受損。本研究顯示奧氮平與齊拉西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齊拉西酮對患者的社會功能改善作用優(yōu)于奧氮平,有利于患者全面功能的康復(fù),更好地回歸社會。但目前已有研究指出,藥物治療聯(lián)合綜合性的社會心理干預(yù)較單純藥物治療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fù)更為有利[17]。
[參考文獻]
[1] Krivoy A,F(xiàn)ischel T,Weizman A. The cognitive deficit in schizophrenia[J]. Harefuah,2012,151(5):277-280,319.
[2] Silveira C,Marques-Teixeira J,de Bastos-Leite AJ. More than one century of schizophrenia: an evolving perspective[J]. J Nerv Ment Dis,2012,200(12):1054-1057.
[3] 李萍,趙輝,王峰,等. 精神分裂癥住院綜合征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相關(guān)因素調(diào)查分析[J]. 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2,12(2):168-171.
[4] 張超,祈明,盛海濤,等.奧氮平與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0,13(6):414-415.
[5] 中華醫(yī)學(xué)會精神病學(xué)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zhǔn)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6] Obermeier M,Schennach-Wolff R,Meyer S,et al. Is the PANSS used correctly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Psychiatry,2011,11(7):113.
[7] Figueira ML,Brissos S. Measuring psychosocial outcome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J]. Curr Opin Psychiatry,2011,24(2):91-99.
[8] Litovitz T. The TESS database,use in product safety assessment[J]. Drug Saf,1998,18(1):9-19.
[9] De Hert M,Yu W,Detraux J,et al. Body weight and metabolic adverse effects of asenapine,iloperidone,lurasidone and pali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xploratory meta-analysis[J]. CNS Drugs,2012,26(9):733-759.
[10] Kidd SA. From social experience to illness experience: reviewing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psychosis with social context[J]. Can J Psychiatry,2013,58(1):52-58.
[11] Schmidt SJ,Mueller DR,Roder V. Social cognition as a mediator variable between neurocognit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schizophrenia: empirical review and new results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 Schizophr Bull,2011,37(Sup 2):S41-54.
[12] 王冬梅. 奧氮平與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對照研究{J]. 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11,21(5):343-344.
[13] San L,Arranz B,Perez V,et al. One-year,randomized,open trial comparing 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 and ziprasidoneeffectiveness in antipsychotic-naive patients with a first-episode psychosis[J]. Psychiatry Res,2012,200(2-3):693-701.
[14] 寧布,許明智,林勇強,等. 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 中華行為醫(yī)學(xué)與腦科學(xué)雜志,2009,18(8):710-712.
[15] 段武鋼,孫全新,羅建武,等. 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對照研究[J]. 實用醫(yī)學(xué)雜志,2010,26(8):1426-1428.
[16] 陳俊雄,吳樹躍,林榕,等. 齊拉西酮與奧氮平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及療效[J]. 廣東醫(yī)學(xué),2012,33(7):1006-1008.
[17] 王懷靜. 綜合心理干預(yù)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效果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6):38-39.
(收稿日期: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