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孩子漸漸長大,我給他立規(guī)則,想規(guī)范其言行。但是他很憤怒,不斷用耍賴等手段抵抗。我有些困惑,難道我做錯了?
賈甜甜
答:家長應該管教孩子,但同時如能采用恰當?shù)姆绞?,就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接受?guī)則,進而形成自律行為。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應避免以下錯誤:
錯誤之一: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對孩子吆五喝六。有些家長在單位當領導回到家還當領導,或者把在外面受的氣全撒給孩子。結(jié)果家長的心理垃圾傾倒了,孩子卻遭殃了。遇到倔強孩子“寧死不屈”,雙方勢必劍拔弩張,親子關系惡化。遇到個性溫和的孩子,他表面順從,但內(nèi)心受傷。一旦脫離家長控制,這類孩子中的一部分不知道該做什么,只等別人下命令當“應聲蟲”;另一部分就如脫韁野馬,行為失控。
錯誤之二: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有些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對三四歲以內(nèi)的孩子來說,爸媽就是世界的全部,如果爸媽不要他,他就無力生存,那會是怎樣的恐懼!所以,家長這樣說,等于把刀架在孩子的脖子上進行勒索。被恐懼控制的孩子,哪還記得規(guī)則,更別提自律了!爸爸媽媽在眼前威脅,我就不做;等爸爸媽媽不在眼前,我再做不遲。而對大一些的孩子,這句話又顯得太孩子氣,孩子知道你不可能不要他,你這么說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錯誤之三:規(guī)則搖擺不定,今天這樣不行,明天這樣又行了,行不行完全看家長的心情或者看孩子反抗的程度而定。如果家長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這對孩子來說其實很不公平。孩子需要時刻看家長的臉色,揣摩家長的心思,哪兒還有精力去發(fā)展自己?如果看孩子的反抗程度而定,就等于變相地鼓勵孩子撒潑打滾來對付自己,哪還談得上立規(guī)則呢!
其實,約束孩子不難。只要我們放下身段,理解并尊重孩子,用愛心、耐心和決心來執(zhí)行規(guī)則,就能培養(yǎng)出一個獨立、堅強而自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