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是最常用到的緩解疲勞緊張、治療頸椎和腰椎勞損等疾病的一種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此療法經(jīng)濟簡便,平穩(wěn)可靠,易學易用,無任何副作用,其治病手法形式多樣,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推法 用指、掌或其他部位著力于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左右的直線或弧線推進,稱為推法。本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活血止痛、緩解痙攣的作用,應用于風濕痹痛、筋肉拘急疼痛、軟組織損傷等。常用的掌推法,是以掌根為著力點,由上向下或由下至上緩慢推進,如需加大力量,可重疊雙手進行,適用于腰背、下肢等體表面積較大的部位。手法用力要穩(wěn),推進速度要緩慢,并要保持適當壓力,作用于深部組織,一般操作5~10遍即可。
拿法 拿法是以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對,提住某一部位或穴位提拿揉捏的一種手法。操作時,腕部要放松,以指腹面著力,提拿方向應與肌膚垂直,在拿起肌肉組織后,應稍待片刻,再松手復原,力量要適中,以局部酸脹、微痛或放松后感覺舒適為度,提拿揉捏動作應連續(xù)不斷,以5~10次為宜。本法常用于頸肩、四肢等部位,具有疏通經(jīng)絡、解痙止痛、松解軟組織粘連等作用。
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附在體表的特定部位,做環(huán)形而有節(jié)奏摩擦的一種手法。本法為按摩手法中最輕柔的一種,作用力溫和而淺在,僅達皮膚及皮下。手法操作時肘關節(jié)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輕放在體表的特定部位上。然后,做和緩協(xié)調的逆時針或順時針摩擦,頻率在每分鐘100次左右。
揉法 用手掌大魚際、小魚際、掌根或手指腹側面,著力吸定于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做輕柔和緩的環(huán)旋轉動,稱為揉法。本法常與按法協(xié)同使用,稱按揉。其作用力可達皮下組織,也可深達肌層,具有解痙止痛、松解軟組織粘連的作用,頻率以每分鐘50~100次為宜。
搓法 用雙手的掌面夾住身體的特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搓動的同時,上下往返移動。搓動要快速均勻,移動要緩慢。以上肢和肩、膝關節(jié)處最為常用。搓法刺激量中等,具有行氣活血、疏經(jīng)通絡、松弛組織、緩解痙攣的作用。
滾法 用手指背側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jié)突起部分著力,附著于身體特定部位上,做連續(xù)往返滾動。操作時手握空拳,以腕的靈活擺動,帶動掌指關節(jié)部的運動。滾動時,腕關節(jié)要放松,滾動速度以每分鐘100次左右為宜,要輕重均勻交替,著力點必須緊貼皮膚,切忌來回摩擦造成皮膚損傷。本法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等肌肉較厚的部位。
捏法 以拇指分別與其余四指的指腹同時相對用力,在身體特定部位或穴位上,連續(xù)捏壓。本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淤、舒筋利節(jié)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落枕、頸椎病、四肢關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等癥。
據(jù)《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
編輯/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