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巍,馬云鵬
(1.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吉林長春130024;2.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110102)
?體育教育訓練學
我國學校體育價值及價值實現(xiàn)路徑探究
范 巍1,2,馬云鵬1
(1.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吉林長春130024;2.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110102)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從哲學價值理論出發(fā),研究分析學校體育價值的內(nèi)涵、學校體育價值選擇的沖突及其思想根源、學校體育價值取向的爭鳴。構建反映時代精神、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鍛煉習慣,提高學校體育課的科技含量,全面加強體育師資的培養(yǎng),建立健全監(jiān)測評價機制,從而實現(xiàn)學校體育價值。
學校體育;價值;價值取向;實現(xiàn)路徑
學校體育的許多理論問題都與哲學有關,學校體育價值問題更是一個哲學的命題。因此,從哲學的視角審視我國學校體育價值的有關問題,進一步了解和把握學校體育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為推動我國學校體育理論研究和學校體育實踐科學有序發(fā)展提供參考。
1.1 價值概念分析
馬克思曾指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chǎn)生的。”這表明,價值形成源于主體需要,價值形成的條件是客體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價值的實質(zhì)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客體之間需要與滿足關系的不斷生成,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某種結果。我國學者從哲學的視角把價值定義為“價值是主客體相互關系中,客體的屬性或功能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是否對主體的發(fā)展具有肯定作用的客觀關系。價值不是實體存在,而是一種客觀關系存在”[1]。由此可見,主體的需要與客觀自身的屬性是構成價值的兩個基本前提,價值所反映的是兩者之間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和程度。從客觀對象的存在和屬性與主體需要的關系中理解價值,才能真正揭示出價值的深刻本質(zhì)。
人們在談論價值時,總是自覺不自覺地以人自身的尺度去評判事物。物的價值因人而異,客體的價值因人而定,所以主體的內(nèi)在尺度是價值的根本尺度。但是決不能把價值的內(nèi)涵理解成純主觀的,必須看到價值的客觀尺度,即客觀事物所具有的性質(zhì)、規(guī)定、規(guī)律,它不僅規(guī)定客體本身的變化,也是主體在實踐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只有在不斷反映它、接近它、認識它、符合它、把握它時,價值才會實現(xiàn)。所以說主體與客體的一致程度,是價值的基本標志。用主客體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內(nèi)容規(guī)定價值概念,體現(xiàn)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與自然歷史過程的有機統(tǒng)一。
1.2 學校體育價值詮釋
體育價值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體育教育理論界的熱點,從理論淵源上看,可以說是哲學價值論在學校體育理論界的延伸,但更主要的是對人的發(fā)展,社會進步的回應?!绑w育價值是體育對主體所呈現(xiàn)出的意義,既有靜態(tài)的體育價值現(xiàn)象,也有動態(tài)的體育價值沖突和體育價值變遷;既有手段性體育價值,也有目的性體育價值?!保?]隨著時代的變革,社會的轉型,社會需求、學生需要都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必須重新審視學校體育價值。學校體育價值必須以學生的生成為終極目標,從學校體育對學生、對社會的“意義”、“需要”,學生和社會的“接受”、“滿足”出發(fā)?;谶@樣的認識,我們把學校體育價值概括為,學校體育這一客體與學生和社會需要之間的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以及對這種關系的評價。具體表現(xiàn)在:“提高學生健康素質(zhì),增強學生體質(zh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边@即是學校體育的個人價值。但是根據(jù)教育的規(guī)律,學校體育受社會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的制約,并為其服務,這決定了學校體育應該具有其社會價值。具體表現(xiàn)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一個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體現(xiàn),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3]。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且是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基礎工程,是“健康中國”的重要內(nèi)容,這即是學校體育的社會價值。學校體育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片面強調(diào)個人價值,其后果是使學校體育缺乏共同目標的導引,使學生認為體質(zhì)健康問題是個人的事情,與社會、國家無關。過分強調(diào)社會價值也會忽視人的發(fā)展,忽視人的“需要”和“滿足”。因此,在學校體育實踐中必須將二者“結合”、“相容”、“統(tǒng)一”起來。體育價值是體育對主體所呈現(xiàn)出的意義,既有靜態(tài)的體育價值現(xiàn)象,也有動態(tài)的體育價值沖突和體育價值變遷;既有手段性體育價值,也有目的性體育價值。
1.3 學校體育價值取向界定
價值取向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價值取向的產(chǎn)生源于某種需要,它的突出作用是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和實踐活動。價值取向是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有的價值立場、價值態(tài)度以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和特定的價值方向[4]。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因而對主體自身、主體之間關系以及其他主體都具有重大影響。學校體育價值取向指的是人們對于學校體育的總的看法和基本態(tài)度,是對學校體育價值的選擇傾向。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從形式上看是主觀的,是通過個性化的立場、態(tài)度、認知、情感、動機等表現(xiàn)出來的。但是從內(nèi)容上看是客觀的,學校體育有自身的規(guī)律、規(guī)則、邏輯和特點,并且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只有主客觀相統(tǒng)一,才會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
2.1 學校體育價值選擇的沖突
價值選擇表現(xiàn)為“主體和客體的一種關系,是主體根據(jù)需要、滿足以及社會諸多因素,通過價值分析、比較和評價,從客體對主體可能產(chǎn)生的不同價值中選擇最優(yōu)價值效果的活動過程?!保?]在學校體育價值選擇上的沖突,實質(zhì)上是人們利益的沖突,價值標準上的沖突,是對學校體育功能“非理性”的曲解。表現(xiàn)在不同主體之間在學校體育價值選擇過程中的對立,學校體育目標的確定,體育課程的設計,是體育專家學者根據(jù)國家教育方針,教育政策制定的,教育行政部門以意見、要求、規(guī)定等文件下發(fā),要求學校貫徹落實。他們代替了社會主體,以國家意志、民族復興、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當然也包括了對學生健康發(fā)展的視角定位學校體育價值。而學生個體則是從自身發(fā)展的需求、愛好、興趣,從對學校體育功能的了解和把握的視角定位學校體育價值。所以,在不同的主體之間總會存在價值關系上的差異。這樣就出現(xiàn)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沖突,“體質(zhì)觀”與“技能觀”的沖突,“健康第一”與“快樂體育”的沖突,體育教學與體育活動的沖突等等。
其思想根源,一是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導致學校體育價值選擇的功利主義傾向,表現(xiàn)在:一些學校領導對學校體育的態(tài)度是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算次要,忙起來就不要,他們要的是政績,是升學率;部分體育教師要的是職稱,他們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所謂的理論研究上,而在鉆研教材、改進教法、創(chuàng)新教育上精力投入明顯不足;學生要的是升學,把時間都用到文化課學習上,也無閑暇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上體育課也是“出工不出力”,在對學校體育價值的選擇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二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影響。造成學校體育價值選擇混亂,一些人的思維方式是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認識事物,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不是“包容”、“吸收”,而是“對立”,不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是“有我沒你”。人為地樹立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體質(zhì)教育”和“技能教育”、“健康教育”和“快樂教育”的壁壘。
2.2 學校體育價值取向的爭鳴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校體育價值取向曾出現(xiàn)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學科本位論,健康本位論,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統(tǒng)一論等五種主流價值取向。各種觀點都有各自的理論淵源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具有客觀性和社會歷史性。代表了學校體育價值取向爭鳴的主要傾向,應該說其觀點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學術價值。
一是社會本位論,是以滿足國家和社會需要為中心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其顯著特征是偏重學校體育的政治功能,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是進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這種價值取向更多地強調(diào)了普遍性,而忽視了人的發(fā)展的特殊性的要求和引領;二是個人本位論,是以滿足個人或個體需求為中心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強調(diào)人的自由發(fā)展,忽視學校體育共同目標的導引,強調(diào)個性發(fā)展,把人看成脫離社會的“單個的人”和“抽象的人”;三是學科本位論,是以發(fā)展體育學科為中心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強調(diào)學校體育價值在于求知求真,把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作為學校體育的依據(jù),強調(diào)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社會需求沒有納入學校體育的視野,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滿足被忽視;四是健康本位論,是以實現(xiàn)學生健康為目標,追求學生心理、社會,道德全方位健康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它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主張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的認知、情感、興趣、動機以及個體潛能的發(fā)揮。這種價值取向具有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隨著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這種價值取向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學校體育課不要運動負荷,不要嚴格的教學組織形式,不要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學內(nèi)容?!坝皿w驗代替知識,用生活代替科學,用玩、樂取代知識和技術的傳授”[6];五是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統(tǒng)一論,是滿足國家、社會發(fā)展需要與滿足學生個體發(fā)展需要相統(tǒng)一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強調(diào)學校體育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在滿足社會需要,并充分尊重人的個體發(fā)展需要的前提下得到協(xié)調(diào)平衡的發(fā)展。
2.3 學校體育價值取向的重構
20世紀70年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現(xiàn)代教育提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和需要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即“健康的體魄,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第一次將體魄健全作為人才評價的重要指標。增強學生體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堅毅性、勇敢行、果斷性、進取性、競爭性、自控性和超越自我的品質(zhì),是學校體育具有的基本功能,體現(xiàn)了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中的獨特作用?!吧鐣疚徽摗?、“個人本位論”、“學科本位論”,都帶有明顯的片面性,“健康本位論”、“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統(tǒng)一論”,也難以充分體現(xiàn)學校體育的本質(zhì)和作用?!斑^去對體育課程的社會價值、工具價值的過于偏重,違背了體育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7]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推動人力資源強國建設,這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學校體育應該確立的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是與社會需要相統(tǒng)一的,而學校體育的目的是不斷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發(fā)展目的是不斷滿足社會的需要”[8]。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是處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現(xiàn)實的、可以通過經(jīng)驗觀察到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人?!保?]在個體與社會的關系中,既不能離開社會需要去強調(diào)個體的發(fā)展,也不能離開個體的發(fā)展去談社會的需要。在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建設的背景下,把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有機結合,把學生對體育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有機結合,特別是要從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大環(huán)境中去認識學校體育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突顯了學校體育向人的價值回歸的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在學校體育價值取向上的具體體現(xiàn)。
體育學科的知識、技能、技術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促進學生主體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體育科學知識和運動技能是學校體育的基本任務。沒有體育學科的支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校體育的存在也就是失去了意義。因此,學生全面發(fā)展、體育學科知識、社會發(fā)展需求是制定學校體育目標、設計體育課程、開展陽光體育、進行課余訓練和競賽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三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表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
3.1 引導學生熱愛體育運動
當前,作為價值主體的學生對學校體育價值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體育無用論”、“體育危險論”、“文化課與體育對立論”已成為部分學生的共識。從社會環(huán)境看,目前,考大學、考公務員、工作聘用均沒有對體育知識和技術的考核,這對學校體育價值的實現(xiàn)起到了消極影響。從學生自身看,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嬌生慣養(yǎng),畏懼勞苦、貪圖安逸,對需要付出辛苦的體育課望而生畏。學校體育價值如果僅僅作為學生的需要,卻不被學生接受,就不可能對學生構成現(xiàn)實的價值,更談不上學校體育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要通過教育引導和輿論宣傳等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要有制度、有組織、有要求、有記錄,學校體育教研室(組)要與有關部門緊密配合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鍛煉習慣。
3.2 提高體育課的科技含量
當前,學校體育功能的“流失”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價值的實現(xiàn)。在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有許多人對傳教士的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不是采取“揚棄”的態(tài)度,而是全盤否定,體育教學去“知識化”、去“技能化”盛行,用幼稚的游戲取代體育教學內(nèi)容。這實質(zhì)上是否認了體育的科學性,導致學生對體育知識、運動技能掌握甚少。在開展陽光體育活動過程中,由于學生沒有掌握好體育鍛煉的技術和方法,造成有的學生“動”不起來,“練”不起來,這樣就不可能真正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因此,必須科學精選教學內(nèi)容,有重點地強化運動技術,遵循體育教學規(guī)律,把握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提高體育課的科技含量。另外,從終身體育的角度看,掌握技能和方法會更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zhì),使之受益終身。
3.3 加強師資隊伍整體培養(yǎng)
當前,體育師資現(xiàn)狀與學校體育發(fā)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也是影響學校體育價值實現(xiàn)的“瓶頸”。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落后,知識技能危機。在教學中重教法而輕學法,重共性而輕個性,教學組織形式呆板。有的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知識儲備不足,運動技術匱乏。特別是新課改后,對新增加的健康知識了解甚少,導致“教什么、怎么教”,“講什么、怎么講”不清楚,不能保證有效教學,體育課質(zhì)量不斷下降。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專職體育教師培訓計劃,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專業(yè)素質(zhì)。加大培訓力度,拓寬培訓渠道,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教師外出學習、考察。體育教師在職稱評聘、評優(yōu)表彰等方面要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造就一支高水平的體育教師隊伍,以保證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豐富課余體育活動,提高訓練水平,從而進一步推進學校體育科學有序發(fā)展,實現(xiàn)學校體育價值。
3.4 建立健全監(jiān)測評價機制
監(jiān)測評價是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體育進行宏觀調(diào)控的手段,是檢查學校體育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價值的重要保證。通過評價找出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接受實踐檢驗并加以修正、補充、完善和發(fā)展。學校體育評價所使用和遵循的是“規(guī)章制度”,如體育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計劃、指標、標準,還有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等等。通過監(jiān)測評價可以了解每個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總體情況。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監(jiān)測評價機制的建立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中包括制定學生體質(zhì)健康和評價制度,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學校體育工作的評估制度、學校體育的報告公示制度、學校體育制度年度報告、體育工作評估和評優(yōu)評先中的“一票否決”制度,等等。這標志著我國學校體育監(jiān)測評價機制走向了健全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的軌道。學校體育價值的轉型和價值取向的重構,為學校體育科學發(fā)展進行價值導向,促進人們更理性、更深刻地把握學校體育的意義,指導學校體育實踐,實現(xiàn)學校體育向教育的回歸,彰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
[1]李德順.價值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02.
[2]陳 琦,楊文軒,劉海元,等.我國當代體育價值觀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8):3-9.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S].北京:國務院辦公廳,2012.
[4]李德順.價值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24.
[5]田國祥.對我國體育課程價值選擇與沖突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7.
[6]毛振明,郭建.體育新課改教學門診[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2.
[7]劉 昕.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改革與重構——兼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1):1530-1531.
[8]范 巍,馬云鵬.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價值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2(11):79-82.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Valu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ir Realization Route in China
FAN Wei1,2,MA Yunpeng1
(1.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Jilin,China;2.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Using the literature consultation,logical analysis,and contrastive analysis,and starting from a philosophical theory of value,this articl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value selection conflict and its ideological roots,and value orientation conten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hen it build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times,promot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and servs human resources powerhouse.Finally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developing students’interest in sports and physical exercise habits,improving the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to achieve the valu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value;value orientation;realizing route
G807.01
A
1004-0560(2013)05-0101-03
2013-07-15;
2013-08-13
范 ?。?963-),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馬云鵬(1954-),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E-mail:mayp@nenu.edu.cn。
責任編輯:喬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