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福建總隊醫(yī)院腎內(nèi)科(福州350003) 吳碧青 曾國彬
心血管疾病是導致終末期腎臟?。‥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guān),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異常增厚及斑塊形成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預測因子之一。本文通過彩超檢測頸動脈IMT及斑塊發(fā)生情況來反映ESRD患者動脈硬化情況并分析其相關(guān)因素。
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院腎內(nèi)科病情穩(wěn)定的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56.3±12.5)歲,透析時間大于3個月,平均透析齡(21.7±13.3)個月,原發(fā)疾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38例,糖尿病腎病6例,高血壓腎病4例,多囊腎2例,原因不明6例。健康對照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58.2±11.3)歲。所有入選患者均知情同意。
2 方 法
2.1 血壓測定:由同一醫(yī)生采用汞柱式血壓計,于安靜狀態(tài)下休息15min后測坐位上臂血壓,重復測3次,取平均值。MHD患者規(guī)定在非血透日測量。
2.2 生化指標:血透前空腹安靜狀態(tài)下抽取非內(nèi)瘺側(cè)前臂靜脈血,常規(guī)檢測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C-反應蛋白(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鈣(Ca2+)、血磷(P3+)及血清甲狀旁腺激素(iPTH)水平等,計算Kt/V。
2.3 頸動脈超聲檢測:由專人采用Logiq7型彩超儀,探頭頻率7.5~10MHz,檢測頸動脈IMT并觀察頸動脈斑塊的回聲、位置、形態(tài)情況,測量斑塊的厚度。彩超測定血流動力學指數(shù)包括: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張期末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數(shù)(RI),RI=(PSV-EDV)÷PSV。
頸動脈IMT增厚定義為頸總動脈IMT≥1.0mm和(或)頸動脈分叉處IMT≥1.2mm;斑塊診斷標準:頸動脈系統(tǒng)的任意一個血管節(jié)段存在IMT值≥1.3mm或比鄰近部位厚0.5mm,或≥相鄰區(qū)域IMT值的1.5倍,或圖像顯示血管腔某處血流缺損,缺損處面積≥10 mm2。IMT增厚或局部有斑塊者診斷為頸動脈硬化。
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SPSS 12.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量指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或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危險因素先采用單因素相關(guān)分析進行篩查,然后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影響頸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
1 MHD患者與正常對照組間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見表1。
2 MHD患者與正常對照組間超聲檢測指標比較:見表2。MHD患者IMT及頸動脈斑塊檢出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其中僅7例(19.4%)為單純性IMT增厚,29例斑塊形成者中,軟斑3例,硬斑11例,混合斑15例。
表1 兩組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表2 MHD患者和正常對照者頸動脈超聲檢測結(jié)果
表3 MHD患者頸動脈硬化組與非硬化組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3 MHD患者中頸動脈硬化組與非硬化組間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見表3。
4 MHD患者頸動脈IMT危險因素分析:單因素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提示MHD患者頸動脈IMT與年齡(P<0.01)、收縮壓(P<0.01)、CRP(P<0.05)、血磷(P<0.01)呈顯著正相關(guān),與白蛋白(P<0.01)呈顯著負相關(guān)。將上述單因素分析中有顯著相關(guān)性的指標作為自變量,將頸動脈IMT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表明年齡(P<0.01)、收縮壓(P<0.01)和血磷(P<0.01)水平是頸動脈IMT的獨立影響因素,其余指標未進入方程。
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型動脈,頸動脈因其位置表淺,已被證實可作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窗口”[2]。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MH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顯著高于正常人。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提示高血壓同樣是ESR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3],長期高血壓對動脈內(nèi)膜表面產(chǎn)生的切應力造成動脈內(nèi)膜表面損傷,脂質(zhì)向內(nèi)膜浸潤,粥樣斑塊形成。同時還提示血磷水平是MHD患者特有的頸動脈IMT的獨立影響因素。近年來大量循證醫(yī)學表明臨床上控制高磷血癥可以減輕大動脈的血管鈣化[4]。在我們的研究中,MHD患者頸動脈斑塊多為伴有鈣化的硬斑及混合斑,此現(xiàn)象亦可能與存在的高磷血癥有關(guān)。
目前已經(jīng)公認炎癥反應貫穿于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CRP是炎癥狀態(tài)一項客觀敏感的指標。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MHD患者組CRP水平雖在正常范圍,但仍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說明MHD患者體內(nèi)確實存在炎癥因子輕微而持續(xù)活化的微炎癥狀態(tài),可能與血液透析時炎癥細胞激活、透析液內(nèi)毒素以及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血管通路的亞臨床感染有關(guān)。
鑒于頸動脈IMT與動脈粥樣硬化的良好相關(guān)性,可以確定高收縮壓、高血磷是MH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血壓特別是收縮壓的良好控制,對高血磷的糾正,這對防控ESR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有著一定的意義。
[1]Weiner DE,Tighiouart H,Stark PC,et al.Kidney disease a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J].Am J Kidney Dis,2004,44:198-206.
[2]Lorenz MW,Markus HS,Bots ML,et al.Prediction of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irculation,2007,115(4):459-467.
[3]聶雪琴,李俊彥.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與頸動脈硬化相關(guān)性探討[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9):1255-1256.
[4]Block GA,Spiegel DM,Ehrlich J,et al.Effects of sevelamer and calcium on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new to hemodialysis[J].Kidney Int,2005,68:1815-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