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加永, 夏淑琦, 魏國忠, 馬衛(wèi)德, 汪 海, 王 晗, 張德亭
(溫州市人民醫(yī)院溫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chǎn)科實驗室,浙江溫州325000)
凝血項目的檢查日益廣泛的應用于臨床,我們根據(jù)《ISO15189醫(y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的相關要求,對Destiny Max全自動血凝分析系統(tǒng)(簡稱Destiny Max)性能以及配套試劑的穩(wěn)定性進行了綜合評價。
愛爾蘭Tcoag公司生產(chǎn)的Destiny Max全自動血凝儀及原裝配套試劑、質控品和消耗品。法國Stago公司生產(chǎn)的STA-R全自動血凝儀及原裝配套試劑、質控品和消耗品。
Stago公司提供的正常值質控血漿(STA Coag Control N,批號:105650)和異常值質控血漿(STA Coag Control P,批號:106118);Tcoag公司提供的正常水平質控品(TriniCHECK Control 1,批號:B315006)和異常水平質控品(TriniCHECK Control 2,批號:B302009),以及新鮮混合血漿(按需要用健康體檢者和患者新鮮血漿制備)。常規(guī)測定血漿為0.109 mol/L枸櫞酸鈉1∶9抗凝空腹靜脈血經(jīng)3 000×g離心10 min制備的乏血小板血漿。
根據(jù)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相關文件要求,對儀器的準確度、精密度(批內、批間)、線性評價、檢出限值、攜帶污染率和試劑穩(wěn)定性等進行評價。具體項目為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時間(TT)。PT、APTT和TT均采用機械式磁珠凝固法,根據(jù)PT試劑的國際敏感度指數(shù)(ISI)值計算INR,F(xiàn)IB采用Clauss法。所有試驗均由經(jīng)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化操作規(guī)程進行。采用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案'88(CLIA'88)推薦的允許誤差,PT為15%、APTT為15%、FIB為20%和TT為15%。
1.精密度試驗 根據(jù)CLSI EP5-A2文件的要求[1],批內精密度采用正常值、異常值的新鮮混合血漿,在2 h內連續(xù)重復測定20次;批間精密度采用同一批號的正常和異常血漿及Stago公司提供的質控血漿,每天測定1次連續(xù)20 d,測定時間涵蓋整個工作日和試劑與質控品的穩(wěn)定期,計算均值()、標準差(s)及變異系數(shù)(CV),以CV%低于1/4總誤差和1/3總誤差為判定標準。
2.檢出限 取FIB試劑盒的標準品作為高值血清,進行倍比濃度稀釋至廠家提供的靈敏度值,以天間CV接近20%時相應的FIB濃度為檢出限[2]。
3.FIB線性評價試驗 根據(jù)CLSI EP6-A文件的要求[3],選取1份FIB值接近預期上限混合血漿(H)和1份FIB值接近預期下限混合血漿(L),按 5H、4H+1L、3H+2L、2H+3L、1H+4L、5L關系進行配制,每個稀釋度由低到高重復測定3次,再由高到低重復測定3次,計算均值。將6對實測值(Y)與預期值(X)進行線性回歸,計算Y=aX+b驗證線性范圍要求,a值在1±0.05范圍內,b接近0為判定標準[4]。
4.攜帶污染率 用制備的FIB高值、FIB低值、PT和APTT正常值混合血漿,按如下方法進行攜帶污染試驗,要求FIB測定攜帶污染率(K)≤1/4總誤差。(1)FIB高值樣本對FIB低值、PT和APTT正常值樣本的污染:將FIB低值樣本連續(xù)測定3次,結果為L1、L2、L3,立即連續(xù)測定FIB高值樣本3次,結果為H1、H2、H3,再連續(xù)測定FIB低值樣本3次,結果為L4、L5、L6。根據(jù)公式K1=[L4-Mean(L1,L2,L3)]/Mean(L1,L2,L3),計算FIB高值樣本對FIB低值樣本的攜帶污染率(K1)。將上述過程中的FIB低值標本分別用PT和APTT正常值血漿代替,可以得到FIB高值樣本對其的攜帶污染率(K1);(2)FIB低值樣本對FIB高值樣本的污染:將FIB高值樣本連續(xù)測定3次,結果為H1、H2、H3,立即連續(xù)測定FIB低值樣本3次,結果為L1、L2、L3,再連續(xù)測定FIB高值樣本3次,結果為H4、H5、H6。根據(jù)公式 K2=[H4-Mean(H1,H2,H3)]/Mean(H1,H2,H3),計算 FIB 低值樣本對FIB高值樣本的攜帶污染率(K2)。
5.試劑穩(wěn)定性 正常值、異常值的混合血漿及高低2個水平的Stago公司質控血漿,各自分裝15支,-70℃冰箱冷凍。試劑按說明書復溶,用此試劑用Destiny Max連續(xù)測定PT、APTT、FIB、TT項目15個工作日。試劑不使用時,2~8℃密封保存,觀察測定值的變化。
6.相關性試驗 根據(jù)CLSI EP9-A文件關于能力比對與偏差評估的相關要求,對臨床送檢新鮮血漿(包括正常水平和異常水平),分別在Destiny Max和Stago STA-R血凝分析系統(tǒng)(簡稱Stago STA-R)上檢測 PT、APTT、FIB、TT,連續(xù)20 d,共507份標本。以參加室間質評的Stago STA-R為比對基準,對Destiny Max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shù)(r2)高于0.95為判定標準。
Destiny Max對PT、APTT、FIB和 TT 項目正常值和異常值新鮮混合血漿的重復性試驗顯示其批內CV均低于1/4總誤差。見表1。
Destiny Max對PT、APTT、FIB和TT項目正常值和異常值混合血漿以及Stago公司質控血漿的重復性試驗顯示其批間CV均低于1/3總誤差,表明Destiny Max的檢測精密度高、穩(wěn)定性好。見表2。
表1 Destiny Max血凝分析系統(tǒng)PT、APTT、FIB和TT批內精密度試驗結果
表2 Destiny Max血凝分析系統(tǒng)PT、APTT、FIB和TT批間精密度試驗結果
連續(xù)測定稀釋為0.40、0.50、0.60和 0.80 g/L的FIB,其中0.50 g/L的CV值接近20%,故該值為檢出限。見表3。
制備的混合血漿FIB預期高值為8.97 g/L,預期低值為0.90 g/L,Destiny Max的 a值在1±0.05范圍內,b接近0達到判定標準。FIB在0.90~8.97 g/L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 (r=0.999 9)。見表4。
表3 FIB檢測系統(tǒng)檢出限計算結果
FIB高值樣本對FIB低值、PT和APTT正常值樣本的攜帶污染率K1分別為0.71%、1.00%和0.41%;FIB低值樣本對FIB高值樣本的攜帶污染率 K2為0.89%,均<1/4總誤差。表明Destiny Max在FIB檢測過程中交叉污染低。
Destiny Max PT、APTT、FIB和TT試劑穩(wěn)定性試驗,參照EP15文件[5],要求CV低于1/3總誤差。見表5。
Destiny Max和Stago STA-R除APTT的r2為0.813 4 外,PT、INR和 FIB 的 r2>0.95。表明其有良好的相關性,檢測結果具有可比性。見表6。
表4 FIB在Destiny Max血凝分析系統(tǒng)上的線性范圍試驗結果
表5 Destiny Max血凝分析系統(tǒng)PT、APTT、FIB和TT試劑穩(wěn)定性試驗
表6 Destiny Max與STA-R血凝分析系統(tǒng)PT、INR、APTT和FIB相關性結果
Destiny Max可以自由選擇機械法和/或光學法檢測原理的儀器,多種測量方式同時檢測,微量反應體積(試劑用量最小達25μL)。其機械法采用磁珠法原理,故不受溶血、黃疸、及高血脂血癥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本研究根據(jù)國際血液學標準委員會(ICSH)對血凝分析系統(tǒng)要求,并結合Destiny Max的特點,建立了一套適合并簡單可行的性能評價方法。
本研究批內精密度采用混合血漿監(jiān)測,各項目高、低值CV均在3%以內;批間精密度采用雙水平的混合血漿和質控血漿同時監(jiān)測,各項目測定值CV均在1/3總誤差要求以內,重復性良好。將0.50 g/L定為FIB的檢出限,其CV(19.59%)接近20%。FIB在0.90~8.97 g/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相關。攜帶污染率K1(0.71%、1.00%和0.41%)和 K2(0.89%)均低于 1/4總誤差(3.75%)。表明Destiny Max在正常維護操作下,能將交叉污染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試劑穩(wěn)定期長,常規(guī)4項檢查項目在15 d內項目CV值均在10%以內。在比對實驗中,Destiny Max的 PT、INR、FIB結果與Stago STA-R的結果呈高度相關(r2>0.95)。APTT 的 r2為0.813 4,差異較大,可能與Tcoag公司采用的試劑為液體硅藻土,激活能力強有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Destiny Max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性能評價。結果顯示,該系統(tǒng)性能可靠,能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檢驗數(shù)據(jù),適合現(xiàn)代化大型綜合性實驗室的臨床常規(guī)檢驗工作。
[1]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S].EP05-A2,CLSI,2004.
[2]馮仁豐.臨床檢驗質量管理技術基礎[M].第2版.上海:上??萍嘉墨I出版社,2007:111-125.
[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S].EP6-A,CLSI,2003.
[4]宋文琪,靳劍蕓,王 艷,等.全自動血凝儀分析過程質量管理與評價的研究[J].檢驗醫(yī)學,2009,24(6):46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