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霞
[摘要]1、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2、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3、改變評價手段,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生命教育 以人為本 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世界兒童基金會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是兒童借給我們的”,我們的教育應一切為了學生。為了讓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的發(fā)展,養(yǎng)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的意識。對于當前的語文教學來說,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
1.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師樹立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生命個體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長節(jié)奏,寬容地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失誤,例如,當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耐心地幫他分析問題,用誠心的幫助代替毫無意義的指責;當學生考試不理想時,可以引導他們尋求改進的對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來代替埋怨……,用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感受到尊重和關愛之后去尊重和關愛他人。
2.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要將知識的傳授與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讓小學生的認知學習過程伴隨著積極的情感活動。這就要求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借助各種手段、利用豐富的文史資料或影象資料等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景,將知識學習放在特定的語文情景之中,使學生在學習中理解知識的意義。
3.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所謂有“生命的語文”就是體現(xiàn)在語文知識生成所蘊涵的“進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會精神、社會能力”等方面,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要教給學生的,就必須是“有思想”的語文、“有情感”的語文和“有生活”的語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們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躍動”的生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感受到強勁躍動的生命脈搏和濃郁的人文氣息。
二、建構語文生命教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我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踐與思考: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實施生命教育課堂的重要前提
生命教育課堂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基礎, 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幫助而實現(xiàn)的,是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這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要構建生命教育課堂,教師就要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自己教學改革的指導方針。
2.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是實施生命課堂的保證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保證,也是實施生命課堂的保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參與、積極交往應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小學生雖然還沒有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但他們有思想,有自己觀察問題的方式,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他們的想法、觀點,即使學生觀點出現(xiàn)偏頗,教師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及教參中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正確地加以引導,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到自己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感到自己在學術上、人格上與老師是平等的,感到老師的可親、可信。由此可見,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給學生一片生命的綠洲,讓學生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應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3.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課堂中恰如其分的挖掘生命教育資源,并有效的運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歷練,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課文《諾曼底號遇難記》。通過講述船長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對生命的正確理解和珍惜,讓學生感悟人的生命歷程總會遇到這樣那樣苦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要勇于面對、勇于接受挑戰(zhàn),生命才會更燦爛。教學《我的母親》時,應深入文本,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之后又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回憶父母為你做的點滴小事,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設計: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難以接受的困難和挫折,你將如何面對?這問題的設計,目地是讓學生懂得珍視生命、熱愛生活。
4.豐富語文教學活動,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
生命意識不是教出 來的,而是在學生主體參與實際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在與他人的合作交往與思維碰撞中發(fā)展起來的,所以,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開展生命教育。可以利用每單元的活動課程,將語文學習與尋找學生身邊相似的故事相結合,延伸課堂,尋找身邊的人生標桿。如可以組織學生走訪身邊逆境成才的人,……也可以組織演講征文等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和對生命的珍惜與敬畏之情,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5.改變評價手段,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保障
在教學中,長期受到批評或不被認可的學生,往往表現(xiàn)冷漠,攻擊性強。這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不吝嗇表揚,要采用多元評價及發(fā)展性評價手段,多角度、多層面地肯定學生的長處,即使學生在學習上落在后面時,我們也應該用“只要你努力,你就總能進步!進步的學生就是好學生”等等來鼓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在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之中感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一個還能進步的人!從而養(yǎng)成健康的心態(tài)。
總之,在小學階段我們通過在語文課中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的發(fā)展,養(yǎng)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的意識,語文生命課堂教學就會在尊重學生、重視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顯其能,以實現(xiàn)最佳的整體教學效果。讓我們不斷的思考與實踐,走出語文教學的荒漠,走進學生的心靈,構建與實踐語文的生命教育課堂,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贏。努力使在學生得到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體驗感悟生命的真諦,為自己的終生幸福奠定厚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市文圣區(qū)小屯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