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淑艷, 賈 晨, 李盼盼, 李笑妍, 侯雪敏, 尹利利, 馬 原, 張 洋
(1.沈陽化工大學應用化學學院,遼寧沈陽 110142;2.解放軍65735部隊68分隊,遼寧丹東 118010;3.中國石油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2249)
重金屬一般以天然濃度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現(xiàn)代工業(yè)特別是礦業(yè)的發(fā)展使人類對重金屬的開采、冶煉、加工及商業(yè)制造活動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屬進入水和土壤中.例如,Pb2+、Hg2+、Cu2+和 Zn2+等重金屬及其化合物主要來源于儀表廠、食鹽電解、貴金屬冶煉、化妝品、照明用燈、燃煤、水生生物等.大量留存于環(huán)境中的重金屬物質以各種化學狀態(tài)存在,即使?jié)舛刃?,也會在各級食物鏈中逐步濃縮,從而造成公害[1-2].
傳統(tǒng)處理重金屬一般采用物理化學方法,包括沉淀過濾、離子交換、反滲透、氧化還原、電解和膜分離等,這些技術存在的最大缺點在于處理低濃度的重金屬廢水時,處理的成本高,而且常伴有二次污染[3-5].從一些研究報導來看,各種微生物結構復雜、代謝產(chǎn)物多樣,這使其吸附重金屬的行為與物理化學吸附行為有較大差異,而微生物法處理重金屬污染廢水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6-8].連賓等[9-11]報道了膠質芽孢桿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對多種重金屬廢水的絮凝作用,證明其在水處理中有廣泛的應用潛力.重金屬的微生物吸附技術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尤其是在低質量濃度下(1~100 mg/L),微生物方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費用低、對重金屬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吸附設備簡單、易操作等優(yōu)點[12-14].因此,進一步研究微生物對重金屬的吸附十分必要.
本研究利用傳統(tǒng)的微生物吸附重金屬的技術,首次將黑曲霉真菌和假單胞菌聯(lián)合,以其發(fā)酵液為吸附劑,探討它們對模擬污染廢水中Pb2+、Hg2+、Cu2+和 Zn2+的吸附性能,闡述它們聯(lián)合對重金屬吸附所起協(xié)同還是拮抗作用,以便為環(huán)境部門處理廢水提供參考依據(jù).
假單胞菌購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黑曲霉真菌由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研究所友情提供.
SG-921型雙光數(shù)顯測汞儀,江蘇江分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自動手提式滅菌器(YXQ-LS-18SI型),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原子熒光光譜儀(SK2003AZ型),北京金索坤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數(shù)顯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JS061型)、數(shù)顯雙層氣浴振蕩器(ZD-85型),金壇市杰瑞電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JA203N型),上海??惦娮觾x器廠.
1.3.1 黑曲霉和假單胞菌擴大生長培養(yǎng)液
基本組成(1/L):200 g土豆浸出液,20 g葡萄糖,pH自然;假單胞菌的營養(yǎng)瓊脂配方:NaCl 5 g/L,牛肉浸粉 3 g/L,蛋白胨10 g/L,純凈水1 000 mL,pH值為7.2~7.4.
1.3.2 制備吸附劑
取出4℃斜面保存的菌種,放置使其達到室溫.無菌條件下接種在液體生長培養(yǎng)基中,放入搖床,29℃、15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24 h,4℃冷藏備用.
1.4.1 菌體對重金屬的吸附實驗
菌體的稱量:對于真菌采用直接稱重的方法;對于細菌,將培養(yǎng)12 h的菌懸液在590 nm下測定OD值,每次使用相同體積、相同OD值的菌懸液,OD值高的用無菌水逐級稀釋.
重金屬的吸附實驗:取一定濃度一定體積的金屬離子(Pb2+、Hg2+、Cu2+和 Zn2+)液體,將上述真菌和細菌菌體分別按質量和體積加入實驗溶液中,29℃、150 r/min搖瓶培養(yǎng).取樣后8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Pb2+、Cu2+和 Zn2+)和測汞儀(Hg2+)分別測定殘余離子濃度.以相同操作但不加菌體的重金屬離子溶液作為對照,每個樣品重復4次.吸附率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qex是吸附率(mg/g),c0、c分別為對照溶液金屬離子濃度和實驗樣品金屬離子濃度,V為溶液體積,n為稀釋倍數(shù),m為菌體質量(g).
1.4.2 金屬離子濃度對吸附的影響
將一定濃度的金屬離子(Pb2+、Hg2+、Cu2+和Zn2+)溶液加蒸餾水稀釋成不同濃度梯度,將它們的pH值調為5.0~6.0,然后取50 mL,加入10%(體積分數(shù))菌體,28℃、150 r/min搖瓶培養(yǎng)24 h后取樣,測定上清液中重金屬離子的殘留量.
1.4.3 吸附劑用量對模擬廢水中Pb2+、Hg2+、Cu2+和Zn2+去除的影響
模擬廢水是由 Pb2+、Hg2+、Cu2+和 Zn2+4種金屬離子組成.設計5組實驗,每組加菌總量(黑曲霉真菌和假單胞菌)是樣品溶液的0%、2%、6%、10%、14%(體積分數(shù)),黑曲霉真菌和假單胞菌的體積比例是1∶1.其他條件選用上述實驗的最佳值,實驗方法同上.
1.4.4 金屬離子吸附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將含4種元素的重金屬溶液50 mL裝入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 mL的吸附劑,在25℃、150 r/min條件下,于振蕩器中振蕩,吸附不同時間:0、20、40、60、480、960、1 440 min.離心,取上清液,測量吸附前后溶液中離子濃度,每個樣品4個平行.
1.4.5 有機物對模擬廢水中金屬離子吸附率的影響
選擇3種多環(huán)芳烴(菲、芘、苯并芘),在模擬廢水中分別加入60 mg/L,吸附一定時間,然后去除菌體,分別測定上清液中重金屬離子.其他條件和計算方法同1.4.1.
1.4.6 溫度對金屬吸附率的影響
實驗分成4組,每組金屬離子吸附實驗的溫度分別為25、30、35、40℃,其他選用上述實驗的最佳條件,實驗方法同上.
金屬離子質量濃度對吸附率有很大影響.由圖1可以看出:在一定實驗質量濃度范圍內(0~80 mg/L),隨著重金屬離子質量濃度的增加,黑曲霉真菌和假單胞菌對 Pb2+、Hg2+、Cu2+和Zn2+的吸附率都隨之增加,基本符合Langmuir單分子層吸附行為[12].但是當質量濃度大于80 mg/L時,2株菌對4種金屬離子的吸附率逐漸降低.60~80 mg/L對此4種金屬離子是最佳實驗質量濃度范圍.在同一質量濃度情況下,4種金屬離子的去除率大小為:Zn2+>Pb2+>Cu2+>Hg2+.
圖1 濃度對幾種金屬離子吸附的影響Fig.1 Influence of concentration of several metal ion on biosorption
吸附劑越多可以提供越多的吸附位點,從而提高金屬離子去除率,但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費.相反,如果吸附劑量偏低則提供的吸附位點較少,金屬離子去除率必然降低.因此,合適的微生物劑量至關重要.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加菌量的增加(0% ~10%),幾種金屬吸附總量顯著上升;當吸附劑總量從10% ~14%時,金屬離子的吸附率提升緩慢.從能源節(jié)約的角度考慮,以下實驗加菌總量定為10%(體積分數(shù)),即黑曲霉真菌和假單胞菌分別為5%(體積分數(shù)).
圖2 加菌量對金屬吸附率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biosorption dose on metal ion biosorption
一般情況下,一定時間范圍內,金屬離子去除率隨金屬離子吸附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當吸附時間超過一定范圍,金屬離子可能隨吸附時間的延長而去除率增長緩慢,或者負增長(解吸速率可能大于吸附速率);并且吸附時間增長,會造成能源上的浪費.由圖3可以看出:20 min到1 440 min時間范圍內,金屬去除率整體上呈現(xiàn)緩慢上升的趨勢,但是變化不是很大(除了Cu2+).去除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隨著吸附時間的增加,被吸附的金屬離子逐漸增加,微生物吸附劑的表面吸附位點逐漸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某些金屬離子通過微生物自身代謝從溶液中去除,從而加大了金屬離子的去除率.綜合考慮,以下實驗吸附時間均采用20 min.
圖3 吸附時間對金屬吸附的影響Fig.3 Effect of sampling time on adsorption
現(xiàn)在的多數(shù)重金屬污染廢水中往往污染的種類表現(xiàn)為復合污染,即既有重金屬也有有機污染物.所以在通過微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屬的試驗中,有機物的影響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持久有機污染物則是重點考慮的對象.菲、芘、苯并(a)芘屬于多環(huán)芳烴類,是典型的持久有機污染物,自然環(huán)境下難于降解.
由圖4可以看出:菲、芘、苯并(a)芘對上述試驗中的4種重金屬的去除均有一定的影響,影響大小順序如下:菲>芘>苯并(a)芘.這可能和這幾種有機物的分子大小有關.
圖4 有機物對4種金屬離子吸附的影響Fig.4 Influence of organic compounds on adsorption
溫度對金屬吸附試驗很重要,溫度稍高,離子活動較快,幾種金屬離子能夠快速占據(jù)微生物吸附劑的吸附位點,同時溫度過高也會加快解吸的速度.因此,適宜的吸附實驗溫度范圍很關鍵.
由圖5可以看出:當實驗溫度從25~35℃,Pb2+、Hg2+、Cu2+和 Zn2+吸附率緩慢上升,但是變化幅度較小;當溫度高于35℃時,Pb2+、Hg2+、Cu2+和Zn2+的吸附率略有降低.考慮能源與吸附率的綜合結果,以后實驗的溫度采用室溫25℃.
圖5 溫度對金屬吸附的影響Fig.5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dsorption
探討了黑曲霉真菌和假單胞菌對模擬廢水中Pb2+、Hg2+、Cu2+和 Zn2+的吸附.結果表明:實驗條件下,最佳吸附濃度范圍是60~80 mg/L;在同一濃度情況下,4種金屬離子的去除率大小為Zn2+>Pb2+>Cu2+>Hg2+;最適合的加菌總量為10%;吸附時間為20 min;菲、芘、苯并(a)芘對Pb2+、Hg2+、Cu2+和 Zn2+的去除均有一定的影響,影響大小順序為菲>芘>苯并(a)芘;最適合的實驗溫度是25℃.
[1] 張漢波,王力,沙濤,等.從鉛鋅礦渣中分離的微生物對重金屬吸附特性的研究[J].微生物學雜志,2004,24(5):34-37.
[2] 張建民,王轉斌.重金屬離子對酵母影響的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1999,26(1):73-83.
[3] 王翠蘋,常穎,孫紅文,等.電氣石和微生物對水溶液中鉛吸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1,34(7):12-16.
[4] 石杰,劉曉嵐.用固定生物材料去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1,98(6):30-31.
[5] Morel F M M,Kraepiel A M L,Amyot M.The Chemical Cycle and Bioaccumulation of Mercury[J].Annu.Rev.Ecol.Syst.,1998,29:543-566.
[6] 蔡佳亮,黃藝,鄭維爽.生物吸附劑對廢水重金屬污染物的吸附過程和影響因子研究進展[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8,27(4):1297-1305.
[7] 趙美萍,劭敏.環(huán)境化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40-244.
[8] 連賓,莫彬彬.膠質芽孢桿菌吸附汞離子的機理及吸附平衡參數(shù)的定量關系研究:中國,CN201210017215[P].2012-11-24.
[9] Lian Bin,Chen Ye,Yuan Sheng,et al.Study on the Flocculability of Metal Ions by Bacillus mucilaginosus GY03 Strain[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4,23(4):380-386.
[10] Chen Ye,Lian Bin.Ability of Bacillus Mucilaginosus GY03 Strain to Adsorb Chromium Ions[J].Pedosphere,2005,15(2):225-231.
[11] Lian B,Chen Y,Zhao J,et al.Microbial Flocculation by Silicate Bacterium Bacillus Mucilaginosus: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J].Bioresource Technol,2008,99(11):4825-4831.
[12]劉剛,李清彪.重金屬生物吸附的基礎和過程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2,28(1):17-21.
[13]王亞雄,郭瑾瓏,劉瑞霞.微生物吸附劑對重金屬的吸附特性[J].環(huán)境科學,2001,22(6):72-75.
[14]曹姝文,袁啟順,梅作漢,等.重金屬廢水治理試驗[J].水處理技術,2002,28(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