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虎 王 靜 (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 泰安 271000)
腹脹腹瀉是仔兔常見的一種病癥,據統(tǒng)計,在正常飼養(yǎng)條件下,仔兔的死亡率在20%,其中死于腹瀉腹脹的約占80%;養(yǎng)兔經驗不足的養(yǎng)殖戶,幼兔的死亡率為50%~70%,其中腹瀉死亡的占死亡總數的80%以上。引起仔兔腹瀉腹脹的病原體有:病毒(輪狀病毒、細小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等)、細菌(魏氏梭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和球蟲(新艾美耳球蟲、穿孔艾美耳球蟲、大型艾美耳球蟲),制定一套快速有效的檢測程序,在第一時間找出病因并加以控制,是養(yǎng)殖戶普遍關心的問題。
(1)向養(yǎng)殖者詢問送檢病兔的產地、兔齡、數量、飼料情況(有無換料、營養(yǎng)搭配)和發(fā)病率、死亡率、出現的癥狀、治療措施及有無改善。此外還應調查有無應激(斷奶、驚嚇、免疫)、衛(wèi)生消毒措施以及附近養(yǎng)殖場的疫病情況。(2)2013年3月,泰安某兔場專業(yè)戶飼養(yǎng)的50多只剛斷奶10來天的仔兔突然發(fā)病,死亡了4只。觀察該場飼養(yǎng)條件良好,飲水清潔,飼料未發(fā)生霉變。(3)病兔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飲水量增加,體重減輕,被毛粗亂,腹瀉腹脹,水樣糞便,肛門周圍毛尤其臟亂,病兔迅速消瘦,并嚴重脫水。
(1)處死病兔后沿腹白線切開腹壁,用鑷子挑起腹肌防止刺破腸管。檢查腹水的顏色、多少和清濁度。打開腹腔后,依次檢查腹膜、肝、膽囊、胃、脾臟、腸道、胰、腸系膜、淋巴結、腎臟、膀胱和生殖器官。胸腔暴露后,依次檢查心、肺、胸膜、氣管的病變。必要時,打開口腔,鼻腔及顱腔作檢查。(2)取出有病變的組織并拍照,同時取少許胃內容物、盲腸內容物4度備用,并測定各自的PH值。盲腸、回腸各取兩段于10%福爾馬林液保存。(3)解剖發(fā)現病兔肺部氣腫,有肉變;盲腸脹氣,內容物呈流體狀,肝臟有白色小結節(jié),其他尚無明顯的病變。取肺臟、盲腸、回腸各一段保存?zhèn)溆谩?/p>
無菌取盲腸內容物接種在伊紅美蘭培養(yǎng)基(用于分離大腸桿菌)、胰胨-亞硫酸鹽-環(huán)絲氨酸瓊脂(用于分離魏氏梭菌)和MRS培養(yǎng)基(用于分離乳酸菌)中,同時將肺臟剪碎、研磨、稀釋、震蕩,無菌接種于伊紅美蘭培養(yǎng)基、多殺性巴氏桿菌培養(yǎng)基、葡萄球菌選擇性瓊脂。37℃恒溫培養(yǎng)24h(魏氏梭菌厭氧培養(yǎng)),觀察結果。
無菌取盲腸內容物接種在LB培養(yǎng)基中,凝固后打孔并加入抗生素(頭孢噻肟(TB),頭孢曲松(QS),慶大霉素(QD),阿米卡星(AM),阿奇霉素(AQ),新霉素(X),泰樂菌素(TL),氟苯尼考(FB),濃度為30ng/ml),37℃恒溫培養(yǎng)24h后,在瓊脂平板上觀察抑菌效果(見附表)。
附表 藥敏試驗結果(抑菌圈直徑) (mm)
試驗結果說明培養(yǎng)24h,大腸桿菌及產期莢膜梭菌均較多,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阿米卡星和新霉素對盲腸內容物細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根據兔場發(fā)病的總體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參考以往對兔腹瀉病的鑒別診斷經驗,可以排除兔球蟲、沙門氏菌病、巴氏桿菌感染和兔病毒性出血癥的發(fā)病可能。經微生物學診斷,病兔的盲腸中存在大量的大腸桿菌和魏氏梭菌,結合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初步診斷為魏氏梭菌既發(fā)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腹脹,如需確診還要進行多重PCR試驗鑒定是何血清型引起??紤]到大腸桿菌和魏氏梭菌均為條件性致病菌,做好日常飼養(yǎng)管理可明顯減少發(fā)病率。同時藥敏試驗顯示,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阿米卡星和新霉素對該病兔的腸道菌抑菌效果均較好。結合現場問詢結果,發(fā)現該場之前用過泰樂菌素,約有半年時間,之前未用過頭孢曲松及頭孢噻肟,因此可以考慮使用其進行治療。
在此之前檢測的鼻炎病兔藥敏試驗顯示,現場常用的抗生素基本無效,僅泰樂菌素有低敏至中敏的效果,檢測后現場使用有效。區(qū)域性藥物使用的情況不一樣,兔場藥物耐藥性問題各區(qū)域地區(qū)差異也較大,同一區(qū)域不同場區(qū)應用藥物不同藥敏結果也不同。規(guī)避耐藥菌的出現,現場的合理用藥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