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華,李 芳,張 穎,魏 榮,孫映雪,于麗萍
(1.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 青島266032;2.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266032)
標準體系是指導標準化工作的綱領,是衡量標委會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完善的標準體系可及時體現標準的數量、發(fā)布年份、內容概要等,可以幫助了解標準內容是否存在沖突,是否與國際標準接軌,是否仍適應生產實際需要。有效解決標準的科學性、一致性、協調性的問題,可使標委會工作事半功倍。本文分析了我國動物防疫標準體系的現狀,并提出了完善標準體系的建議。
1.1 材料 文中所用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http://new.sac.gov.cn/)、中國農業(yè)質量標準網(http://www.caqs.gov.cn/),以及全國動物防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供的數據。截至2010年底,動物防疫標委會歸口的動物防疫標準項目共379項,其中已頒布177項,未完成202項。
1.2 方法
1.2.1 動物防疫標準分布情況 將動物防疫標準分為基礎標準、診斷技術標準等8類,運用EXCEL軟件對379項標準進行分析,得出標準數量分布情況。
1.2.2 標準項目完成情況 運用EXCEL軟件對已頒布、未完成的標準項目進行分析,得出標準完成情況。
1.2.3 發(fā)布年份情況 運用EXCEL軟件對177項已發(fā)布標準進行分析,得出標準發(fā)布年份情況。
1.2.4 動物防疫標準制修訂單位情況 將標準制修訂單位分為中央單位、省級及以下單位、高校、企業(yè)4類,通過EXCEL軟件分析,得出標準制修訂單位參與情況。
2.1 標準分布情況 動物防疫標準分布情況如圖1、圖2。
我國動物防疫標準分布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診斷技術最多,共有232項,占標準總數的61%;二是疫病防控、無規(guī)定動物疫病區(qū)等標準數量偏少,尤其是基礎標準、風險分析與動物福利標準所占比例最小,目前我國還沒有動物福利、疾病診療相關標準。
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標準體系不完善。原有的動物防疫標準體系多年前制定,為滿足當時疫病防控需要,以前的標準主要以診斷技術為主。目前的診斷技術標準基本涵蓋了農業(yè)部規(guī)定的一、二、三類動物疫?。ü灿?57種),而且某些重大疫病還不止一個標準,比如禽流感相關標準有19項,內容涉及診斷、監(jiān)測、檢測、人員防護、消毒、無害化處理、疫情判定處理等。
同時,伴隨畜牧業(yè)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風險分析、動物福利標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造成目前數量偏少,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風險分析標準對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進出口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出口國開展疫病傳播風險分析,可以有效防止外來動物疫病傳入我國;動物福利目前還沒有引起國內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但從國際動向來看,動物福利正逐漸成為一項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歐盟等西方國家目前已具備的完善的動物福利標準體系,并且正努力推動將動物福利納入到WTO框架中。
2.2 標準完成情況 動物防疫標準項目完成情況見圖3。
圖3 標準項目完成情況
由圖3可看出,動物防疫標準項目完成情況并不高,除風險分析與SPF動物標準外,其他各類標準的完成率普遍低于50%,尤其是疫病防控和檢疫監(jiān)督標準,完成率更低。
究其原因,一是標準項目制定周期長。通常情況下,一個標準項目的實際完成周期普遍在2~3年左右,因此,2007年、2008年之后申報的項目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沒有完成。同時,自2007年開始,國際標準項目可以由申報單位直接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申報,拓寬、方便了申報渠道,因此2008年有大量的標準立項,這些標準項目大都是診斷技術標準,到目前仍有許多沒有完成。
二是標準項目負責人發(fā)生變化。標準項目負責人由于工作變更、退休等原因,同時沒有很好的完成標準項目的交接,很多標準項目被擱置,很多項目已找不到項目負責人,對標準項目的及時完成造成了很大困難。
三是與國家防疫工作需要有關。某些重大動物疫病尤其是突發(fā)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時間緊、任務重,有時標準不能及時提供技術支持,往往是主管部門緊急制定防控技術規(guī)范,并以部令、行政通知等形式發(fā)布,未完成的疫病防控相關標準則沒有必要再制訂。
2.3 標準發(fā)布情況 動物防疫標準發(fā)布情況見圖4。
從圖4可以看出,目前共發(fā)布了177項動物防疫標準,2002年發(fā)布數量最多,為62項,占總發(fā)布數量的35%。標準發(fā)布主要集中在2002年、2004年和2008年,其中2002年發(fā)布的主要是行業(yè)標準,多為2000年左右立項的標準項目,2008年發(fā)布的則以國家標準居多,主要是2006年左右立項的標準項目。之所以出現標準集中發(fā)布的情況,一方面與當時立項情況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與當時開展的標準編寫培訓班有關,動物防疫標委會先后在2001年和2007年舉辦過兩次標準編寫培訓班,對標準項目起草人進行了培訓,組織聽取了標準項目進展情況,并對項目承擔單位進行了督促。標準編寫培訓班對標準編寫質量提高以及項目的盡快完成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圖4 標準發(fā)布情況
根據標準5年復審的要求,則2005年以前的標準需要及時開展復審工作,共計標準124項,占總發(fā)布數量的70%。2007年、2008年國家標準委對未完成項目集中進行清理、報批工作,標委會對往年積累的項目進行了集中報批,沒能及時開展復審工作。因此,開展標準使用情況調研并組織專家對2005年之前發(fā)布的標準開展復審工作可能是動物防疫標委會今后的一項重要工作。
2.4 標準制修訂參單位與情況 標準制修訂參與單位情況見圖5。
圖5 標準制修訂單位與情況
生產實際中,標準制修訂單位中的絕大多數不是標準使用單位,這種制訂、使用脫鉤的模式會產生一些問題,一是標準的適用性差,二是標準的可操作性差。這就導致了發(fā)布的標準不能用,實際需要的標準則沒有。標準使用單位尤其是企業(yè),為了更好的指導生產,往往需要采用國外的標準或者自己制訂企業(yè)標準。
3.1 標準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針對今后一段時期以內動物防疫工作需要,組織標委會委員以及其他專家在現有標準體系基礎上,參照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標準,制定新的動物防疫標準體系,并做到條理清晰,涵蓋面全,能滿足當前及今后動物防疫標準化工作的需要。同時,制定出今后一段時期內(3年或5年)的標準制修訂計劃,面向全國公布。
3.2 及時開展清理、復審工作 新的標準體系出臺后,首先對已發(fā)布以及正在制修訂的標準項目進行全面清理,結合標準的惟一性、協調性等特點,合并、廢止相關項目。其次,對于2005年之前發(fā)布的標準,及時開展調研,了解標準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聽取相關建議,在此基礎上組織專家開展標準復審工作,結合最新、成熟的科研成果并參考國際標準,做出繼續(xù)實施、修訂或廢止的結論。
3.3 積極吸收企業(yè)參與制標 生產實踐是衡量標準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企業(yè)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企業(yè)可以提供標準需求信息,也可反映標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標準,發(fā)達國家目前普遍采取的是“誰使用、誰制訂”的模式,也就是說企業(yè)或企業(yè)聯合會是制標主體。因此,動物防疫標委會應當參考國外模式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積極鼓勵企業(yè)參與標準的修訂,并積極吸收企業(yè)人員到標委會專家隊伍中,使動物防疫標準更符合生產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