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為,譚雪梅
(重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 400014)
健康管理的發(fā)展在發(fā)達國家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有近10年的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們對健康知識的渴求與日俱增,每年的體檢量節(jié)節(jié)攀升,體檢醫(yī)院也不斷增加。因此,體檢工作者怎樣做好健康管理與健康體檢的工作,日顯重要?,F將本院的健康管理與健康體檢工作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本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的機關、事業(yè)單位員工2 360例,平均年齡46歲;2010年共2 330例,平均年齡44歲。
1.2 檢查項目 包括有無吸煙、飲酒等既往史和家族史;內科、外科、婦科(女)、口腔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等專科檢查;血液常規(guī)生化、常規(guī)影像超聲等檢查。2年間所使用的儀器設備、方法及操作者均相對固定。
1.3 診斷標準 血糖參照1999年WHO提出的標準;血脂參考中華醫(yī)學會規(guī)定;高血壓和脂肪肝診斷標準參照相關標準[1-2]。
1.4 健康宣教 指導體檢者閱讀體檢報告,解答體檢者的提問,同時做好體檢回訪工作。通過回訪可以提高工作質量,促進健康體檢的發(fā)展。
1.5 健康管理 采用健康管理軟件對體檢人群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有效管理個人健康信息。制訂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調理方案。必要時預約聯系相關??崎T診。定期到對應單位給全體員工舉辦免費的專題講座,并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對一般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對高危人群進行非藥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對疾病人群采用健康促進診療管理模式,包括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干預,改變單純依靠藥物治療的傳統(tǒng)做法。
表1 2009~2010年體檢常見病種檢出率比較[n(%)]
表2 健康管理前后生活行為變化比較[n(%)]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經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各項體檢指標均正常者比例由2009年的18.1%上升至2010年的24.8%(χ2=31.80,P<0.05)。通過1年的健康管理和干預,受檢人群中高脂血癥、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糖代謝異常和脂肪肝的檢出率均有所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健康宣教和干預后不良生活行為也有所改善,具體見表2。
健康管理的思路和實踐可追溯至19世紀20年代末的美國,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jiān)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3-4]。其宗旨是調動各方面包括個人及社會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健康效果最大化[5]。在發(fā)達國家經歷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其醫(y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美國約有70%的人口都在健康管理的服務范圍內[6]。
定期體檢對于早期發(fā)現、診斷和治療疾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高發(fā)疾病主要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脂肪肝、高脂血癥、高血壓、糖代謝異常和高尿酸血癥。與宋崑等[7]研究報道結果相近。這可能是由于當今社會工作緊張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市場競爭激烈和人際關系復雜有關。針對體檢的結果,在健康管理中,積極實施干預措施,對高危人群進行非藥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對疾病人群采用健康促進診療管理模式,包括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干預,改變單純依靠藥物治療的傳統(tǒng)做法。并幫助制訂自我管理計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調動管理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保證長期治療方案的嚴格執(zhí)行,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8-9]。經健康管理1年后,高脂血癥、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糖代謝異??倷z出率較管理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有所降低,2年體檢其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可能與脂肪肝防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關。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健康管理還對管理對象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善,經過健康干預與宣教,不良嗜好減少,飲食結構趨于合理,加上適量運動和遵醫(yī)囑服用藥物率顯著增加。
健康體檢不僅只是體檢,更重要的是健康管理。每個人要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會管理好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怎樣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必須要有醫(yī)務人員的參與,共同維護身體健康。以上的工作方法就是在健康體檢的同時,指導、幫助體檢者進行自身的健康管理,努力完善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的協同作用,為受檢者提供詳細的健康咨詢、疾病評估和干預措施,建立多學科、多層次和多系統(tǒng)的協作流程。從而減少醫(yī)療費用,提高身體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
[1] 阮詞芬.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09,2(23):75-76.
[2] 于小妹,李鐸,謝海寶,等.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血小板磷酯膜脂肪酸相關性研究[J].浙江檢驗醫(yī)學,2009,7(1):3-8.
[3] 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12.
[4] 李曄,丁麗敏.健康管理及其意義[J].醫(yī)院管理論壇,2009,26(4):48-50.
[5] 胡安梅,李爾曼,董志遠,等.健康管理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1):180-181.
[6] 徐麗娜.借鑒美國健康管理經驗建立中國健康管理制度[J].職業(yè),2008,8(23):107-108.
[7] 宋崑,趙洪林,吳榮秀,等.實施健康管理對健康體檢人群干預效果的觀察[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19(3):244-245.
[8] 劉倩.社區(qū)痛風病人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yī)學,2010,16(3):155-156.
[9] 孫秀云,姜萍,王麗娜.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86例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32(9):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