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玉,王世茂 (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30)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周圍血管神經(jīng)病變的發(fā)生,患者足部感知能力逐漸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足部保護性感知能力下降更明顯。本研究旨在通過對糖尿病非糖尿病老年患者足部感覺測試,檢查患者足部護理狀況,對比兩組陽性結果,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意識,科學合理護理足部,預防糖尿病足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病例均為我院門診2012年5月~2012年11月就診的患者,共計72例,年齡>60歲,均能生活自理,無認知障礙性疾病。所有患者每月至少隨訪1次。將患者分為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其中糖尿病組36例,平均年齡(72.6±6.4)歲,病程(17.3±5.2)年,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非糖尿病組36例,均無糖尿病病史,均為健康體檢者,平均年齡(75.0±5.3)歲。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足部感覺測試和足部護理指導。
1.2 受試部位選擇:選擇雙足受壓大敏感的部位,避開潰瘍或胼胝皮膚。無反應為陽性,有反應為陰性。
1.3 患者準備:患者坐于沙發(fā)上,閉目放松,雙足脫去鞋襪置于方凳上。
1.4 具體測試內(nèi)容:①關節(jié)位置覺:術者用拇食指輕輕捏住患者拇趾兩側(cè),輕輕向上扳或向下壓,詢問受試者方位,回答正確者為陰性,回答不正確者為陽性;②痛覺:用3 cm大頭針輕壓受試部位,以皮膚凹陷為限,詢問患者有無刺痛感,有刺激感為陰性,無刺激感為陽性;③震動覺:用體檢音叉(型號C128-C256)震動后置于足背骨突出處,詢問受試者有無震動感,有震動感為陰性,無震動感為陽性;④壓力覺:用尼龍制的單絲(Semmes-weinstein)接觸受試部位,5.07 cm單絲可產(chǎn)生10 g力量,用力方向垂直于受試皮膚,壓局部皮膚1~2 s,力量剛好使尼龍絲彎曲,詢問受試者,能感覺到為陰性,感覺不到為陽性;⑤溫度覺:將冷水(5~10℃),熱水(40~45℃)分別裝于100 ml玻璃瓶里,貼于受試部位1~2 s,詢問受試者感覺正確為陰性,感覺錯誤為陽性;⑥觸覺:將棉簽上的棉花拉出長絲輕劃受試部位,以棉花絲不彎曲為度,能感覺到為陰性,感覺不到為陽性。
1.5 目測內(nèi)容:檢查患者足部護理情況,包括足背動脈波動狀況,有無腳癬、皮膚潰瘍、灰趾甲、雞眼、胼胝、足趾變形等。
1.6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SPSS 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足部感覺測試陽性結果比較: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足部感覺測試陽性結果比較(例)
老年糖尿病組患者熱感覺減退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組(P<0.01);老年糖尿病組下肢血液循環(huán)明顯較非糖尿病組差(P<0.01);糖尿病組震動覺減退較非糖尿病組明顯(P<0.05);兩組患者冷熱覺、關節(jié)位置覺、壓力覺、觸覺均有減退,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組足部護理狀況較非糖尿病組差,老年糖尿病組腳癬約占82.3%,腳趾變形占37.6%。
調(diào)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足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患者對足部護理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大多數(shù)患者從未聽說過足部感覺測試,對自己足部感覺功能非常滿意,而測試結果則表明其正常功能呈明顯下降趨勢。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足部感覺功能進行定期檢查,并把自查自測的正確方法教導給患者,讓患者經(jīng)常自檢自測。應及時指導患者正確護理足部。熱感覺減退者泡腳溫度不得超過40℃,泡腳時間不宜超過20 min,洗腳后要用軟毛巾輕輕擦干[1]。冷感覺減退者,氣溫低時要注意足部保暖。痛覺減退者要格外防止足部受傷,萬一受傷要及時處理傷口避免感染。胼胝、雞眼多因鞋過緊、鞋底過硬或因鞋內(nèi)較硬異物所致,所以宜穿寬松透氣的布鞋,經(jīng)常清理鞋內(nèi)異物。
科學運動足部可恢復、提高足部感覺功能。具體做法是:①患者平躺床上雙腿上舉,與床面呈60°~90°停留至腳尖蒼白或缺血時將腳放下,需時約30 s~2 min;②患者將腳垂于床沿下直至腳底發(fā)熱或充血為止,時間2~5 min,然后腳踝上下左右活動3 min,使腳部顏色紅潤;③患者平躺床上用毛巾包熱水袋暖腳5 min,整套動作需耗時10 min,每天至少反復活動1 h,年老體弱者可由他人協(xié)助完成,這樣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足部感覺恢復。
[1]周華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覺測試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