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敬 肖 寒
遵義醫(y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yī)院感染科,廣東珠海 519100
艾滋?。ˋIDS)為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珠海市斗門區(qū)為全國艾滋病患病率較高的地區(qū),傳播途徑以注射吸毒及異性性傳播為主。高效抗逆轉錄酶(HARRT)抗病毒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自我國開展免費抗病毒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關機會性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3],但是它有諸多不良反應,故在啟動抗病毒治療前綜合評價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各項檢查指標,給予合理的抗病毒藥物組合,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以及治療的同時密切監(jiān)測藥物的不良反應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就本院感染科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103例進行抗病毒治療的HIV/AIDS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2005年6月~2012年1月在遵義醫(y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yī)院感染科接受HARRT初治患者共計103例,所選患[作者簡介]髙敬敬(1987-),女,遵義醫(yī)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艾滋病的診治。者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前相關實驗室指標無異常,男86例,女17例,年齡25~50歲,平均35歲。HIV/AIDS患者通過靜脈吸毒方式感染73例 (70.87%),通過性傳播29例(28.16%),原因不明1例(0.97%),已于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進行艾滋病確認試驗,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制訂的2011版《艾滋病診療指南》[4]。
所有患者抗病毒治療前由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進行免疫印跡試驗(Western Blot,WB),明確為 HIV 感染,同時流式細胞儀進行免疫功能(CD4+、CD8+T細胞計數(shù))檢測,治療前行乙肝五項、丙肝抗體、肝腎功能、胸片、心電圖、B超等檢查,排除合并其他并發(fā)癥及機會性感染,質控由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負責。
所有患者均予HARRT治療,藥物為國家衛(wèi)生部統(tǒng)一發(fā)放的免費AIDS抗病毒治療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符合國家抗病毒治療方案的標準[5]。拉米夫定(3TC)+齊多夫定(AZT)+奈韋拉平(NVP)17 例,3TC+AZT+依非韋倫(EFV)56 例,司他夫定(d4T)+3TC+NVP 13 例,d4T+3TC+EFV 17例。分別于患者服藥后0.5、1、2、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服藥時間、服藥方法、是否漏服或多服藥物、服藥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服藥后的相關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CD4+T細胞計數(shù)檢測。
2.1 4 種不同治療方案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比較
見表 1。
表1 4種不同治療方案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例數(shù)及發(fā)生率[n(%)]
2.2 4種治療方案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總的發(fā)生率比較見表 2。
表2 4種治療方案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總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中41例(39.81%)患者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26例(25.24%)患者出現(xiàn)以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為表現(xiàn)的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及骨髓抑制常出現(xiàn)在治療后0~3個月,均為輕至中度損害;35例(33.98%)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13例(12.62%)患者出現(xiàn)疲倦乏力,消化道癥狀及頭昏乏力出現(xiàn)時間均較早(0~1個月);所有不良反應經積極對癥治療后癥狀好轉。
HARRT治療是目前的治療艾滋病的主要手段,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關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它的不良反應較多,因此探討抗病毒藥物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常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意義重大。其中,d4T主要不良反應為外周神經炎,其次為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輕度至中度上升,其他不良反應有頭痛、寒戰(zhàn)、發(fā)熱、腹瀉及皮疹、乳酸酸中毒;3TC耐受性良好,已廣泛應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療,其不良反應少見,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上呼吸道感染樣癥狀、頭痛、惡心、身體不適、腹痛和腹瀉,癥狀一般較輕并可自行緩解;NVP主要不良反應為皮疹、肝功異常、疲勞、發(fā)熱、頭痛、嗜睡、消化道不良反應和肌痛;AZT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其次為胃腸道反應、頭痛、失眠、皮膚色素沉著、肝硬化伴乳酸酸中毒;EFV主要不良反應為精神異常、抑郁、失眠多夢,其次為高敏反應、皮疹、肝毒性、持續(xù)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的毒性[6]。本研究中41例(39.81%)患者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26例(25.24%)患者出現(xiàn)以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為表現(xiàn)的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及骨髓抑制常出現(xiàn)在治療后0~3個月,均為輕至中度損害;35例(33.98%)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13例(12.62%)患者出現(xiàn)疲倦乏力、消化道癥狀及頭昏乏力出現(xiàn)時間均較早(0~1個月);由此看出,多數(shù)不良反應都發(fā)生在治療初期[7-8]。
部分常見的抗病毒治療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一定的藥物特異性[4]。本研究提示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較高,考慮主要抗病毒藥物不良反應引起,但不能排除與該組經過靜脈吸毒傳播(70.87%)的艾滋病患者大多數(shù)并未完全經過藥物戒斷有關;含NVP組中肝功能損害及皮疹的發(fā)生率較其他組高;含AZT組中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率較其他組要高;這些結果均與《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中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描述一致。
HARRT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復制,將血漿HIV載量降至檢測線以下,CD4+T淋巴細胞上升,使HIV/AIDS受破壞的免疫功能獲得重建,發(fā)病推遲,并發(fā)癥減少,生活質量提高,病死率下降[9-10]。臨床醫(yī)生應對AIDS抗病毒治療藥物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對產生不良反應的治療方案和發(fā)生的時間有充分認識后對AIDS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前,應讓患者對所服藥物的不良反應有詳細的了解并能正確認識,使其在以后的長期治療中有更好的依從性,避免耐藥的發(fā)生。而且,應該在對AIDS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早期階段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處理,保證抗病毒治療的順利實施。
[1]Zhang FJ,Dou ZH,Ma Y,et al.Five-year outcomes of the China nationalfree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program[J].Ann Intern Med,2009,151(4):241-251.
[2]姚仕堂,項麗芬,李艷玲,等.云南省德宏州1039例成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評價[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0,28(9):551-554.
[3]Van Sibhem AI,Van de Wiel MA,Ghani AC,et al.Mortality and progression to AIDS,after starting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J].AIDS,2003,17:2227-2236.
[4]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29-640.
[5]張福杰.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5-34.
[6]張福杰.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09-129.
[7]姚仕堂,段松,項麗芬,等.云南省德宏州3014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后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病毒學雜志,2011,1(2):128-134.
[8]張可.艾滋病臨床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04-321.
[9]Hammer SM,Squires KE,Hughes MD,et al.A controlled trial of two nucleoside analogues plus indinavir in person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CD4 cell counts of 200 percubic millimeter or less[J].N Engl J Med,1997,337(11):725-733.
[10]Panel on clinical pract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EB/OL].[2006-10].Http:www.aidsinfo.nih.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