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玲
[摘要]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歷史悠久。如果從《詩經(jīng)》算起,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成詩歌。這些詩歌已經(jīng)流傳了千百年。那么,我們?nèi)绾未┰綍r空去理解那些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呢?其實古人已經(jīng)摸索和總結了很多的詩歌鑒賞理論。
[關鍵詞]詩歌鑒賞 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a)-0259-01
1.憂國憂民
(1)、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p>
(2)、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立春以來戰(zhàn)火頻連,已經(jīng)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
頭發(fā)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賣炭翁》
(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如: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p>
2.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2)、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
如:王昌齡《從軍行》
(3)、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3.思鄉(xiāng)懷人
(1)、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溫庭筠《商山早行》
(2)、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p>
(3)、邊關思鄉(xiāng)
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4)、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古代詩歌中思想內(nèi)容常見類別:寫景詩、詠物詩、思鄉(xiāng)詩、邊塞詩、懷古詩、感懷詩、山水詩、送別詩、哲理詩、閨怨詩等。
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詩歌鑒賞方法?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體會;逆,推測;志,作者寫作詩歌的本意)不能夠準確理解詩歌,甚至是曲解詩意,除了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體把握、不能由表及里)這個原因外,我們還要注意“知人論世”。
什么是“知人論世”?“知人論世”就是為理解某個人的作品,而了解這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即結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它為文學閱讀和欣賞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對理解原文無疑有很大的幫助。王國維說:“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詩雖有不可解者寡矣?!蹦康木褪菫榱烁訙蚀_地把握創(chuàng)作的背景,從而更準確地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和主旨。盡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但又不過于夸大“知人論世”的作用,忽略對原文的探究,否則必然會望文生義,穿鑿附會,造成新的曲解。
鑒賞詩歌一般分三步走:能讀懂——會鑒賞——精表達。關鍵步驟可以從下面幾步完成:①標題,向詩歌主旨的第一條快速通道。②注釋,每個都有用,每個都要用(字、詞表層義、修辭義、語境義)。③意象,意象(形象)承載的作者思想情感。④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顯志。接著我們就具體介紹。
3.1從標題初步了解詩歌的表層意義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可以這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
例:春日即事(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烏聲中自掩門。
思考:標題與這首絕句內(nèi)容上有什么關系?
3.2從注釋了解作者、背景、疑難詞語、難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詩意。
例:全國II卷《春日即事》[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3.3通過詩中意象體味作者情感。
例:(福建卷)絕句漫興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這首詩寫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指出這首詩中主要的意象,通過這一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細膩逼真地描寫了燕子頻頻飛人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xiàn)了燕子的可愛之態(tài),又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xiàn)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3.4通過詩歌卒章顯志的結構特點領會詩意。
例:(08全國I卷)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追求?
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①1、2句,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zhàn)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fā)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②3、4句,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lián)系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于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這就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是欣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