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嵐
以內部監(jiān)督為契機 強化財政預算監(jiān)管
●王曉嵐
加強預算監(jiān)督是財政管理的一個主題,重預防、強管理是財政部門內部監(jiān)督檢查工作的根本。以內部監(jiān)督檢查為契機,將內部監(jiān)督與財政管理有機融合,促進財政內部管理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精細化,促進財政預算監(jiān)督效能的有效實現。
內部監(jiān)督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檢查依據是預算指標,增強預算約束力就是通過預算指標管理系統的形成總指標、科室指標、單位指標,結合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支付查詢”,分析掌握財政資金運行情況、資金撥付的規(guī)范性。主要是“三查看”:一是查看科室撥款是否按照預算撥款,即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和用款計劃撥款,不得辦理無預算、無用款計劃、超預算、超計劃的撥款,不得擅自改變支出用途;二是查看科室撥款是否按照規(guī)定的預算程序撥款,即根據用款單位的申請,按照審定的用款計劃,按期核撥;三是查看科室撥款是否按照進度撥款。發(fā)揮預算指標源頭控制作用,確保做到總指標總體控制,科室指標分業(yè)務控制,單位指標具體細化控制。
內部監(jiān)督對資金撥付管理的檢查從“三性”入手:
第一,在資金規(guī)范性方面,是否規(guī)范財政資金管理、是否嚴格各類財政資金專戶歸口管理。
第二,在資金安全性方面,主要是內控機制方面:是否建立財政資金撥款崗位責任制,資金撥付和記賬人員是否按崗分設,是否建立內部稽核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財政與部門、財政與代理銀行的資金對賬制度,是否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等。
第三,在資金管理科學性、有效性方面,是否加強行政支出管理,特別在“人、車、會、話”方面是否嚴格貫徹落實公務購車、用車費,會議費,公務接待經費,出國(境)經費實行零增長精神,有效控制一般性支出。專項資金管理是否有效、財政撥款結轉資金和結余資金是否逐步減少,是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等。
分析財政資金撥付情況,是否按預算按進度撥付,財政支出是否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的工作目標和部署,將財政監(jiān)督融入預算執(zhí)行過程之中,關注財政資金使用的合規(guī)性、真實性和效益性,保障財政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
在預算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預算調整、預算追加的現象還比較頻繁,專項業(yè)務經費定額設定難于把握。建議有下列四條:
第一,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單位的指導,督促各部門單位在編報預算時要以本部門全年的工作安排為依據,提前謀劃,年中盡可能地減少工作任務調整,以減少預算追加事項。
第二,加強單位結余資金的統籌使用,建立單位結余資金與預算安排銜接制度。申請追加預算應優(yōu)先從單位歷年結余中調整列支。對于一次性專項經費結余則由財政全額收回統籌安排。
第三,完善專項工作經費的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的安排應具備三個前置條件:一是專項工作計劃已經市委、市政府確認;二是資金需求與專項工作計劃相匹配;三是資金已細化至具體用途。
第四,加強績效評價成果在預算編制中的運用。財政部門可通過績效評價機制調動各部門單位節(jié)約資金的積極性,并將考評結果作為以后年度專項資金審批的依據,對上一年度預算執(zhí)行較差部門在下一年度的預算中要從緊安排。
比如教育費附加、科技專項經費年初基本以切塊形式預算,未能細化到具體單位和具體項目。部分資金支出進度偏慢,預算執(zhí)行均衡性有待加強,比如科技專項經費一般下半年才安排,年底才支出,造成支出不均衡等。建議有以下兩條:
第一,加強部門預算執(zhí)行的基礎管理工作。要求單位按照國庫管理規(guī)定及預算管理要求,及時、準確地編制國庫用款計劃,確保預算執(zhí)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編制用款計劃時,經費用途要填寫詳細、具體,同時,按照經費用途確定具體支付方式,逐步減少授權支付比例。實行政府采購的項目預算,應當提前做好政府采購的審批、招投標等各項準備工作。對于待細化的項目專項經費,要求單位及時做好項目的審核、論證、立項、遴選及排序等工作,與市財政及時細化預算,切實提高預算到位率。
第二,實行預算執(zhí)行與預算編制掛鉤制度。對各單位當年預算執(zhí)行進度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對相關單位當年預算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在審核測算單位下年度預算時,把各單位當年的預算執(zhí)行情況,以及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的使用情況等,作為編制下一年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公經費”的使用范圍沒有明確界定,操作隨意性較大。另外,“三公經費”使用時,很多問題目前都尚缺乏明確規(guī)定,如公費考察,尤其是出國考察如何界定地域范圍等等,現存的有關規(guī)則界限較為籠統,導致操作隨意性較大。同時,利用開會、培訓等轉嫁三公經費支出問題仍然存在。建議: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繼續(xù)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
第一,制定或修訂與公務消費相關的開支標準。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研究完善公務接待、差旅費、會議費、公務用車、出國費、培訓費等支出標準。
第二,細化部門預算中的“三公消費”預算管理,增強預算的約束作用。
第三,推廣公務卡結算,增強“三公消費”的公開透明。通過公務卡結算,將公務消費置于“陽光下”,更便于對“三公消費”進行監(jiān)督。
第四,各單位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定期公布招待費、車輛費用、出國出差費用等的使用情況,加強內部的監(jiān)督。
存在“重分配、輕管理;重使用、輕績效”的現象,部分評價流于形式,評價的質量有待提高,評價結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建議:強化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理念,拓展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第一,將評價結果用于促進預算管理和加強監(jiān)督。通過績效評價發(fā)現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完善管理辦法,創(chuàng)新項目資金管理模式。
第二,將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主要依據。
第三,將評價結果用于問責,強化部門和單位的責任意識。逐步建立健全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績效評價及結果運用有機結合的預算管理機制。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原有沉淀在各單位銀行賬戶的資金現在體現為國庫支付系統中的計劃結余,匯總起來金額較大。建議:
第一,加強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要求單位加強對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的統計、分析和統籌使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財政撥款結轉資金和結余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第二,提高國庫直接支付比例。嚴格控制授權支付范圍,提高國庫直接支付比例。
將內部工作運行規(guī)程納入預算管理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等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將年初部門預算數據庫與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銜接,嚴格按照經費管理要求、審核程序撥付經費,實行標準化、程序化、規(guī)范化運作,增強了預算執(zhí)行的準確性和約束力。
以福建省漳州市為例,近期漳州市財政局出臺了《漳州市財政局財政資金撥付管理辦法》,加強了財政資金撥付管理,保障資金使用安全。
通過開展內部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問題督促整改、糾正到位,促進會計核算水平進一步提高。
提出相關建議,得到領導的肯定并采納,同時反饋給相關科室和單位及時發(fā)現和糾正財政管理和財政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從源頭上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水平。
總之,隨著財政收支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財政監(jiān)管的范圍也在不斷更新和擴大,內部監(jiān)督檢查工作應不斷 “以查促管”,有效監(jiān)督、防患未然,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財政運行規(guī)范,財政監(jiān)管科學?!?/p>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財政局)